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嶄新的開始!過年這檔子事真好,在倒數中讓我們可以歸零、重新開始;但現實還是得要面對,雖然曲調進入另一段節奏,但還是得延續過門前的旋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Path Dependence)是演化經濟學的主旋律,過去的投資將制約未來的發展,而這些規律的循環將越來越快。
歲末年終之際,各大媒體總會展望新年的挑戰與機會,無論預測如何(大部分都不準!),展現在面前的挑戰與契機總是令人屏息以待與戮力以赴的。先略過歐美日,談談亞洲新世紀:再過兩個禮拜我們就有新的台灣領導人,產業經濟的新政如何展開?一個富民強國的嶄新開始總是令人期待的!而中國大陸在今年元旦進入第十三個五年的規劃期間,許多重大政策都值得關注;另一個關注的重點當然就是從今年的元旦開始,新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啟動。如果能夠確實掌握時事變動的契機,自己不需要造勢,就能夠隨著大勢所趨攀越巔峰。事實上,以台灣一個小小的經濟體,想要驅動國際趨勢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台灣這麼多年來,雖在全球製造網路當中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表現得也可圈可點,只是全球製造網絡都面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下,對於台灣這一年來所遭遇產業黑天鵝的襲擊並不足為奇。
此波產業結構的調整起源自2008金融海嘯後,美國於2011年再工業化的倡議。美國經歷三十年來製造業加速外移期,服務業創新速率遠遠超過製造業的速率,此一發展趨勢早在我二十多年前讀博士班的時候,就已經讀到許多美國教授發揮知識份子的良心,撰文提醒美國必須重拾製造的優良傳統與競爭優勢。或許是華爾街的力量太強大了,造成這些提醒晚了二十年才喚醒白宮的注意,美國畢竟仍然是全世界人才的存量、知識與技術的能量最強大的國家,總統一聲令下、政策有效地建構研發中心,轉化知識成為社會的動能與產業的競爭力,快速重返製造榮耀。德國在製造的優勢自然不容傾斜的發展持續下去,工業4.0號角響起,隨之起舞的是全球各地掀起製造業復興。當前無法克服的難題是產能過剩.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中國大陸,因此,一帶一路與亞投行這些宏偉的規劃就成為中國大陸去化過剩產能大戰略中的局部手段,加上中國製造2025欲由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雄心壯志,在在反映了中國大陸當前全面向上提升的艱鉅,其中蘊藏的挑戰或許是台灣產業可掌握的機會。
十三五規劃延續了十二五規劃的城鎮化發展,特別是針對一些在貧窮線以下的貧窮區域,預計將近六百個縣、七千萬個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中國人民要脫離貧窮,實現在五年後全面邁入小康社會的經濟與社會建設成果。這不僅是中國大陸的政策高度,也具有當前全球貧富不均加劇後的道德高度,生活產業部已掌握了這個戰略與道德的制高點,期待在新的一年中有突破性的發展。菁英學院在新的組織架構中將擔負更沈重的責任,東南亞人才平台與橋接的耕耘已有大半年了,相信在今年將開花結果。產業經營部、創新製造部與前瞻服務部都陸續傳回捷報,期待更具威力的綜效在新的一年中反映在廠商的績效上。最後,台商在全球競技場上能否順利升級轉型已迫在眉睫,無論西進或南進,都不如上進,所以不需人云亦云地追求虛幻的專業術語,而是致力在全球製造復興(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的架構重組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風口,御風而上,才能再現台灣產業風華。
跨年時,大家瘋狂傳著祝福的Line。我在元月二日半夜收到來自上銀蔡惠卿總經理遲來的Line回覆:「祝福 佘老師:2016 大精彩!我們公司一百多位幹部閉關三天(12/31-1/2)--讀書會&經營會議中...」,心想Wow~上銀真硬!上銀的上進應了鄧小平的話:「發展才是硬道理」。人才、知識與數據將是2016發展的決勝點,關係著台灣知識服務業能否再上一層樓。知識是風,讓我們在新的一年中展開閱讀的翅膀,御著知識的風翱翔;不僅Work Hard,也Work Smar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