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上有一家引人注目的保險公司,短短十一年間從一家資本額只有新台幣二十五億的產險公司,歷經七次增資擴張為資本額三千一百億、總資產超過五兆、員工數三萬人、資產遍及紐約、比利時、荷蘭、韓國、香港的超大型金融集團,這個金融集團就是安邦保險。二〇一四年九月,安邦增資到三一四六億新台幣,一舉超越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成為中國大陸資本額最大的保險龍頭。很多中國現象難以理解、也難以擴散,但其中必有一些值得學習之處。
作為一個學者,我長期關注產業競爭力的議題,但由於對財務金融的涉獵不足,曾就教一位任職投資銀行的好友:台灣能發展出日本的Kereitsu大兵團的全球作戰模式嗎?他的回覆是悲觀的!日本大商社在全球的商場海域上乘風破浪,往往以銀行作為航空母艦,艦隊中有巡洋艦、驅逐艦、攻擊潛水艇等的各司其職,嚴密分工與合縱連橫的出擊成為致勝關鍵。但台灣中小企業在發展成跨國企業或國際企業時,金融產業礙於法規限制未能扮演類似角色;反倒是他認為那些熟稔國際財務金融運作的製造業集團有機會發揮這種戰鬥力。
國際企業理論從七〇年代的階段理論,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公民理論(Born Globally),不管老闆喜不喜歡,開門做生意就得面對全球性的競爭,這種挑戰在電商加入戰局、形成新架構後,益顯嚴峻!若要填進時下正夯的Osterwalder BM Canvas的九宮格,往往被忽略的營收水流(Revenue
Stream)和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結合,當台灣在瘋創新創業之際,九宮格中七格價值創造的那兩格基礎何在?是不能迴避的前提!營收水流和成本架構這兩根柱子,可都是黃金鑄造的!
當前M崩陷的全球競爭態勢,已留不下中等陷阱的掙扎[1]。產官學研試圖奮力掙脫新常態的窒息、望著M型分配的高處行去,背負的包袱不可謂不重。樂觀點想,這個階段彷彿運動員比賽前必須經歷的重量訓練,田徑場上飛馳的選手必然克服地心引力與風阻,才能勝出!別提運動員了,金融巨擘們說全球金融與經濟似乎脫離ICU,但目前仍似氣血不順的病體:美國這隻手臂可以動彈了,輪到歐盟這隻手臂大量輸血,而其他的肢體則似乎仍癱在氣血亂竄的癲癇中。
呼叫、呼叫貨幣戰爭的主角上場!多年之後,我才明白資本主義的核心是資本,實業家往往是資本家的打工仔!資本家若不肩負起旗艦的責任、站在戰略制高點指揮艦隊作戰,艦艇與戰鬥機恐難發揮戰力。近來Bank 3.0的趨勢隱然成形,對台灣的金融業與我朋友口中具備國際財務金融營運經驗的製造業老闆們而言,資本循環的焦點在這個創新趨動的時代已超越資本利得,而是創新資本的累積;因為有了創新、資本利得應該也就不遠了!呼叫、呼叫台灣產業的旗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