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有個機會和一位年輕同仁對話半個小時,我從她的言談中聽到了一股「不甘願」的氣息,其中散發出近年台灣年輕人少了一點的志氣。她敘述著從業界到法人來的歷程,她自述不甘願就只有這樣,希望有一天還要回到業界去。這樣的躁動使得她奮力掙脫「就這樣吧!」的無奈與無力,這樣的躁動成為改變的動力、驅動著人們不向現實低頭!無論我是否誤會了她的意思,我欣賞這樣的同仁!
二月十五日,北京大學新任校長林建華在他「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的就任演說[1]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北大從來不只是一所學校,她是人們心中的圖騰,寄託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未名湖從來不只是一潭湖水,她蕩漾著學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靜園也從來不只是一席草坪,她承載著學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執著!這裡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過的園林景觀,也都被賦予了太多的夢想與期望。我認為是這樣的豪氣引領著北大成為北大,無論世界上的評鑑怎麼排名北大,北大仍然是林校長口中所說的那所偉大的大學,因為,在那個校園裡孕育了無數偉大的心靈、啟發了無數聰明的頭腦,引領國家社會邁向偉大。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記得帶手機、帶錢包,但忘了帶著我們的志氣上班。我們甘於平凡,因為那是識實務者為俊傑的象徵;或許想要有點突破是新進同仁在還搞不清楚台灣的政治生態的突發奇想。但我和這位年輕同仁說,我已經五十多歲了,到現在都還不甘願人生就只有這樣!試著改變會遭遇橫逆、也會有失敗的風險,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靈烏賦曾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人生不就是這麼瀟灑地走一回?我太太是一位滿有智慧的人,她常常鼓勵人:「志氣不死、英雄永在!」值此即將迎接乙未金羊的新年到來之際,我祝福所有中衛發展中心的同仁在新的一年中,成為在看似不可能的環境中創造可能的那一位!
開春團拜時,當我們互道恭賀新禧之際,再創新猶不只是一年又過了一年,拖著疲憊的行囊再度上路,而是我們帶著不甘願的志氣、塑造共好的生態、祝福台灣的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