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新日微信20171106 Lot Size & Log Size

這個標題有點莫名其妙!且容我娓娓道來。這兩個英文單字都是三個字母,差別只在最後一個字母:Lot有很多重意義,但若加上規模(Size)的Lot size在商業術語中往往被翻譯為「批量」;同樣地,Log也有很多重意義,對於熟悉電腦程式者,被譯為日誌的Log代表使用電腦的行為紀錄,Log反應了開機、登入、登出、系統發生錯誤或其他特殊事件的內容和時間點。如今會留下足跡的Log已從電腦擴散到智慧型手機,未來將隨著物聯網的範圍逐漸擴散,幾乎無所不在的日誌宛若足跡,Log size將發揮「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威力,為新的商業模式開闢龐大的創新空間。
日誌數據(Log data)若是廠商採集的商業資源,日誌大數據(Log big data, LBD)就是關鍵的競爭資源。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流程關注這個面向,廠商也逐漸投資以累積巨量LBD,同時開始測試進行日誌分析(Log Analytics),日趨嫻熟的運用LBD鏈結各種管理與經營的決策,最後達成有效提升在營收與獲利的經營績效。物聯網是手段,藉由感測裝置搜集各類型的日誌,因此,在設計電路與半導體光罩之前,需要先了解與設計資料庫的架構與日誌採集的多元樣貌。以工廠的自動化而言,機台的健康與物件的加工均可以時間序列的方式記錄狀態,挑戰在於這些紀錄(或日誌)是否被加值處理?否則不斷擷取、儲存的數據只會歷經時間的累積造成廠商無謂投資的負荷。
因此,橋接數據採集、日誌建構與行為解析的工作,隨著Log size日益龐大,相互關聯的複雜度日益升高,壓力也日漸巨大。固然每個產業的進展不同,每個國家也因為國情而呈現進展的差異,但隨著中國大陸在科技應用上的速度狂飆,在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鴻海版本)的迅猛進步,科技推升國力的成果顯現在官方、更顯現在民間的力量,尤其阿里巴巴與騰訊以龐大的市場基礎作為各種技術導入的後盾,在新時代的系統驗證遠超過其他的競爭者。這兩家龍頭數以千計的大數據分析人員,工作重心就是從大量的聯網日誌中還原當事人的行為,藉以對於人的生活型態產生預測。工業生產方面,即將卸任的GE董事長兼執行長Jeff Immelt也以零當機(Zero down time)作為核心價值,最經典的中國案例就是同以虹橋為基地的東方、上海和春秋三家航空公司,分析出為何同機型的春秋引擎維修率遠高過其他兩家航空公司。
無論大數據的運算基礎為何,隨著日誌規模(Log Size)日益龐大,廠商可以更精實的生產方式遞交客戶所需的價值服務,並朝向大量客製化的境界邁進,線上線下商務推播與連動就是目前進展較快的領域,進而引發了馬雲所宣告的「純電商時代已過,新零售當道」。無論多通路或全通路,整合品牌會員的營運後台才是致勝關鍵,此一典範轉移在未來5G的營運商差異化日漸弭平的趨勢下更顯關鍵,下一個主戰場將出現在有效轉化LBD為客戶洞察(Customer insight),並將客戶洞察有效率地鏈結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傳遞(或使用者經驗這類的)。
可預見的趨勢是Log size越來越大,競爭力將轉向如何循著這些日誌的分析路徑,實現Lot size越來越小的大量客製化預言。挑戰的是線上數據分析與線下數據應用的決策品質,從數據到決策的D2D (Data to Decision)串連起來的是物聯網、通訊傳輸、大數據、人工智慧、生產與消費的數據流、知識流與決策流。Log sizeLot size兩個看似無關,各自位於網宇(Cyber)與實體(Physical)的兩個經營管理標的,卻在促成大量客製化的路徑上攜手合作,產生了微妙的連結;真要發揮效益,還是得要跨領域地將經濟活動、數據擷取、資料結構、與智慧分析串聯成一個循環。並且以資料庫為核心推進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的架構,所有的分析回歸行為面,不再侷限在技術的進展,才能實現新工業革命「以人為本」的理念。
近來在運動、餐飲、批發零售這些終端產業刮起的產業板塊挪移,正以前所未見的形式進行跨領域整合,跨接各領域所需的數據分析與領域專業,將成為優勝劣敗的關鍵,引導Log size持續上升、Lot size持續下滑,開啟嶄新的商業與經濟生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