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院公開活動上,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傳遞了一個驚人的訊息:「以人工智慧、量子資訊、行動通訊、物聯網以及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訊息技術正在加速突破應用。」中國不僅在經濟、軍事上要成為強國;在製造領域,藉由「中國製造2025」政策,將中國由製造大國脫胎換骨為製造強國;新一代訊息產業發展在科技領域亦將引領中國以強國之姿登上國際舞台。從開放改革後「引進技術的中國」,到胡溫體制下「自主創新的中國」,再到下一個世代「突破應用的中國」,曾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總與他的「之江新軍」夥伴們,掀開了中國創新「求是」
的新篇章。
中國的高速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在硬體上已多年蟬聯世界排名的前茅,這些年來在BAT+J主導的應用面將科技深深地刻畫在中國人民的生活版圖上。將在明年大爆發的5G應用也將遭華為與少數國際大腕所寡占,在萬物聯網的新時代裡,中國似乎已位居未來智慧生活各類商機的制高點上。連「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的貴州都擁大數據自重,建置宛若CIA電影情節的「天眼」,加上散佈於各地一億七千萬支監視器,小說1984中無所不在的老大哥正式登場。商湯科技(SenseTime)靠著發展內建人工智慧的監控軟體,幫助中國官兵抓強盜,中國的治安肯定世界第一。這家成立不過三年多的北京新創公司市值估計超過45億美金,全球最大的AI獨角獸從中國誕生,令西方震驚不已。
這些中國特色堆砌出可以發展智慧生活的基礎,羨煞了全球欲發展人工智慧的國家,因此,習總書記可以自信滿滿地在中國科學院的會議開幕時說出豪語!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嚴打密碼貨幣與禁ICO,卻從習總致詞中宣達了「區塊鏈」三個字,充分表達中個大陸智庫對於掌握趨勢與結合政策的功力。這個里程碑不僅還「區塊鏈」一個清白,與投機的密碼貨幣交易脫鉤,亦將以強勢資源挹注這項繼網際網路之後,最有可能全面翻轉人類生活型態與內涵的技術。倘若有一天,中國實現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區塊鏈生活型態,解決各樣人類社會的欠缺「信任」的問題,大家應該也不會太意外!不過,以不被信任的工具解決社會上缺乏信任的問題,或集中決策與執行的政府運用分散架構克服治理上的挑戰,這個世界真是充滿了難以理解的詭譎氛圍!
一般咸信,歷經這一波數位轉型後的世界,將截然不同於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從產出面觀之,科技之貢獻不在於其功能強大,而在於能否解決人類問題,因此,各國政府對研究計畫產出都日益重視社會效益。從投入面觀之,馬雲在5月13日母親節那天回母校杭州師範大學發表演講,認為在新一輪的技術變革中,「教育改革」是我們最需要關心的挑戰。他認為教育變革是未來三十年「技術革命」不演變為「社會革命」的關鍵,誠哉斯言!新工業革命或新經濟型態,將在自動化中淘汰無力轉型的人力,造成社會問題,若找不出有效解決之道,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將不會是祝福,而是引發革命的導火線。從流程面觀之,世界上一流大學都得要思考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台灣因為錯誤的政策與人事爭議導致各級教育崩壞,產業或社會的「未來」如何期待糾結於、膠著於課綱與人事的台灣教育?
台灣在兩岸競爭的過程中逐漸喪失優勢,過去硬體思維擔綱的產業經濟發展,所能誇耀的僅存生活型態和所謂的「軟實力」。眼看著中國社會快速轉型,這股結合由上而下的政策執行與由內而外的社會擴散,台灣所引以為傲的優勢在抽象論述與撕裂瓦解中。而那些競逐著作等身的科學研究人員,不僅未能在商品化或產業化有令人滿意的成果,近年來更因發表瑕疵造成台灣與中國、印度並列為「爭議論文偏高國」。在對岸大動作挖角的壓力下,教育改革已成為維繫台灣未來競爭力的關鍵瓶頸,其中大學教育改革則是關鍵中的關鍵。日前與逢甲同事造訪葉丙成教授,切磋翻轉教育之道,在充滿熱情、有志一同的教育同道對話中,深感質變到量變的契機不遠矣!
台灣的翻轉教育從中、小學開始,有一群體制外的嘗試快速改變既有的教學模式,但自從大學自主後,大學教育的決策機制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完全無法銜接部分已經翻轉的中學畢業生。在少子化的衝擊下,面對退場壓力的後段班大學與惶惶不可終日的教授們,與那些掌握豐沛資源卻無意(益)社會或產業的名校教授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授的覺醒,決定的不僅是台灣未來高等教育的風貌,也包括了通往未來的路徑,省思容下回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