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20150125<新日微信>思考與行動的時間尺度


2008年金融海嘯後,我曾有機會和阿里巴巴的高層同台論壇,當時阿里巴巴的勢頭不若去年在美國上市後這麼健,但挾其當時全球三千七百萬廠商在電商平台的交易量,說法的份量當然不容小覷!根據他們的交易紀錄分析,2008年金融海嘯後,交易呈現碎形化,舉例:原本一個廠商一個月一次下十個貨櫃的出貨單,會分成十次下一個貨櫃的出貨單,10x1=1x10都等於十個貨櫃的出貨總量,但在市場能見度不佳的前提下,基於風險的考量,廠商行為改變導致交易形式與成本都改變,為了避免交易成本暴增為十倍,被下單廠商的管理流程勢必改變,交易機制(如電商平台)的流程也必須因應調整。結論是,2008金融海嘯後,整個產業變革鋪天蓋地,再也回不去了!

碎形挑戰的啟示是思考與行動的時間尺度都變短了!過去的長、中、短程可能是現在長、中、短程的三倍,現在若做十年的規劃一定是笑話一樁,現在長程的定義可能是三年、甚或更短!加上中國大陸過去三十多年發展經濟以摸著石頭過河驗證與淘汰的循環,先做了再說已變成顯學。所以,主流思維早已擺脫盡善盡美,時間壓縮的力度日益加強!蘋果掀起的App旋風顛覆了軟體工程的結構,擺脫過去複雜系統的糾纏,讓輕薄短小的程式大行其道。雲端在網路頻寬迅速大幅擴充之下,讓過去難以匯聚的資源集中整合,開啟了大數據的無限想像空間。不懂科技的亞洲首富馬雲以服務模式征服了所有的科技與應用。思考與行動的時間尺度在在被顛覆!

創新是當代生活最重要的環節,創新面對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於對於未來的不確定,保守的思維以各種風險抗拒變革的來臨。但在這個變革從四面八方湧入的世界裡,碎形理論描述的關鍵已不是構型,而是時間。以科技觸發的新型態社會、經濟、政治、生態與永續變革的機會之窗稍縱即逝,規劃與執行的雙循環已擺脫過去線性的前後順序,變成雙驅的同步循環,在執行中修正規劃已強烈挑戰過往的管理流程,若思維不能轉換,對於時間的感受不強,恐怕在十倍速的時代即將慘遭淘汰。Intel最著名的總裁Andy Grove在他的書中認為這個世界正面臨一個遊戲規則不斷改變的環境,舊有的傳統與習慣不斷的被新的變化衝擊與顛覆,而一但它的變化超出了既有資源所能控制的範圍,「10倍速變化」(10XChange)應運而生。


時間改變了一切,接下來的挑戰是:我們如何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