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院公開活動上,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傳遞了一個驚人的訊息:「以人工智慧、量子資訊、行動通訊、物聯網以及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訊息技術正在加速突破應用。」中國不僅在經濟、軍事上要成為強國;在製造領域,藉由「中國製造2025」政策,將中國由製造大國脫胎換骨為製造強國;新一代訊息產業發展在科技領域亦將引領中國以強國之姿登上國際舞台。從開放改革後「引進技術的中國」,到胡溫體制下「自主創新的中國」,再到下一個世代「突破應用的中國」,曾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總與他的「之江新軍」夥伴們,掀開了中國創新「求是」
的新篇章。
中國的高速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在硬體上已多年蟬聯世界排名的前茅,這些年來在BAT+J主導的應用面將科技深深地刻畫在中國人民的生活版圖上。
連「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的貴州都擁大數據自重,建置宛若CIA電影情節的「天眼」,加上散佈於各地一億七千萬支監視器,小說1984中無所不在的老大哥正式登場。商湯科技(SenseTime)靠著發展內建人工智慧的監控軟體,幫助中國官兵抓強盜,中國的治安肯定世界第一。這家成立不過三年多的北京新創公司市值估計超過45億美金,全球最大的AI獨角獸從中國誕生,令西方震驚不已。
這些中國特色堆砌出可以發展智慧生活的基礎,羨煞了全球欲發展人工智慧的國家,因此,習總書記可以自信滿滿地在中國科學院的會議開幕時說出豪語!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嚴打密碼貨幣與禁ICO,卻從習總致詞中宣達了「區塊鏈」三個字, 不僅還「區塊鏈」一個清白,與投機的密碼貨幣交易脫鉤,亦將以強勢資源挹注這項繼網際網路之後,最有可能全面翻轉人類生活型態與內涵的技術。不過,以集中決策與執行的政府運用分散架構克服治理上「信任」的挑戰,這個世界真是充滿了難以理解的詭譎氛圍!
歷經這一波數位轉型後的世界將截然不同於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然而,科技之貢獻不在於其功能強大,而在於能否解決人類問題。馬雲在5月13日母親節那天回母校杭州師範大學發表演講,認為在新一輪的技術變革中,「教育改革」是我們最需要關心的挑戰。他認為教育變革是未來三十年「技術革命」不演變為「社會革命」的關鍵,誠哉斯言!新工業革命或新經濟型態,將在自動化中淘汰無力轉型的人力,造成社會問題,若找不出有效解決之道,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將不會是祝福,而是引發革命的導火線。
世界上一流大學都在思考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執世界高教牛耳的Stanford大學多年前以設計思維發想的Stanford2025,深深地影響了台灣各大學在今年二月展開的高教深耕的計劃藍圖。面對台灣2021人才的極度貧脊與2028少子化的斷崖,然而,面對教育乃百年樹人的大業,應還原其長程思維的台灣的諸多大學引進教育創新不應停留在有形無神的狀。徹底改變當前教授治校的諸多亂象,調整培育人才的大學本身人才結構,轉變教授對知識創新與擴散的思維方式,設計出引學生入勝的教學方法,方能有效養成社會和產業所需要的人才,方能有效解決台灣人才出走與吸引國際人才這些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