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新日微信20171019 傳承與併購間的博弈

台灣最大的本土電商平台PChome慘了!除了被紅色後台的蝦皮打得潰不成軍,最新的Facebook進軍跨境電商更是雪上加霜,Facebook於十月十七日宣布啟動「Made by Taiwan」品牌推廣計畫,是繼南韓之後 Facebook在亞洲推出第二個Made by平台的國家,更是大中華地區首輪推廣的國家。Facebook將提供欲進行跨境貿易的企業相關資源,幫助台灣品牌邁向全球市場,尤其對於無力自行拓銷海外市場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異是一劑強心針。Facebook亦將發揮其強勢社交媒體的角色,將成功的台灣品牌故事推廣至全球Facebook用戶,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產業成就,無奈的是引外力的同時,台灣本身能貢獻的有限,交易數據將來都被「好心」的Facebook撈走、加值。
台灣的品牌之路走得不順!業內的夥伴對於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都不陌生,沒有業者會頹廢到不想從低附加價值的中段向左右挺進,問題是自研發不足與國內市場過小的限制下,前幾年僅存的少數消費品牌也逐漸從世界舞台上消聲匿跡。或堪聊慰的是台灣的工業品牌,那些國際供應鏈上的隱形冠軍仍然具備著高獲利的競爭條件。從事品牌經營的獲利不見得高於B2B的業者,但這不代表台灣業者不需要往品牌之路持續挺進。轉個彎或許是另一個契機,這個彎道,正是目前普世家族企業傳承不順的情勢所開的機會之窗。
我在英國讀博士的時候,太太開始接觸、喜歡上了Laura Ashley這個深具英倫風情的洋裝品牌;後來女兒長大了,在倫敦念書的她也延續了媽媽的品味,對於Laura Ashley洋裝情有獨鍾。這個起源於威爾斯、掛著設計師品牌的創辦人在1985年驟逝,先生和兒女試著延續品牌精神,卻不敵挾新興營運模式、橫掃千軍的快速時尚,ZaraH&M這類歐洲品牌在崛起中迅速淘汰了像Laura Ashley這類的老派品牌。各種變革努力無效後,這個值得珍藏的記憶品牌在1998年出售給亞洲公司,做起了迥異於對於「堅持」英國印花面料的授權生意,在傳承與開創的兩難中,分寸還真難拿捏。
根據科技新報(TechNews)轉譯自Nikkei Asian Review的統計(註),日本約有 127 萬間中小企業面臨缺乏繼承人而被迫關閉的風險,即使公司還賺錢,但已經有大約一半的企業停業。 預計到 2025 年,超過 60% 的中小企業將由 70 歲以上的管理人員經營,危機只會加劇。從日本的角度,無人接班的財務缺口可由其他願意接手的資本家填滿(無論國內或國外),但長期積累才具備的技術基礎與品牌資產,一夕之間拱手讓人不是個別企業,也是一個社會的無形資產旁落。換個角度,這些待價而沽的無形資產,正是台灣欠缺微笑曲線兩端經營實力的台灣(或亞洲)業者截長補短的標的。台灣錢至今仍然淹腳目,日本企業手上持有的現金部位高達GDP70%,問題是資本家的實力是否與時俱進,結合了社會或產業的需求,投得適得其所?
二十世紀的二戰後,全球啟動了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經濟成長,五、六〇年代創業的老闆,目前都近九十歲了。所以,在日本,未來幾年企業接班人「高齡」七十歲並不令人意外。這個現象在中國大陸會晚一代,現象也不盡相同,但挑戰是一樣的:不接班的經營缺口。無形資產表彰著對社會的貢獻,也代表著具備傳承與繼續開創的基礎,家族在經營上無以為繼的窘境若能由外界有新經營者接手,對於人類社會仍然是加分的!但會不會慘遭僅以財務為操作動機之禿鷹的毒手?在收購談判的過程中總是難以判斷。站在對造的立場,收購者若以善意經營者的姿態,將可降低這些Heirless家族企業的疑慮。
德國與義大利這兩個工業強國的中小企業佔比都超過九成,與台灣相似的產業結構,有利台灣廠商在國際賽局中有限的銜接,當年上銀科技在因緣際會下收購了Offenburg工廠,不僅彌補了當時的技術缺口,也為邁向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高端佈局提供了捷徑。會計師與律師的國際網絡,對這一波家族企業傳承的關心應該超越稅務規劃或資產配置,視當地搭配在地商情網絡,為台灣廠商在全球產銷平台上的重新定位做出貢獻,台灣新一波的投資國際化,此其時也!
--------------------------------------------------

註:https://asia.nikkei.com/Japan-Update/Japan-s-1.2-million-heirless-businesses-at-risk-of-closu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