佘日新教授的新策略思維部落格,曾經每週一篇新日微信,剖析產業時事。全新登場的PSAI,以Peter Sher結合AI雙腦書寫,看看就是了!
貨幣戰爭《心得感想》 暨大EMBA101隨班附讀姓名:Michelle Wu(惠鎂) 貨幣戰爭到今年(2013年)總共出了4本,分別是:貨幣戰爭、金權天下、金融高邊疆與群雄並起。我看的是第一本,往後有時間我會在把其它的3本看完,我不知道故事有多少的真實性,但是宋鴻兵對於貨幣確實有它的獨到見解,揭露國際強權較勁的金融內幕;追索蛛絲馬跡的歷史潛面貌文筆流暢、故事精彩,讓你輕鬆瞭解神秘的貨幣本質與影響。整體來說它是很值得推薦的財經書。其中書本裡的一些內容: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對象?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地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經濟大蕭條、石油危機,全都是國際銀行家在幕後操控? 自一六九四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他們透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的政治命運,透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 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透過描摹國際金融集團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過程,本書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透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及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作者簡介宋鴻兵 二十世紀九○年代初期赴美留學,主修資訊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安全、聯邦政府及著名金融機構任職。 近年來,曾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資產抵押債券(MBS)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貨幣戰爭/遠流出版《誰掌握了貨幣,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第一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大道無形」的世界首富1、拿破崙的華鐵盧與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2、羅斯柴爾德起家的時代背景。3、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一桶金。4、南森主宰倫敦金融城。5、詹姆斯征服法蘭西。6、所羅門問鼎奧地利。7、羅斯柴爾德盾徽下的德國和義大利。8、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第二章 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爭1、刺殺林肯總統。2、貨幣發行權與美國獨立戰爭。3、國際銀行家的第一次戰役:美國第一銀行(一七九一~一八一一)。4、國際銀行家捲土重來:美國第二銀行(一八一六~一八三二)。5、「銀行想要殺了我,但我將殺死銀行」。6、新的戰線:獨立財政系統。7、國際銀行家再度出手:「一八五七年恐慌」。8、美國內戰的起因: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9、林肯的貨幣新政。10、林肯的俄國同盟者。11、誰是刺殺林肯的真兇。12、致命的妥協:一八六三《國家銀行法》。第三章 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1、神秘的哲基爾島:美聯儲的策源地。2、華爾街七巨頭:美聯儲的幕後推動者。3、策立美聯儲的前哨戰:一九〇七年銀行危機。4、從金本位到法定貨幣:銀行家世界觀的大轉變。5、一九一二年大選烽煙。6、B計畫。7、《美聯儲法案》過關,銀行家美夢成真。8、誰擁有美聯儲。9、美聯儲第一屆董事會。10、不為人知的聯邦諮詢委員會。11、真相何在。第四章 一戰與大衰退:國際銀行家的「豐收時節」1、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2、斯特朗操縱下的戰時美聯儲。3、「為了民主和道德原則」,威爾遜走入戰爭。4、大發戰爭財的銀行家們。5、「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二十年的休戰書。6、「剪羊毛」與美國一九二一年農業衰退。7、國際銀行家的一九二七年密謀。8、一九二九年泡沫破裂:又一次「剪羊毛」行動。9、策劃大衰退的真正圖謀。第五章 廉價貨幣的「新政」1、凱恩斯的「廉價貨幣」。2、一九三二年美國總統大選。3、誰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4、廢除金本位:銀行家賦予羅斯福的歷史使命。5、「風險投資」選中希特勒。6、華爾街資助下的納粹德國。7、昂貴的戰爭與廉價的貨幣。第六章 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1、「精神教父」豪斯上校與外交協會。2、國際清算銀行:中央銀行家的銀行。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4、統治世界的精英集團。5、彼爾德伯格俱樂部。6、三邊委員會。第七章 誠實貨幣的最後抗爭1、總統令一一一一〇號:甘迺迪的死亡證書。2、白銀美元的歷史地位。3、銀本位的終結。4、黃金互助基金。5、特別提款權。6、廢除黃金貨幣的總攻。7、「經濟殺手」與石油美元回流。8、雷根遇刺:粉碎金本位的最後希望。第八章 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1、一九七三年中東戰爭:美元反擊戰。2、保羅•沃爾克:世界經濟「有控制地解體」。3、世界環保銀行:要圈地球三〇%的陸地。4、金融核彈:目標東京。5、索羅斯:國際銀行家的金融黑客。6、狙擊歐洲貨幣的「危機弧形帶」。7、亞洲貨幣絞殺戰。8、中國未來的寓言。第九章 美元死穴與黃金一陽指1、部分儲備金體系:通貨膨脹的策源地。2、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3、美國的「債務懸河」與亞洲人民的「白條」。4、金融衍生商品市場的「霸盤生意」。5、政府特許機構:「第二美聯儲」。6、黃金:被軟禁的貨幣之王。7、一級警報:二〇〇四年羅斯柴爾德退出黃金定價。8、美元泡沫經濟的死穴。第十章 謀萬世者1、貨幣:經濟世界的度量衡。2、金銀:價格動盪的定海神針。3、債務貨幣脂肪與GDP減肥。4、金融業: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軍」。5、未來的戰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6、邁向世界儲備貨幣之路。看完這本書得到一個思路: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就是說世間的一切都是有人精心安排的。這個社會,任何人靠單打獨鬥孤身奮鬥是走不遠也做不大的。而且我不禁要說書名取得真好『誰掌握了貨幣,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西方財團的成功告訴世人,加強聯合、謀劃長遠、行事縝密、組織嚴密、利益均貼才是正確的思路。他們先是發現現代金融的秘密,通過政府需要大量融資進而控制一國的貨幣發行權,占領經濟的制高點,製造各類讓人眼花繚亂的規則,最後控制世界經濟。中國人的思路是鬥爭哲學,排他性極強,不管是自己的血親還是同門在利益面前沒有親疏。在世界,很顯然現代的經濟是我們傳統文化所不能承載的。先進的理論、宏大的計劃、嚴密的組織、龐大的機構由一群少數精英控制著世界。他們不僅僅把持著經濟的舵,還控制著輿論、教育。其實貨幣戰爭只是他們龐大計劃的一部分,基因計劃、轉基因食品、計劃生育、伊斯蘭教與基督間的衝突,還有不為認知的各種計劃。他們用的是組合拳和幾代人的長遠規劃。歷史太長,人的生命又太短,好多事我們還沒有看透,生命已經到了盡頭;而他們一代又一代傳遞自己的事業,不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謀劃的是幾代以後的得失。我不禁思考在思考:一、精英集團是怎樣形成並走到今天的?二、現代金融制度和規則是如何建立起來?三、要學會揚棄的辯證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貨幣戰爭讀後心得報告暨大EMBA學號:101218501學生:陳淑敏 目前經濟已全球化,每個國家都試圖利用匯率影響出口,促使本國的經濟成長,惡性競爭導致熱錢到處流竄,競相貶值的結果,終將引起一場無可避免的貨幣戰爭。 書中的主軸明白指出世界的金融運作背後,是由幾個主要猷太家族銀行所把持的陰謀,而中國在未來世界經濟舞台上必然是個無可取代的耀眼主角。在過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長期的對抗下,相信中國會思考出如何面對目前的混亂經濟問題與擬妥因應之道 。 貨幣戰爭是中國民間經濟學者的代表作, 其它知名人士也經常不經意的流露出相同的看法,書中提到很多看來不可思議的陰謀陽謀。例如:美國在解決次貸問題中的某些奇怪行為,為何只讓擁有大量外國投資者的雷曼兄弟倒閉?另外,猶太人的人口只佔美國總人口的2%、卻佔了聯儲局董事會成員的100% 、而聯儲局分布在全美的十二個分局的首席有九人是猶太人、歐巴馬的主要經濟官員也幾乎都是猶太人,這些令人匪夷所思之擧,都讓人忍不住去探索書中是否隱藏其他意涵與真相。 社會科學畢竟無法像自然科學那樣的有法則的研究,可以透過實驗精確的掌握數據與論証結果。許多社會現象我們只能以經驗法則去解讀,卻沒有辦法精確的定義絕對的因果關係。書中過度簡化的把 Rothschild 家族和歐洲各國的戰爭與一次大戰連結,更和美國多位總統的死亡扯上關係,難免有些牽強之處。 世界上不會有擁有屹立不搖的天下,也沒有不會崩解的帝國。書中將「國際銀行家」形塑為各種陰謀事件幕後的黑手、永遠不敗的王者。但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或是少數幾個人就能主導全球的局勢,或而有之,充其量只有藉外界的推波助瀾,若要能驚天動地或鼓動風起雲湧的趨勢,除了要有時空背景因素配合外,還必須參雜很多偶然的因緣際會。但這些往往無法歷經時間長期的考驗;時間自然會催化集團內多數成員的利益衝突。這也是我認為 Rothschild 家族無法久居幕後,立於不敗的主因。 書中的立論顯示,經濟的繁榮和消費行為,是息息相關的,而消費的心理和人的年齡有其絕對相關性,也就是步入老年的人,預期未來收入將不如從前,因而緊縮投資與消費。而歐美戰後嬰兒潮也即將邁向老年面臨退休,導致現行財政政策難以抵抗消費的不足,而導致經濟衰退。 當書中提到另一本《經濟殺手的告白》的內容描述「金權集團」的時候,往往有一種負面的認知,即所謂「金權集團」必定是邪惡無比的,常常運用各種銀彈與媒體攻勢,不擇手段摧毀敵人達成目標,雖然這種現象偶爾浮現,卻苦無確鑿的證據。「金權集團」如果存在,組織成員必然會隨著時間與人心的浮動而產生質變。畢竟金融工具似乎不是想像中那麼神聖,縱然只有該國政府的中央銀行可以創造貨幣,但是民間透過財富預期的心理,製造虛擬信用的規模卻更恐怖。衍生性金融商品就是規避法律限制,不斷增強財富槓桿的虛擬結果。由於人民對財富的預期心理,而產生短暫性繁榮的假象,人性的貪婪往往會讓這個假性平衡的趨勢快速走向失衡而破滅,最終造成無法挽救的大災難。這些所謂的災難,也只不過是人們內心莫名感受的災難。因為土地不變,生產器具不變,人力也不變,變的只有人心與想像的虛擬財富而已。想要重新振作起來,恢復生產與消費,並沒有那麼困難!難的是金融工具 被玩過頭了,再加上人民與生俱來的勤勞與節儉的美德因價值觀的扭曲,已被摧毀殆盡,才會讓人倒地不起吧! 科技化的生產,只需少數的人力投入生產就能滿足大部分人的生活所需。不是生產不足反而是嚴重過剩,不當的錯覺造成人們心裡的預期財富受到巨大的打擊,因此整個社會變的光怪陸離。 陰謀論存在的好處,是可以讓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用質疑的態度去追根究底,找出事實的真相;但是陰謀論的缺點,就是過度美化,凡事都會找出一個邪惡無比的代罪羔羊來掩飾醜陋的真象。此書預測以美元為主體的貨幣體系,將會在未來的十五年崩盤,黃金的價值將會大大的提高。以目前全球金融的命運共同體來看,美元若瓦解,世界經濟將會更加嚴峻。 書中的推論是,美國債務的成長遠大於美國經濟規模的成長,依照目前的趨勢,大約四十年後,美國一年的全國生產總值,將不足以支付債務的利息,到時候美元非倒不可。於是作者推論,美元極有可能會提早進行大貶值的賴帳動作,如此一來美國天文數字的國債瞬間就一筆勾銷了,因為有弱勢的笨蛋國家埋單,屆時美國就可以重新復活,又可以再度揮金如土了。 聽起來難度極高,似乎不太可能發生,所以這是陰謀論?國富論一書就曾經有過此見解。亞當斯密痛罵英國政府用詐騙的手法來擺脫債務負擔,當歷史上每個文明面臨衰落之時,這種詐騙手段幾乎都會上演一次。就這個觀點,我暫時不認為美國未來一定會進行卑鄙的手法去放任通膨,但是這個危機確實存在的。然而這種卑鄙的手段,對美國而言,的確可以減輕其壓力,誘惑力也不小。 通常資本家都有通天的本能,懂得掌握先機提早避險,受傷的都是可憐的平民百姓,這一個殘酷的事實,相對著會使資本家可能面對比喪失財富更大的風險。目前世界的金融亂象,美國很難在短期內悍然放棄美元,只能偷偷的貶值,若美元持續走貶,就有機會平穩著地。但這樣,美金就越來越不值錢,黃金也會隨之而漲了。本書最堅持的就是金本位的貨幣, 但現在的美元是法制貨幣, 就是由國家做保證, 而不是以黃金做基準來發行,銀行家為了操控貨幣而發行, 用種種方法讓大家覺得美元比黃金好用, 讓金本位完全退出貨幣市場。 以貨幣來看,我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可以用國家的信用來支撐,這個方案成本比用黃金支撐成本低,更符合國家利益。前提是這個國家的信用是可被信賴的。目前國家的信用常被忽視,政府只會毫無節制的增加公共支出,債留子孫,也不重視實質生產力的提升,只關心眼前的政治問題。 貨幣價值恐怕真的又得慢慢和黃金準備率掛上勾了,一旦掛上了,擁有大量黃金的國家,當然就會有強大的貨幣支配權利,沒黃金準備率的國家就算多印了鈔票,也只會相應貶值造成通膨而已,現存的貨幣工具將會變得難以使用,情況也許會更糟。重視信用,就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原則與信念!和這個容易被人遺忘「信用」的美德,將成為一個國家立國的根本與不可撼動的支柱!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將貨幣寬鬆視作為解救國家經濟的特效藥。但是,一旦所有國家都使用該策略時,隨時都有可能引起貨幣貶值戰爭。而貨幣貶值戰爭所帶來的結果將會是一場比2008年更嚴重的金融海嘯,屆時,貨幣崩壞的時代即將來臨。展望未來,危機雖然暫時解除,但是風險處處。貨幣寬鬆的終點,恐怕「將是再多錢也不夠的世界」。
「貨幣戰爭」讀後心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101EMBA 姓名:洪柳益 學號: 101218519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貨幣戰爭其實應該是說貨幣、戰爭,誰掌握貨幣誰就能主宰世界,當然誰掌握戰爭就能掌握世界,那能掌握戰爭的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若能掌握世界進而改變世界創造人民福祉與和平的人,我們稱之為英雄,那你心中的英雄會是誰?是偉大的軍事家拿破崙,還是解放黑奴化解南北戰爭的林肯總統,或者是揭發人們所謂「真相」的記者,在人們心中的偉人將在本書中被挑戰,並揭開「錢」的神秘面紗。 經常觀後財經節目,所有投資分析師告訴投資人,投資不應該依賴消息面,好好關心盤勢的變化才是重點,我對這番話產生了疑問,但從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唯有掌握最新且最可靠的消息,才能使自己的財富不至縮水,也就是說永遠要比別人早知道何時是所謂的高點與所謂的低點,拿這本書的第一個例子來說,拿破崙的滑鐵盧之役,南森.羅斯柴爾德在第一時間內掌握了戰爭的最後結果,在最短時間內直奔倫敦股票交易所,使了個眼神,使所有投資戶拋售英國公債,讓英國公債貶值後花極少的金額全數買回,當然戰爭的結果大家應該知道,表面上戰勝的是英國,但從此英國的稅收將落入南森的口袋,南森是誰,他就是創立第一個國際銀行的家族成員,所以他說:「我不在乎誰統治大英帝國,因為誰控制大英帝國的貨幣供給,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 同樣的方法也運用在美國,英格蘭銀行當時控制著美國人民的財產,稅收必須繳回英國,造成人民不滿,所以發動的獨立戰爭,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傑佛遜也完成了獨立宣言,但也因在美國憲法裡的一句「國會擁有貨幣製造和價值設定的權利」,讓原本只想讓人民自由貿易的美意,最後造成積欠銀行四十四兆美元的天文債務,原因就是美元並不是採用金本位,是可以隨意印製的,因為它的價值是國會制定的,當然銀行也不是省油的燈,當傑佛遜任內償還所有國債後,就被謀殺了,銀行透過各種方法,再次控制美金的供應,當美國人民不服的時候,就來個經濟恐慌,使得人民不得不屈服於銀行。 當然接下來的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都是銀行為了控制貨幣而操作的,最誇張的應該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銀行知道德國政府無法償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債務,根本無法從中獲利,於是華爾街銀行開始支助德國重整軍隊,私下與希特勒談條件,要求希特勒發動戰爭攻打法國,並同時支助日本攻打中國東北的資金,最後就是策劃美國也加入戰局,所以故意讓日本偷襲珍珠港,使得美國有宣戰的理由,最後的贏家時誰,當然就是銀行。 總結就是,銀行家最終目的就是取得貨幣主導權,當政治家不聽話時,就想辦法讓它「下台」,當人民抗爭時就來個通貨膨脹,當無利可圖時就發動戰爭,想辦法讓國家舉債,因為戰爭需要的資源最多,當銀行控制國債時,稅收當然就是銀行的祭品,而中國大陸是國際銀行的下一個目標,中國大陸政府是否將成為銀行的魁儡,就看這場「貨幣戰爭」怎麼打了,因為它的威力將比核子戰爭更大更持久,當然現在的金融海嘯只不過是銀行屢試不爽的手法,最後看完本書我只希望它是一本小說,願所有的內容只是捏造。
貨幣戰爭1-心得報告EMBA101學號101218503黃瓊瑩一個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如何崛起進而掌控英國國債與貨幣, 建立他們的金融帝國。誠如文中的主角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名言:「如果我控制一個國家貨幣的發行,我才不用管法令和政策是誰推行」,您就可以充份的了解執政者和金融界根本無法分的清楚,永遠也無法有清楚的界線,這一切都只是金錢與權力遊戲,因為政策推行要錢,不管做任何的事都需要金錢在背後支撐。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像是拿破崙、林肯…等,沒有一個不被這些有錢的銀行家所操控,富者愈富,因為議會裡會通過的法案是不會對任何一個資本家產生威脅或損害的;不管是那一個國家,左右國家政策的或許未必是執政的人,而是這些銀行家!事實上,貨幣戰爭一書中並未提出任何新的經濟學理論,我們不能將它歸類成經濟學書籍,應該說是本書的作者宋鴻兵以回顧貨幣史的角度切入完成一系列的貨幣史小說集,貨幣戰爭1:揭露了歐美近代金融發展史,書中寫道從滑鐵盧戰役、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多名美國總統被刺殺、以至世界經濟大蕭條,全部都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所領導的國際銀行家所造成導致的,是由這一群世界精英在背後操控。他們透過策劃和資助暗殺、戰爭、經濟蕭條而獲得巨大利潤,並進一步掌握貨幣發行權,控制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命脈。而現實世界裡,貨幣戰爭最重要一次登上歷史,發生於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各國大多實行金本位,各國的貨幣與黃金儲備有固定的兌換率,1931年9月英國宣布脫離金本位,從此引發全球貨幣貶值的熱潮,英鎊放手大貶採取浮動匯率,此舉不僅使英國出口商品價格具競爭力,也使英國央行有足夠貨幣及政策刺激英國內需,一旦放棄緊盯金本位後,國家便可大印鈔票,自由地推行擴張政策,且英國早在小羅斯福「新政」實施前3年,大蕭條發生後不到半年就己經先出手了。 對比今日,其實各國匯率戰從來沒有停過,日圓在安倍上台一個月內貶值10%,但它在金融海嘯後兌美元升值了27%;韓元則相反,自金融海嘯後貶值了19%。日圓在1990年代時,對美元匯率為1:153,幾乎為去年8月之前的一半幣值。因此多數經濟學家把當今匯率之爭,看成各國的貨幣競賽,誰也沒有資格指責誰操縱匯率,因為世界各國都在操縱。就以本書的導讀,中經院吳惠林教授說的一句話跟大家分享:「這是一本有啟發力的書,是值得讀的好書。」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來和己經發生過的經濟問題或正在發生的各國經濟政策相互比照,這會讓人更值得玩味。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暨大EMBA101級學生:劉 守 真 學號:101218524【控制貨幣如同掌握軍隊】,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林肯總統曾說:我有兩個主要的敵人:我面前的南方軍隊,還有後面的金融機構。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我看見未來一場令我顫抖的危機正向我們靠近,讓我對我們國家的安危顫慄不已。金錢的力量將繼續統治並傷害著人民, 直到財富最終積聚到少數人手裡,我們的共和國將被摧毀,我現在對這個國家安危的焦慮勝過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比在戰爭中更為焦慮。任何一個國家裡,誰控制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與商業的絕對主人,貨幣主權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力之一,它賦予了主權國家根據自身國情制訂貨幣發行政策的職責。貨幣主權理應高於一切外來因素,包括所有國際慣例和國際協議,以及外來政治壓力,貨幣主權只應服務於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書描述一個在全球權力核心遊走,如何運用精妙的金融制度設計出掌握在全球總理、總統、首相之上的地位,相較之下,感覺各國首長就如同掌中的玩物一般,金錢遊戲製造出的龐大利益,讓銀行家坐擁萬貫家財,而版圖積極的往海外各國擴張,無非是要取得更大的利益、權力。金融開放的最大風險源自「戰略」層面,即金融開放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場「貨幣戰爭」,缺乏戰爭的意識和準備是各國當前最大的風險!貨幣是一種商品,而它不同於其他一切商品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中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機構、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商品,對貨幣發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中的最高形式,書中描述有關國際銀行家所陰謀主導的幾個行動,例如英法戰爭、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多位美國總統包含林肯、傑佛遜等被行剌身亡的史實。國際銀行家透過暗殺剷除政治家、搧動軍政與野心家對周圍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以及策動經濟大蕭條,甩開阻礙,進而掌握貨幣發行權而得到巨大利潤。現今有誰可當作貨幣劇烈波動教材的話,日本無疑是最恰當的人選,日本的經濟長期委靡不振,固然有其內外在的客觀因素,在安倍晉三於去年底當選日本首相,提出日圓貶值、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以振興日本經濟以來,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聲名大噪,近半年外界每每以安倍經濟學發威、奏效推崇之,安倍經濟學的「前兩支箭」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大財政支出,使日本股市在6個月內飆漲八成,日圓匯率貶值30%,安倍的支持度也扶搖直上,這些傳聞讓大家對安倍經濟學敬仰不已,安倍經濟學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旨在提振內需,擺脫困擾日本十多年的通縮(deflation)。半年來安倍射出的兩支箭,確實讓股市信心大振,繼而三支箭的論述更把安倍經濟學推上高峰,好像日本十多年的經濟困境,皆已被這一橫空出世的安倍經濟學徹底扭轉,這顯示出安倍治理下的日本已是欣欣向榮,此外,日前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競爭力報告日本由第27升至第24,不少人也將其歸功於安倍。如此說來,安倍經濟學果然奏效,而日本經濟果然不一樣,面對安倍經濟學,台灣政府應關注其戰略思維,但卻無需一味地穿鑿附會,也不需隨興地效法模仿。至於在安倍經濟學的實驗初期,以日本寥寥數項指標就認為台灣該效法日圓貶值,該向安倍借箭,這恐怕是言之過早。安倍於6月14日端出號稱要改革經濟結構的「第三支箭」,有關改革的內容卻令各界大失所望,有識之士也許該想想近期日本股、匯市何以震盪?龐大的海外對沖基金如此穿梭於日本股市,將會帶來什麼影響?更重要的是,安倍經濟學最終會把日本帶往繁榮或泡沫?這場貨幣戰爭的最終勝負尚在未定之天!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EMBA 101級學生:劉文雄 學號:101218514貨幣戰爭~誰掌握貨幣誰就能主宰世界,當然誰掌握戰爭就能掌握世界,那能掌握戰爭的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若能掌握世界進而改變世界創造人民福祉與和平的人,我們稱之為英雄,那你心中的英雄會是誰?是偉大的軍事家拿破崙,還是解放黑奴化解南北戰爭的林肯總統…在歷史上重大事件居然都與「貨幣」有關,說「貨幣」牽動著、主宰著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動一點也不為過。這書的歷史故事撰寫非常精彩,一開始敘述一個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他們是如何崛起而掌控英國國債與貨幣,建立他們的金融帝國…貨幣就像是陽光,空氣,水,對生命存在的必要,是文明社會交易的媒介,不是萬能,沒有卻是萬萬不能。沒想過自己的房貸,信用卡簽單對貨幣市場有何影響,總感謝新的金融商品滿足人們各種物質財務上的需求,增加人們的幸福感。我們習慣於它的存在,卻無法完全充分的解釋它如何運作…貨幣是否該由政府控制?西方的先進金融商品與體制都是值得追隨與接受?貨幣…的確是人類生活的必須。這書讓人覺得執政者和金融界根本就是分不開的,因為政策推行要錢,甚麼都要錢。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像是拿破崙、林肯、羅斯福等,無不受制於銀行家;或許真正左右國家政策的未必是執政的人,而是這些銀行家也說不定!在現代這種接近生命共同體的世界金融秩序下,要如何生存,似乎「獎勵勤勞」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論世界上商品的性質與價值如何變化,只有提高生產力才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唯一有效手法,只要不受到不當的交易成本阻礙,鼓勵勤勞及鼓勵對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再則~正確的策略運用與科技創新及降低成本,是有相同的正面創造價值效果。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暨大EMBA101級學生:簡可欣 學號:101218533這似乎是很精彩的一本...經濟史小說,從兩百多年前的歐洲大銀行家族興起開始述說,一直到最近的金融風暴,都以很有特色的陰謀論貫穿全文例如~~貨幣,或者說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金錢」,是所有事物當中最難理解的事物?!梅耶.羅斯柴爾德: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所有的社會都分成極少數和大多數人群。前者出身良好而富有,後者則是普羅大眾。大眾是動盪和變化的,他們很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如果說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那麼政治利益衝突的背後正是經濟利益的較量!…………………..大家都知道,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各國家間央行主事者的心態,還是回歸到人的私心,這些央行的主事者,難道事事都倚靠著國際銀行家的眼色辦事嗎?!持續的和平,儘管從理論上說並非不可能,但是卻不具有可持續性。即使(和平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它也肯定不是一個穩定社會的最佳選擇……戰爭是使社會穩定的一種病態方式。戰爭系統不僅是一個國家作為獨立政治系統存在的必要因素,對於政治穩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戰爭,政府統治人民的「合法性」就會出現問題。戰爭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政府能夠擁有權力的基礎。歷史上不勝枚舉的例子表明,失去戰爭威脅的政權,最終導致了權力瓦解,這種破壞作用來源於個人利益膨脹、對社會不公的怨恨,以及其他解體因素。戰爭的可能成為保持社會組織結構的政治穩定因素。它保持了社會階層分明,保證了人民對政府的服從。黃金也好,美元也罷,或是股票、債券、房地產,玩到最高境界,都是玩信心,而金融衍生商品則是超級信心武器。一切霸權的力量泉源和最終形式都體現於定價權,透過控制價格的過程來實現有利於己和不利於人的財富分配方式,沒有人的因素作為參照背景,就不可能明白價格形成的軌跡!人們比較容易理解的是,為什麼有人坐在老闆的位置上發號施令,而多數人只能服從,因為一切都有切膚之感。但老闆的老闆透過控制老闆來間接控制他人,就不是那麼明瞭和直觀了,順著這個權力鏈條,愈往上人數愈少!但是歷史有跡可循,如同太極理論,物極必反。學生想問美國會不會在我有生之年,從強國變成弱國呢?「當強盛的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社會生產力不斷萎縮,龐大的政府開銷或戰爭費用逐漸淘空了從前的積蓄,政府總是從貶值貨幣開始,企圖逃避高築的債台和搜刮人民的財富,此時財富將不可逆轉地外流去尋找其他能夠庇護它們的地方」「從歷史上看,凡是操弄貨幣貶值來試圖欺騙財富的國家,最終也必將被財富所拋棄」故,追求大、或強、或快、或成功,勢必都要付出相對代價;但殊不知,大即是小,強就是弱……貨幣戰爭,學生只把它當故事書讀,學生仍研究論語,特別是一代大師南懷瑾的論述,以君子不器自勉!以大學作新民為終!再次感謝佘P,謝謝老師!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學生:林士凱學號:101218527這本書說來說去只有一個主題:"銀行資本家到處控制貨幣發行權,利用通貨膨脹與緊縮來壓榨勞動人民的財富,只有金本位能解放世界"。因為資本家、勞動人民、解放不是我們的慣用語,這樣的陳訴只是要配合作者是在共產主義世界長大的背景而已,作者實在很厲害,提出這樣觀點,作者到美國一定常玩股票才會建立這樣想法,企業主印了一些紙 ,這些紙稱股票,股價高了,企業主賣出,股價低了,企業主買回,中間差價歸企業主,因為企業主掌握股票的流向及公司營運的好壞,企業主知道何時該買該賣,企業主是一定的贏家,依此類推,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定有一個〞神祕企業主〞在專門尋找印鈔票的機關,來加以操控,因此可以隨心所欲要提供資金、收縮資金,操縱通貨膨脹與緊縮,這一來一往間,中間財富都歸神祕企業主,於是飽覽群書,費心考證,終於挖掘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角色,代號國際銀行家。整個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其掌控下,他們連美國總統都敢暗殺,今天他們的魔掌要伸到中國了,會有這樣天才的經濟學見解。『 貨幣戰爭』撇開專業金融術語不談,舉凡歷史上重大事件居然都與「貨幣」有關,說「貨幣」牽動著、主宰著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動一點也不為過。這本書的歷史故事撰寫非常精彩,一開始敘述一個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他們是如何崛起而掌控英國國債與貨幣, 建立他們的金融帝國。而作者敘述一開始貨幣的發行如何由金銀雙本位變成金本位,到最後變成法定貨幣。所謂金銀雙本位就是規定貨幣當中金銀有多少含量,且多少的貨幣可以兌換一定價值的金銀。金本位亦是兌換的問題,可是到了法定貨幣時,銀行不需要再用金或銀來兌換貨幣價值,換句話說,要發行多少貨幣不再取決於銀行擁有多少的金銀當後備,而是政府想發多少就發多少。當政府發行的貨幣數量大於經濟的發展時,通貨膨脹就是這樣來的。此書內容讓人覺得執政者和金融界根本就是分不開的,因為政策推行要錢,甚麼都要錢。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像是拿破崙、林肯、羅斯福等,無不受制於銀行家;或許真正左右國家政策的未必是執政的人,而是這些銀行家也說不定最後,姑且不論內容正確性與否,就以本書的導讀。 讓我覺得在我們眼前看到的事實不一定是真實的,從小到大人們就依賴鈔票在交易,從沒想過每天在用的鈔票所代表的意義。在閱讀《貨幣戰爭》之後,在次瞭解為什麼富爸爸一直強調不要為了錢而工作,在把得來的錢存起來的原因之一吧。銀行家在生錢印鈔票,但是同樣的在一般民眾也能用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來生錢,有一曲同工之妙。在書中有一個讓我體會這個世界的人如何被銀行家乖乖的剪羊毛也不會有半句怨言,因為人們跟本不知道這世界的遊戲規則。那就是:「少數能理解這個系統的人,要嘛是對這個系統所產生的利潤非常感興趣,要嘛就是非常依賴這個系統的施捨。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人民在智力上不足以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他們將承受壓迫且毫無怨言,甚至一點都不懷疑這個系統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從這段中,看的出羅斯柴爾德家族之所以能掌控世界經濟,在於瞭解人性的貪婪(借錢給王國近而變向收稅)和取貨幣的發行權,將國家貨幣的發行和永久國債鎖在一起。歷史一在重演 經驗必須記取,在銀行家的操弄之下一次次的經濟泡沫接這而來的戰爭,在搶我們的錢,為有誠實的貨幣才能保存我們的購買力。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學生簡可欣代替上傳暨大EMBA101級學生:郭宥婕 學號:101218523佘教授推薦的參考書籍貨幣戰爭,同學說是很精彩的一本...說明經濟史小說, 學生認為相當有趣,可是我明白,教授推薦這本書的用意,因為自詡為決策者的EMBA學生,當善用貨幣,"在社會上,無錢萬萬不能"與"金錢至上"等,這種價值觀被認為起源於資本主義鼓勵人類追求自我物質利益的思想主張,這並非善用而是濫用、錯用。由於短短四個月,學生看三部影片以及參考書,礙於作業必須先交出,學生粗淺的先表示一些感想,反正過去這些時間裡,學生習慣在睡前的時間看書,所以我想我會繼續看完,也感謝教授指導,學生在本學期獲益良多,希望能再多跟老師學習。貨幣,或者說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金錢」,學生認為是人性的考題?!梅耶.羅斯柴爾德: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金錢使得法律失去約束力,由此可見。越來越大的M型經濟社會體,前端出身良好而富有,中端的絕大數則是普羅大眾,後端弱勢的那一群,其處境將衍生社會的大型炸彈。大眾是動盪和變化的,他們很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金錢使得道德意識越來越薄弱,由此可見!如果說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那麼政治利益衝突的背後正是經濟利益的較量!金錢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變質,原本神所賦予人身上的神性,越來越隱晦,由此可見!在商戰中,誰能擁有孤門獨市的產品,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取得貨幣的手段,使得小我利益大過眾人的大我利益,原本神給人的一生旅程,越來越變態,由此可見!我見,各國家間央行主事者的心態,事事都倚靠著國際銀行家的眼色辦事!黃金、美元、歐元、股票、債券、房地產,玩到最高境界,都玩掉人的真正存在價值,而學生所見的金融衍生商品則是助長人類身上那麼一點點神性沉淪的武器。書裡啟示,一切霸權的力量泉源和最終形式都體現於定價權,透過控制價格的過程來實現有利於己和不利於人的財富分配方式,沒有人的因素作為參照背景,就不可能明白價格形成的軌跡!價格使得人能無私付出的大愛變質,原本神所賦予人的愛越來越尊貴,貴到人將愛束之高閣,人與人之間不再相愛,由此可見!書裡寫滿歷史,歷史有跡可循,如同太極理論,物極將必反。學生想問,從強變弱,需要多久時間?追求大、或強、或快、或成功、或征服、或成就,勢必都要付出代價,人付出太大的代價,征戰之間的結果不論如何,我們都將以神原本給我的無私、信任、尊重、愛的力量,都輸掉了;但真的有人贏嗎?贏又能贏多久?殊不知,大即是小,因為追求大的,莫不就是認定自己還不夠大?強就是弱,因為追求強的,莫不就是認定自己還不夠強?……貨幣戰爭一書,學生仍繼續在睡前翻閱,特別是其中故事性背後的論述!再次感謝佘教授,謝謝老師不棄指導!
貨幣戰爭《心得感想》
回覆刪除暨大EMBA101隨班附讀
姓名:Michelle Wu(惠鎂)
貨幣戰爭到今年(2013年)總共出了4本,分別是:貨幣戰爭、金權天下、金融高邊疆與群雄並起。我看的是第一本,往後有時間我會在把其它的3本看完,我不知道故事有多少的真實性,但是宋鴻兵對於貨幣確實有它的獨到見解,揭露國際強權較勁的金融內幕;追索蛛絲馬跡的歷史潛面貌文筆流暢、故事精彩,讓你輕鬆瞭解神秘的貨幣本質與影響。整體來說它是很值得推薦的財經書。
其中書本裡的一些內容:
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對象?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地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經濟大蕭條、石油危機,全都是國際銀行家在幕後操控?
自一六九四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他們透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的政治命運,透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
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透過描摹國際金融集團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過程,本書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透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及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作者簡介宋鴻兵 二十世紀九○年代初期赴美留學,主修資訊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安全、聯邦政府及著名金融機構任職。 近年來,曾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資產抵押債券(MBS)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貨幣戰爭/遠流出版
《誰掌握了貨幣,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第一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大道無形」的世界首富
1、拿破崙的華鐵盧與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
2、羅斯柴爾德起家的時代背景。
3、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一桶金。
4、南森主宰倫敦金融城。
5、詹姆斯征服法蘭西。
6、所羅門問鼎奧地利。
7、羅斯柴爾德盾徽下的德國和義大利。
8、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
第二章 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爭
1、刺殺林肯總統。
2、貨幣發行權與美國獨立戰爭。
3、國際銀行家的第一次戰役:美國第一銀行(一七九一~一八一一)。
4、國際銀行家捲土重來:美國第二銀行(一八一六~一八三二)。
5、「銀行想要殺了我,但我將殺死銀行」。
6、新的戰線:獨立財政系統。
7、國際銀行家再度出手:「一八五七年恐慌」。
8、美國內戰的起因: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
9、林肯的貨幣新政。
10、林肯的俄國同盟者。
11、誰是刺殺林肯的真兇。
12、致命的妥協:一八六三《國家銀行法》。
第三章 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
1、神秘的哲基爾島:美聯儲的策源地。
2、華爾街七巨頭:美聯儲的幕後推動者。
3、策立美聯儲的前哨戰:一九〇七年銀行危機。
4、從金本位到法定貨幣:銀行家世界觀的大轉變。
5、一九一二年大選烽煙。
6、B計畫。
7、《美聯儲法案》過關,銀行家美夢成真。
8、誰擁有美聯儲。
9、美聯儲第一屆董事會。
10、不為人知的聯邦諮詢委員會。
11、真相何在。
第四章 一戰與大衰退:國際銀行家的「豐收時節」
1、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2、斯特朗操縱下的戰時美聯儲。
3、「為了民主和道德原則」,威爾遜走入戰爭。
4、大發戰爭財的銀行家們。
5、「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二十年的休戰書。
6、「剪羊毛」與美國一九二一年農業衰退。
7、國際銀行家的一九二七年密謀。
8、一九二九年泡沫破裂:又一次「剪羊毛」行動。
9、策劃大衰退的真正圖謀。
第五章 廉價貨幣的「新政」
1、凱恩斯的「廉價貨幣」。
2、一九三二年美國總統大選。
3、誰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4、廢除金本位:銀行家賦予羅斯福的歷史使命。
5、「風險投資」選中希特勒。
6、華爾街資助下的納粹德國。
7、昂貴的戰爭與廉價的貨幣。
第六章 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
1、「精神教父」豪斯上校與外交協會。
2、國際清算銀行:中央銀行家的銀行。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
4、統治世界的精英集團。
5、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6、三邊委員會。
第七章 誠實貨幣的最後抗爭
1、總統令一一一一〇號:甘迺迪的死亡證書。
2、白銀美元的歷史地位。
3、銀本位的終結。
4、黃金互助基金。
5、特別提款權。
6、廢除黃金貨幣的總攻。
7、「經濟殺手」與石油美元回流。
8、雷根遇刺:粉碎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第八章 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
1、一九七三年中東戰爭:美元反擊戰。
2、保羅•沃爾克:世界經濟「有控制地解體」。
3、世界環保銀行:要圈地球三〇%的陸地。
4、金融核彈:目標東京。
5、索羅斯:國際銀行家的金融黑客。
6、狙擊歐洲貨幣的「危機弧形帶」。
7、亞洲貨幣絞殺戰。
8、中國未來的寓言。
第九章 美元死穴與黃金一陽指
1、部分儲備金體系:通貨膨脹的策源地。
2、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
3、美國的「債務懸河」與亞洲人民的「白條」。
4、金融衍生商品市場的「霸盤生意」。
5、政府特許機構:「第二美聯儲」。
6、黃金:被軟禁的貨幣之王。
7、一級警報:二〇〇四年羅斯柴爾德退出黃金定價。
8、美元泡沫經濟的死穴。
第十章 謀萬世者
1、貨幣:經濟世界的度量衡。
2、金銀:價格動盪的定海神針。
3、債務貨幣脂肪與GDP減肥。
4、金融業: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軍」。
5、未來的戰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6、邁向世界儲備貨幣之路。
看完這本書得到一個思路: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就是說世間的一切都是有人精心安排的。
這個社會,任何人靠單打獨鬥孤身奮鬥是走不遠也做不大的。
而且我不禁要說書名取得真好『誰掌握了貨幣,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西方財團的成功告訴世人,加強聯合、謀劃長遠、行事縝密、組織嚴密、利益均貼才是正確的思路。他們先是發現現代金融的秘密,通過政府需要大量融資進而控制一國的貨幣發行權,占領經濟的制高點,製造各類讓人眼花繚亂的規則,最後控制世界經濟。
中國人的思路是鬥爭哲學,排他性極強,不管是自己的血親還是同門在利益面前沒有親疏。在世界,很顯然現代的經濟是我們傳統文化所不能承載的。先進的理論、宏大的計劃、嚴密的組織、龐大的機構由一群少數精英控制著世界。他們不僅僅把持著經濟的舵,還控制著輿論、教育。
其實貨幣戰爭只是他們龐大計劃的一部分,基因計劃、轉基因食品、計劃生育、伊斯蘭教與基督間的衝突,還有不為認知的各種計劃。他們用的是組合拳和幾代人的長遠規劃。歷史太長,人的生命又太短,好多事我們還沒有看透,生命已經到了盡頭;而他們一代又一代傳遞自己的事業,不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謀劃的是幾代以後的得失。
我不禁思考在思考:
一、精英集團是怎樣形成並走到今天的?
二、現代金融制度和規則是如何建立起來?
三、要學會揚棄的辯證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貨幣戰爭讀後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暨大EMBA
學號:101218501
學生:陳淑敏
目前經濟已全球化,每個國家都試圖利用匯率影響出口,促使本國的經濟成長,惡性競爭導致熱錢到處流竄,競相貶值的結果,終將引起一場無可避免的貨幣戰爭。
書中的主軸明白指出世界的金融運作背後,是由幾個主要猷太家族銀行所把持的陰謀,而中國在未來世界經濟舞台上必然是個無可取代的耀眼主角。在過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長期的對抗下,相信中國會思考出如何面對目前的混亂經濟問題與擬妥因應之道 。
貨幣戰爭是中國民間經濟學者的代表作, 其它知名人士也經常不經意的流露出相同的看法,書中提到很多看來不可思議的陰謀陽謀。例如:美國在解決次貸問題中的某些奇怪行為,為何只讓擁有大量外國投資者的雷曼兄弟倒閉?另外,猶太人的人口只佔美國總人口的2%、卻佔了聯儲局董事會成員的100% 、而聯儲局分布在全美的十二個分局的首席有九人是猶太人、歐巴馬的主要經濟官員也幾乎都是猶太人,這些令人匪夷所思之擧,都讓人忍不住去探索書中是否隱藏其他意涵與真相。
社會科學畢竟無法像自然科學那樣的有法則的研究,可以透過實驗精確的掌握數據與論証結果。許多社會現象我們只能以經驗法則去解讀,卻沒有辦法精確的定義絕對的因果關係。書中過度簡化的把 Rothschild 家族和歐洲各國的戰爭與一次大戰連結,更和美國多位總統的死亡扯上關係,難免有些牽強之處。
世界上不會有擁有屹立不搖的天下,也沒有不會崩解的帝國。書中將「國際銀行家」形塑為各種陰謀事件幕後的黑手、永遠不敗的王者。但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或是少數幾個人就能主導全球的局勢,或而有之,充其量只有藉外界的推波助瀾,若要能驚天動地或鼓動風起雲湧的趨勢,除了要有時空背景因素配合外,還必須參雜很多偶然的因緣際會。但這些往往無法歷經時間長期的考驗;時間自然會催化集團內多數成員的利益衝突。這也是我認為 Rothschild 家族無法久居幕後,立於不敗的主因。
書中的立論顯示,經濟的繁榮和消費行為,是息息相關的,而消費的心理和人的年齡有其絕對相關性,也就是步入老年的人,預期未來收入將不如從前,因而緊縮投資與消費。而歐美戰後嬰兒潮也即將邁向老年面臨退休,導致現行財政政策難以抵抗消費的不足,而導致經濟衰退。
當書中提到另一本《經濟殺手的告白》的內容描述「金權集團」的時候,往往有一種負面的認知,即所謂「金權集團」必定是邪惡無比的,常常運用各種銀彈與媒體攻勢,不擇手段摧毀敵人達成目標,雖然這種現象偶爾浮現,卻苦無確鑿的證據。「金權集團」如果存在,組織成員必然會隨著時間與人心的浮動而產生質變。畢竟金融工具似乎不是想像中那麼神聖,縱然只有該國政府的中央銀行可以創造貨幣,但是民間透過財富預期的心理,製造虛擬信用的規模卻更恐怖。衍生性金融商品就是規避法律限制,不斷增強財富槓桿的虛擬結果。由於人民對財富的預期心理,而產生短暫性繁榮的假象,人性的貪婪往往會讓這個假性平衡的趨勢快速走向失衡而破滅,最終造成無法挽救的大災難。這些所謂的災難,也只不過是人們內心莫名感受的災難。因為土地不變,生產器具不變,人力也不變,變的只有人心與想像的虛擬財富而已。想要重新振作起來,恢復生產與消費,並沒有那麼困難!難的是金融工具 被玩過頭了,再加上人民與生俱來的勤勞與節儉的美德因價值觀的扭曲,已被摧毀殆盡,才會讓人倒地不起吧!
科技化的生產,只需少數的人力投入生產就能滿足大部分人的生活所需。不是生產不足反而是嚴重過剩,不當的錯覺造成人們心裡的預期財富受到巨大的打擊,因此整個社會變的光怪陸離。
陰謀論存在的好處,是可以讓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用質疑的態度去追根究底,找出事實的真相;但是陰謀論的缺點,就是過度美化,凡事都會找出一個邪惡無比的代罪羔羊來掩飾醜陋的真象。此書預測以美元為主體的貨幣體系,將會在未來的十五年崩盤,黃金的價值將會大大的提高。以目前全球金融的命運共同體來看,美元若瓦解,世界經濟將會更加嚴峻。
書中的推論是,美國債務的成長遠大於美國經濟規模的成長,依照目前的趨勢,大約四十年後,美國一年的全國生產總值,將不足以支付債務的利息,到時候美元非倒不可。於是作者推論,美元極有可能會提早進行大貶值的賴帳動作,如此一來美國天文數字的國債瞬間就一筆勾銷了,因為有弱勢的笨蛋國家埋單,屆時美國就可以重新復活,又可以再度揮金如土了。
聽起來難度極高,似乎不太可能發生,所以這是陰謀論?國富論一書就曾經有過此見解。亞當斯密痛罵英國政府用詐騙的手法來擺脫債務負擔,當歷史上每個文明面臨衰落之時,這種詐騙手段幾乎都會上演一次。就這個觀點,我暫時不認為美國未來一定會進行卑鄙的手法去放任通膨,但是這個危機確實存在的。然而這種卑鄙的手段,對美國而言,的確可以減輕其壓力,誘惑力也不小。
通常資本家都有通天的本能,懂得掌握先機提早避險,受傷的都是可憐的平民百姓,這一個殘酷的事實,相對著會使資本家可能面對比喪失財富更大的風險。目前世界的金融亂象,美國很難在短期內悍然放棄美元,只能偷偷的貶值,若美元持續走貶,就有機會平穩著地。但這樣,美金就越來越不值錢,黃金也會隨之而漲了。本書最堅持的就是金本位的貨幣, 但現在的美元是法制貨幣, 就是由國家做保證, 而不是以黃金做基準來發行,銀行家為了操控貨幣而發行, 用種種方法讓大家覺得美元比黃金好用, 讓金本位完全退出貨幣市場。
以貨幣來看,我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可以用國家的信用來支撐,這個方案成本比用黃金支撐成本低,更符合國家利益。前提是這個國家的信用是可被信賴的。目前國家的信用常被忽視,政府只會毫無節制的增加公共支出,債留子孫,也不重視實質生產力的提升,只關心眼前的政治問題。
貨幣價值恐怕真的又得慢慢和黃金準備率掛上勾了,一旦掛上了,擁有大量黃金的國家,當然就會有強大的貨幣支配權利,沒黃金準備率的國家就算多印了鈔票,也只會相應貶值造成通膨而已,現存的貨幣工具將會變得難以使用,情況也許會更糟。重視信用,就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原則與信念!和這個容易被人遺忘「信用」的美德,將成為一個國家立國的根本與不可撼動的支柱!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將貨幣寬鬆視作為解救國家經濟的特效藥。但是,一旦所有國家都使用該策略時,隨時都有可能引起貨幣貶值戰爭。而貨幣貶值戰爭所帶來的結果將會是一場比2008年更嚴重的金融海嘯,屆時,貨幣崩壞的時代即將來臨。
展望未來,危機雖然暫時解除,但是風險處處。貨幣寬鬆的終點,恐怕「將是再多錢也不夠的世界」。
「貨幣戰爭」讀後心得
回覆刪除國立暨南國際大學101EMBA
姓名:洪柳益
學號: 101218519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
貨幣戰爭其實應該是說貨幣、戰爭,誰掌握貨幣誰就能主宰世界,當然誰掌握戰爭就能掌握世界,那能掌握戰爭的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若能掌握世界進而改變世界創造人民福祉與和平的人,我們稱之為英雄,那你心中的英雄會是誰?是偉大的軍事家拿破崙,還是解放黑奴化解南北戰爭的林肯總統,或者是揭發人們所謂「真相」的記者,在人們心中的偉人將在本書中被挑戰,並揭開「錢」的神秘面紗。
經常觀後財經節目,所有投資分析師告訴投資人,投資不應該依賴消息面,好好關心盤勢的變化才是重點,我對這番話產生了疑問,但從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唯有掌握最新且最可靠的消息,才能使自己的財富不至縮水,也就是說永遠要比別人早知道何時是所謂的高點與所謂的低點,拿這本書的第一個例子來說,拿破崙的滑鐵盧之役,南森.羅斯柴爾德在第一時間內掌握了戰爭的最後結果,在最短時間內直奔倫敦股票交易所,使了個眼神,使所有投資戶拋售英國公債,讓英國公債貶值後花極少的金額全數買回,當然戰爭的結果大家應該知道,表面上戰勝的是英國,但從此英國的稅收將落入南森的口袋,南森是誰,他就是創立第一個國際銀行的家族成員,所以他說:「我不在乎誰統治大英帝國,因為誰控制大英帝國的貨幣供給,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
同樣的方法也運用在美國,英格蘭銀行當時控制著美國人民的財產,稅收必須繳回英國,造成人民不滿,所以發動的獨立戰爭,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傑佛遜也完成了獨立宣言,但也因在美國憲法裡的一句「國會擁有貨幣製造和價值設定的權利」,讓原本只想讓人民自由貿易的美意,最後造成積欠銀行四十四兆美元的天文債務,原因就是美元並不是採用金本位,是可以隨意印製的,因為它的價值是國會制定的,當然銀行也不是省油的燈,當傑佛遜任內償還所有國債後,就被謀殺了,銀行透過各種方法,再次控制美金的供應,當美國人民不服的時候,就來個經濟恐慌,使得人民不得不屈服於銀行。
當然接下來的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都是銀行為了控制貨幣而操作的,最誇張的應該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銀行知道德國政府無法償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債務,根本無法從中獲利,於是華爾街銀行開始支助德國重整軍隊,私下與希特勒談條件,要求希特勒發動戰爭攻打法國,並同時支助日本攻打中國東北的資金,最後就是策劃美國也加入戰局,所以故意讓日本偷襲珍珠港,使得美國有宣戰的理由,最後的贏家時誰,當然就是銀行。
總結就是,銀行家最終目的就是取得貨幣主導權,當政治家不聽話時,就想辦法讓它「下台」,當人民抗爭時就來個通貨膨脹,當無利可圖時就發動戰爭,想辦法讓國家舉債,因為戰爭需要的資源最多,當銀行控制國債時,稅收當然就是銀行的祭品,而中國大陸是國際銀行的下一個目標,中國大陸政府是否將成為銀行的魁儡,就看這場「貨幣戰爭」怎麼打了,因為它的威力將比核子戰爭更大更持久,當然現在的金融海嘯只不過是銀行屢試不爽的手法,最後看完本書我只希望它是一本小說,願所有的內容只是捏造。
貨幣戰爭1-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EMBA101學號101218503黃瓊瑩
一個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如何崛起進而掌控英國國債與貨幣, 建立他們的金融帝國。誠如文中的主角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名言:「如果我控制一個國家貨幣的發行,我才不用管法令和政策是誰推行」,您就可以充份的了解執政者和金融界根本無法分的清楚,永遠也無法有清楚的界線,這一切都只是金錢與權力遊戲,因為政策推行要錢,不管做任何的事都需要金錢在背後支撐。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像是拿破崙、林肯…等,沒有一個不被這些有錢的銀行家所操控,富者愈富,因為議會裡會通過的法案是不會對任何一個資本家產生威脅或損害的;不管是那一個國家,左右國家政策的或許未必是執政的人,而是這些銀行家!
事實上,貨幣戰爭一書中並未提出任何新的經濟學理論,我們不能將它歸類成經濟學書籍,應該說是本書的作者宋鴻兵以回顧貨幣史的角度切入完成一系列的貨幣史小說集,貨幣戰爭1:揭露了歐美近代金融發展史,書中寫道從滑鐵盧戰役、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多名美國總統被刺殺、以至世界經濟大蕭條,全部都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所領導的國際銀行家所造成導致的,是由這一群世界精英在背後操控。他們透過策劃和資助暗殺、戰爭、經濟蕭條而獲得巨大利潤,並進一步掌握貨幣發行權,控制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命脈。
而現實世界裡,貨幣戰爭最重要一次登上歷史,發生於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各國大多實行金本位,各國的貨幣與黃金儲備有固定的兌換率,1931年9月英國宣布脫離金本位,從此引發全球貨幣貶值的熱潮,英鎊放手大貶採取浮動匯率,此舉不僅使英國出口商品價格具競爭力,也使英國央行有足夠貨幣及政策刺激英國內需,一旦放棄緊盯金本位後,國家便可大印鈔票,自由地推行擴張政策,且英國早在小羅斯福「新政」實施前3年,大蕭條發生後不到半年就己經先出手了。
對比今日,其實各國匯率戰從來沒有停過,日圓在安倍上台一個月內貶值10%,但它在金融海嘯後兌美元升值了27%;韓元則相反,自金融海嘯後貶值了19%。日圓在1990年代時,對美元匯率為1:153,幾乎為去年8月之前的一半幣值。因此多數經濟學家把當今匯率之爭,看成各國的貨幣競賽,誰也沒有資格指責誰操縱匯率,因為世界各國都在操縱。
就以本書的導讀,中經院吳惠林教授說的一句話跟大家分享:「這是一本有啟發力的書,是值得讀的好書。」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來和己經發生過的經濟問題或正在發生的各國經濟政策相互比照,這會讓人更值得玩味。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暨大EMBA101級
學生:劉 守 真
學號:101218524
【控制貨幣如同掌握軍隊】,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林肯總統曾說:我有兩個主要的敵人:我面前的南方軍隊,還有後面的金融機構。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我看見未來一場令我顫抖的危機正向我們靠近,讓我對我們國家的安危顫慄不已。金錢的力量將繼續統治並傷害著人民, 直到財富最終積聚到少數人手裡,我們的共和國將被摧毀,我現在對這個國家安危的焦慮勝過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比在戰爭中更為焦慮。
任何一個國家裡,誰控制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與商業的絕對主人,貨幣主權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力之一,它賦予了主權國家根據自身國情制訂貨幣發行政策的職責。貨幣主權理應高於一切外來因素,包括所有國際慣例和國際協議,以及外來政治壓力,貨幣主權只應服務於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書描述一個在全球權力核心遊走,如何運用精妙的金融制度設計出掌握在全球總理、總統、首相之上的地位,相較之下,感覺各國首長就如同掌中的玩物一般,金錢遊戲製造出的龐大利益,讓銀行家坐擁萬貫家財,而版圖積極的往海外各國擴張,無非是要取得更大的利益、權力。
金融開放的最大風險源自「戰略」層面,即金融開放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場「貨幣戰爭」,缺乏戰爭的意識和準備是各國當前最大的風險!貨幣是一種商品,而它不同於其他一切商品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中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機構、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商品,對貨幣發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中的最高形式,書中描述有關國際銀行家所陰謀主導的幾個行動,例如英法戰爭、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多位美國總統包含林肯、傑佛遜等被行剌身亡的史實。國際銀行家透過暗殺剷除政治家、搧動軍政與野心家對周圍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以及策動經濟大蕭條,甩開阻礙,進而掌握貨幣發行權而得到巨大利潤。
現今有誰可當作貨幣劇烈波動教材的話,日本無疑是最恰當的人選,日本的經濟長期委靡不振,固然有其內外在的客觀因素,在安倍晉三於去年底當選日本首相,提出日圓貶值、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以振興日本經濟以來,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聲名大噪,近半年外界每每以安倍經濟學發威、奏效推崇之,安倍經濟學的「前兩支箭」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大財政支出,使日本股市在6個月內飆漲八成,日圓匯率貶值30%,安倍的支持度也扶搖直上,這些傳聞讓大家對安倍經濟學敬仰不已,安倍經濟學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旨在提振內需,擺脫困擾日本十多年的通縮(deflation)。
半年來安倍射出的兩支箭,確實讓股市信心大振,繼而三支箭的論述更把安倍經濟學推上高峰,好像日本十多年的經濟困境,皆已被這一橫空出世的安倍經濟學徹底扭轉,這顯示出安倍治理下的日本已是欣欣向榮,此外,日前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競爭力報告日本由第27升至第24,不少人也將其歸功於安倍。如此說來,安倍經濟學果然奏效,而日本經濟果然不一樣,面對安倍經濟學,台灣政府應關注其戰略思維,但卻無需一味地穿鑿附會,也不需隨興地效法模仿。至於在安倍經濟學的實驗初期,以日本寥寥數項指標就認為台灣該效法日圓貶值,該向安倍借箭,這恐怕是言之過早。安倍於6月14日端出號稱要改革經濟結構的「第三支箭」,有關改革的內容卻令各界大失所望,有識之士也許該想想近期日本股、匯市何以震盪?龐大的海外對沖基金如此穿梭於日本股市,將會帶來什麼影響?更重要的是,安倍經濟學最終會把日本帶往繁榮或泡沫?這場貨幣戰爭的最終勝負尚在未定之天!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EMBA 101級
學生:劉文雄 學號:101218514
貨幣戰爭~誰掌握貨幣誰就能主宰世界,當然誰掌握戰爭就能掌握世界,那能掌握戰爭的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若能掌握世界進而改變世界創造人民福祉與和平的人,我們稱之為英雄,那你心中的英雄會是誰?是偉大的軍事家拿破崙,還是解放黑奴化解南北戰爭的林肯總統…
在歷史上重大事件居然都與「貨幣」有關,說「貨幣」牽動著、主宰著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動一點也不為過。這書的歷史故事撰寫非常精彩,一開始敘述一個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他們是如何崛起而掌控英國國債與貨幣,建立他們的金融帝國…
貨幣就像是陽光,空氣,水,對生命存在的必要,是文明社會交易的媒介,不是萬能,沒有卻是萬萬不能。沒想過自己的房貸,信用卡簽單對貨幣市場有何影響,總感謝新的金融商品滿足人們各種物質財務上的需求,增加人們的幸福感。我們習慣於它的存在,卻無法完全充分的解釋它如何運作…
貨幣是否該由政府控制?西方的先進金融商品與體制都是值得追隨與接受?貨幣…的確是人類生活的必須。這書讓人覺得執政者和金融界根本就是分不開的,因為政策推行要錢,甚麼都要錢。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像是拿破崙、林肯、羅斯福等,無不受制於銀行家;或許真正左右國家政策的未必是執政的人,而是這些銀行家也說不定!
在現代這種接近生命共同體的世界金融秩序下,要如何生存,似乎「獎勵勤勞」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論世界上商品的性質與價值如何變化,只有提高生產力才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唯一有效手法,只要不受到不當的交易成本阻礙,鼓勵勤勞及鼓勵對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再則~正確的策略運用與科技創新及降低成本,是有相同的正面創造價值效果。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暨大EMBA101級
學生:簡可欣
學號:101218533
這似乎是很精彩的一本...經濟史小說,從兩百多年前的歐洲大銀行家族興起開始述說,一直到最近的金融風暴,都以很有特色的陰謀論貫穿全文
例如~~
貨幣,或者說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金錢」,是所有事物當中最難理解的事物?!
梅耶.羅斯柴爾德: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
所有的社會都分成極少數和大多數人群。前者出身良好而富有,後者則是普羅大眾。大眾是動盪和變化的,他們很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如果說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那麼政治利益衝突的背後正是經濟利益的較量!
…………………..
大家都知道,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
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各國家間央行主事者的心態,還是回歸到人的私心,這些央行的主事者,難道事事都倚靠著國際銀行家的眼色辦事嗎?!
持續的和平,儘管從理論上說並非不可能,但是卻不具有可持續性。
即使(和平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它也肯定不是一個穩定社會的最佳選擇……戰爭是使社會穩定的一種病態方式。
戰爭系統不僅是一個國家作為獨立政治系統存在的必要因素,對於政治穩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戰爭,政府統治人民的「合法性」就會出現問題。戰爭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政府能夠擁有權力的基礎。歷史上不勝枚舉的例子表明,失去戰爭威脅的政權,最終導致了權力瓦解,這種破壞作用來源於個人利益膨脹、對社會不公的怨恨,以及其他解體因素。戰爭的可能成為保持社會組織結構的政治穩定因素。它保持了社會階層分明,保證了人民對政府的服從。
黃金也好,美元也罷,或是股票、債券、房地產,玩到最高境界,都是玩信心,而金融衍生商品則是超級信心武器。一切霸權的力量泉源和最終形式都體現於定價權,透過控制價格的過程來實現有利於己和不利於人的財富分配方式,沒有人的因素作為參照背景,就不可能明白價格形成的軌跡!
人們比較容易理解的是,為什麼有人坐在老闆的位置上發號施令,而多數人只能服從,因為一切都有切膚之感。但老闆的老闆透過控制老闆來間接控制他人,就不是那麼明瞭和直觀了,順著這個權力鏈條,愈往上人數愈少!
但是歷史有跡可循,如同太極理論,物極必反。
學生想問美國會不會在我有生之年,從強國變成弱國呢?
「當強盛的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社會生產力不斷萎縮,龐大的政府開銷或戰爭費用逐漸淘空了從前的積蓄,政府總是從貶值貨幣開始,企圖逃避高築的債台和搜刮人民的財富,此時財富將不可逆轉地外流去尋找其他能夠庇護它們的地方」
「從歷史上看,凡是操弄貨幣貶值來試圖欺騙財富的國家,最終也必將被財富所拋棄」
故,追求大、或強、或快、或成功,勢必都要付出相對代價;但殊不知,大即是小,強就是弱……
貨幣戰爭,學生只把它當故事書讀,學生仍研究論語,特別是一代大師南懷瑾的論述,以君子不器自勉!以大學作新民為終!
再次感謝佘P,謝謝老師!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學生:林士凱
學號:101218527
這本書說來說去只有一個主題:"銀行資本家到處控制貨幣發行權,利用通貨膨脹與緊縮來壓榨勞動人民的財富,只有金本位能解放世界"。因為資本家、勞動人民、解放不是我們的慣用語,這樣的陳訴只是要配合作者是在共產主義世界長大的背景而已,作者實在很厲害,提出這樣觀點,作者到美國一定常玩股票才會建立這樣想法,企業主印了一些紙 ,這些紙稱股票,股價高了,企業主賣出,股價低了,企業主買回,中間差價歸企業主,因為企業主掌握股票的流向及公司營運的好壞,企業主知道何時該買該賣,企業主是一定的贏家,依此類推,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定有一個〞神祕企業主〞在專門尋找印鈔票的機關,來加以操控,因此可以隨心所欲要提供資金、收縮資金,操縱通貨膨脹與緊縮,這一來一往間,中間財富都歸神祕企業主,於是飽覽群書,費心考證,終於挖掘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角色,代號國際銀行家。整個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其掌控下,他們連美國總統都敢暗殺,今天他們的魔掌要伸到中國了,會有這樣天才的經濟學見解。
『 貨幣戰爭』撇開專業金融術語不談,舉凡歷史上重大事件居然都與「貨幣」有關,說「貨幣」牽動著、主宰著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動一點也不為過。這本書的歷史故事撰寫非常精彩,一開始敘述一個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他們是如何崛起而掌控英國國債與貨幣, 建立他們的金融帝國。而作者敘述一開始貨幣的發行如何由金銀雙本位變成金本位,到最後變成法定貨幣。所謂金銀雙本位就是規定貨幣當中金銀有多少含量,且多少的貨幣可以兌換一定價值的金銀。金本位亦是兌換的問題,可是到了法定貨幣時,銀行不需要再用金或銀來兌換貨幣價值,換句話說,要發行多少貨幣不再取決於銀行擁有多少的金銀當後備,而是政府想發多少就發多少。當政府發行的貨幣數量大於經濟的發展時,通貨膨脹就是這樣來的。
此書內容讓人覺得執政者和金融界根本就是分不開的,因為政策推行要錢,甚麼都要錢。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像是拿破崙、林肯、羅斯福等,無不受制於銀行家;或許真正左右國家政策的未必是執政的人,而是這些銀行家也說不定最後,姑且不論內容正確性與否,就以本書的導讀。
讓我覺得在我們眼前看到的事實不一定是真實的,從小到大人們就依賴鈔票在交易,從沒想過每天在用的鈔票所代表的意義。在閱讀《貨幣戰爭》之後,在次瞭解為什麼富爸爸一直強調不要為了錢而工作,在把得來的錢存起來的原因之一吧。銀行家在生錢印鈔票,但是同樣的在一般民眾也能用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來生錢,有一曲同工之妙。
在書中有一個讓我體會這個世界的人如何被銀行家乖乖的剪羊毛也不會有半句怨言,因為人們跟本不知道這世界的遊戲規則。
那就是:「少數能理解這個系統的人,要嘛是對這個系統所產生的利潤非常感興趣,要嘛就是非常依賴這個系統的施捨。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人民在智力上不足以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他們將承受壓迫且毫無怨言,甚至一點都不懷疑這個系統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從這段中,看的出羅斯柴爾德家族之所以能掌控世界經濟,在於瞭解人性的貪婪(借錢給王國近而變向收稅)和取貨幣的發行權,將國家貨幣的發行和永久國債鎖在一起。歷史一在重演 經驗必須記取,在銀行家的操弄之下一次次的經濟泡沫接這而來的戰爭,在搶我們的錢,為有誠實的貨幣才能保存我們的購買力。
貨幣戰爭心得報告 學生簡可欣代替上傳
回覆刪除暨大EMBA101級
學生:郭宥婕
學號:101218523
佘教授推薦的參考書籍貨幣戰爭,同學說是很精彩的一本...說明經濟史小說,
學生認為相當有趣,可是我明白,教授推薦這本書的用意,因為自詡為決策者的EMBA學生,當善用貨幣,"在社會上,無錢萬萬不能"與"金錢至上"等,這種價值觀被認為起源於資本主義鼓勵人類追求自我物質利益的思想主張,這並非善用而是濫用、錯用。
由於短短四個月,學生看三部影片以及參考書,礙於作業必須先交出,學生粗淺的先表示一些感想,反正過去這些時間裡,學生習慣在睡前的時間看書,所以我想我會繼續看完,也感謝教授指導,學生在本學期獲益良多,希望能再多跟老師學習。
貨幣,或者說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金錢」,學生認為是人性的考題?!
梅耶.羅斯柴爾德: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
金錢使得法律失去約束力,由此可見。
越來越大的M型經濟社會體,前端出身良好而富有,中端的絕大數則是普羅大眾,後端弱勢的那一群,其處境將衍生社會的大型炸彈。大眾是動盪和變化的,他們很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金錢使得道德意識越來越薄弱,由此可見!
如果說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那麼政治利益衝突的背後正是經濟利益的較量!
金錢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變質,原本神所賦予人身上的神性,越來越隱晦,由此可見!
在商戰中,誰能擁有孤門獨市的產品,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
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
取得貨幣的手段,使得小我利益大過眾人的大我利益,原本神給人的一生旅程,越來越變態,由此可見!
我見,各國家間央行主事者的心態,事事都倚靠著國際銀行家的眼色辦事!
黃金、美元、歐元、股票、債券、房地產,玩到最高境界,都玩掉人的真正存在價值,而學生所見的金融衍生商品則是助長人類身上那麼一點點神性沉淪的武器。
書裡啟示,一切霸權的力量泉源和最終形式都體現於定價權,透過控制價格的過程來實現有利於己和不利於人的財富分配方式,沒有人的因素作為參照背景,就不可能明白價格形成的軌跡!
價格使得人能無私付出的大愛變質,原本神所賦予人的愛越來越尊貴,貴到人將愛束之高閣,人與人之間不再相愛,由此可見!
書裡寫滿歷史,歷史有跡可循,如同太極理論,物極將必反。
學生想問,從強變弱,需要多久時間?
追求大、或強、或快、或成功、或征服、或成就,勢必都要付出代價,人付出太大的代價,征戰之間的結果不論如何,我們都將以神原本給我的無私、信任、尊重、愛的力量,都輸掉了;
但真的有人贏嗎?贏又能贏多久?
殊不知,大即是小,因為追求大的,莫不就是認定自己還不夠大?
強就是弱,因為追求強的,莫不就是認定自己還不夠強?……
貨幣戰爭一書,學生仍繼續在睡前翻閱,特別是其中故事性背後的論述!
再次感謝佘教授,謝謝老師不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