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新春恭喜!雖然中間有三個上班日,台灣在一連兩個週末長假中,相信大家都有和家人美好的相處時光,也享受一年辛勤耕耘後的安息,找到重新出發的動能。
我在228長假飛了一趟大陸,除了到長三角談了幾項合作外,也前往北京悼謁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劉震濤所長。他是自2008年兩岸恢復交流後、產業合作工作小組中陸方主責諮詢的長者,不幸在過年期間因白血病辭世,享年七十八歲。劉老師在我在暨南大學擔任院長之際有很多互動,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帶學術訪問團去拜訪他,他請我們吃飯席間,有人不察還有人在夾菜之際轉動了餐盤,劉老師見狀一把按住了轉盤,比起劉老師曾任國台辦經濟局局長、海協會常務副會長等顯赫要職,夾菜的那位「只」是個研究生,我非常折服於劉老師的長者風範!由於劉老師為人做事的典範,那天送他最後一程的人很多,自不意外!
類似前述劉老師的逸事,常常散落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中。中心有三百多位同仁,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匯聚三百多個生命故事在這個大發酵槽中,醞釀我們對自己的期待、組織的憧憬與產業的貢獻。發酵指生物體對於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如今在食品工業、生物和化學工業中均有廣泛應用,發酵的過程改變了物質的構成、也散發出不同的味道。組織文化是組織成員共享的價值觀,有人放進好的酵,若能引發連鎖效應,就會產生正向的發酵,不斷發展;若有人放壞的酵,而在產生連鎖反應之際能被有效抑制,亦不會對組織發展產生傷害;期間的差距僅在起心動念之間。期待中心流傳著許多像劉老師那樣深植於人心的小故事,為中心蓄積更多正能量。
更進一步,同仁們每天的工作都會接觸社會中不同層面的人、事、物,我們都在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地發揮影響力。無論積極或消極,我們的付出都將會影響台灣產業與社會的各個面向。期待在羊年中,中心成為台灣社會中一個好的酵,全體同仁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以受人傳誦的產業升級轉型故事,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台灣不斷發酵,相信那些發酵的精彩都將為我們所愛與愛我們的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