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新日微信20170723

萬物聯網後的波動社會

七月中的酷暑中,比特幣分裂的疑慮雖然略為降溫,巨大的波動卻改由以太幣出包登場。以太幣接連遭駭,損失將近4千萬美元,造成七月19日以太幣報價一度跌至204.35美元,和當日高點的245.65美元相比,大跌17%,比起真實世界的金融海嘯,威力與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不到二十年,二十一世紀的數位創新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金融動盪,而這股動盪在未來隨著金融業務的電子化,金融波動有如發生在地質底層的震央,隨著各種活動與金融科技的相連相通,而將所有的震盪傳導到萬物聯網後的各個生活面向。不斷由於波動性造成不確定性上升,進而引發各類治理的複雜度隨之上揚,這類的系列性因果分析難度加劇,或許導入方興未艾的人工智慧協助治理決策,方得稍微舒緩系統風險的壓力。

資訊安全堪稱數位轉型趨勢中的頭號殺手。以色列新創企業CoinDash進行「代幣眾籌」(Initial Coin Offerings、簡稱ICO),該公司發行自家代幣募款,投資人可在網上使用以太幣購買代幣。創新固然是擺脫經濟困境的首要策略,但金融創新的風險卻在ICO於美東時間七月17日上午9點啟動交易的短短13分鐘之後,有駭客入侵網站、設立虛假網址,把資金轉入駭客的帳戶,首見的ICO遭駭事件造成CoinDash損失價值700萬美元的以太幣,隨即停止交易的創新堪稱史上之最!移花接木之外,網路駭客的竊盜亦造成巨大實體世界的財物損失,19日以太幣錢包Parity被駭,超過15萬枚以太幣遭竊,折換現金總值達3,200萬美元,三天之內近四千萬美金的金融犯罪,為以太幣歷來最大規模的安全缺失與交易挑戰,也是試圖結合金融科技啟動下一個社會的各項努力不得不面對的關鍵挑戰。

過去的風險存在於個別系統,未來的風險將跨系統連動。例如,近一個月的新零售造成各方熱議,從AmazonGo到阿里巴巴為期5天快閃店「淘咖啡」,再到大潤發營運了數個月24小時無人便利商店「繽果盒子」迫不及待大規模展店,風風火火的熱鬧底層,如何規避金融交易的風險,才是當前新零售發展真正的挑戰。創新許諾的美麗新世界如此炫目,但原本在電子金融交易的風險也連動到零售業的經營,人類社會的進步固然不因此而停歇腳步,但如何在新零售結合線上與線下(O2O)所帶動的消費者數據分析模式中,避免陷入線性邏輯的慣性,在一味追求人工智慧競逐的行銷決策支援系統中,迷失了新零售除了嚐鮮價值外,消費者滿意的其他價值追求。此外,隨著嶄新的金融科技導入,從傳統貨幣過渡到塑膠貨幣的陣痛經驗,如何轉化為塑膠貨幣過渡到網路上的數位金融,及早防範避免經濟犯罪行為的負面衝擊,促使新模式的價值(如降低能資源的消耗)更有效發揮,是追求創新的更高層次目標。金融牽動零售外,金融牽動未來生活型態中的醫療照護、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或其他智慧應用,均面臨跨領域、跨產業的風險連動,過去的風險控管機制勢必由於深化的系統連動而面臨檢討與調整,在生活全面數位轉型之際,經營管理的工作也勢必呈現嶄新的面貌。

O2O開創的新世代,技術、應用與服務系統所許諾的原本是以人為本的新生活型態,但在正反效果並存的科技進展中,由於新型態的風險與經濟犯罪活動造成的影響遠甚於以往,造成消費者的心理恐慌在深度與幅度上如何克服?技術導入模式(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的學術研究顯示,人對新科技的擁抱速度決定了新技術的擴散速度,而非技術的優越性;一旦使用者對新技術播持一句,導入的速度與幅度將受阻。台灣在科技的投入上不遺餘力,但在導入科技後的心理與社會衝擊研究不足,相關的政策資源應夠有效地投入學術研究,並以開放架構搭建更多的平台,展開勾勒下一個社會的形貌,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對話,以免在快速的科技進程中左支右絀、法規制度因應不及。

科技進展影響的幅度與深度,均將在系統連動日趨嚴密的數位轉型中加大,期待中的美麗新世界也將比我們預期的更快速降臨。但值得警戒的是,那個美麗新世界盤根錯節的關聯,引發的跨系統連動與波動,強度亦超乎經驗值的推估。數位制度與數位倫理(Digital Morality)的發展將決定一般民眾對於新技術、新模式的採用意願。我們都期待新技術所帶來的美好,但背後支撐的倫理規範與法律環境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