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新日微信20190305 家族企業的轉型策略(十八):品牌傳承


利用228假期和兒子一家三代到香港旅遊,重點當然是海洋公園的動物秀以及迪士尼樂園。利用其中一天搭乘觀光雙層巴士暢遊車河,也對香港島有了多一份的了解。除了之前在東莞出差時去參訪「莞香文化博物館」學習到香港一名的由來:東莞在歷史上是製香產業的大本營,而香港就是因為扮演輸出香的港口而得名。東莞對國人的不陌生源自於這個自一九八〇年代開始即成為台灣傳統製造業落腳之處,但大家對傳統香的記憶已然淡去,對香港當年的城市名片也陌然!

街道上依舊熙來攘往的香港「回歸」已超過20年了,近兩百年前的1841126日海軍乘硫磺號於現今上環水坑口街一帶登陸、佔領了香港島,英軍翌日在島上升起英國國旗,香港就成為英國屬土。在那個國家積弱的年代,距離京城數千哩外的彈丸小島歸屬給誰,似乎也難以勾起什麼懸念吧!沒想到,香港在英國的統治下,成為中國崛起與城市之間激烈競爭前的東方明珠、金融中心、與亞洲服務業的龍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7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恢主權的行使,英國國旗降下、表彰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紅底白紫荊齊備升起的那一刻,係一個世代交替的混沌時刻:國力大不如前的英國把香港歸還給有別於當初割讓政權的「另」一個政權。

在兒童的天堂迪士尼樂園中遊蕩,免不了要擠在人群中看遊行。遊行的街道名曰「美國小鎮大街」,透過相機視窗望出去赫然看到美國國旗(如圖)在飄揚著。在二十一世紀美中爭端頻傳之際,在回歸中國的香港領土上飄揚著美國國旗,錯亂一如十九世紀中英國軍官在香港島上插上英國國旗般,充滿了違和感。在充滿著歡樂氣氛的樂園中,矛盾的情緒與政治操作的激憤之間的差別在於,中國國力今昔有別的強盛與積弱,強國的自信心就容忍了主題樂園的童話模擬,似乎也對民族主義的群情激憤產生了園內與園外的隔離效果。但網路言論與聲量的串聯可就沒有這麼浪漫了,似是而非、無從查證的「假新聞」如種子落在民粹溫床上滋長,一旦被刻意操作、誤導視聽,民粹與民族這二個主義的融合構成了政治博弈下品牌經營的進退維谷,這些挑戰都是老一輩經營者所難以理解的國際品牌困境,美中手機大廠在對方市場中的下滑就是最近的例證。

國旗(或歐洲王室與貴族的旗幟)一如當代的企業集團品牌具有識別與認同的功能:運動賽事前的選手繞場,奮力揮舞著代表各國選手的旗幟作為振奮士氣的必要儀式;在元旦與國慶日,四處飄揚的國旗代表著那塊土地上人民的認同。認同幾乎制約了校準(Alignment)這個組織管理中最嚴肅的策略議題,值此視覺傳達滿載與網紅經濟正酣之際,品牌力正在多媒體、整合傳播行銷、與令人目不暇給的互聯網新行銷中激烈蛻變。品牌,不僅是內部溝通的關鍵,也是與市場上的消費者進行高度黏著的瓶頸。內在的組織士氣與校準與外在的市場黏著與擴散都取決對於品牌的認同識別(Identity),而品牌傳承也隨著主、客觀變因的流動而與時俱進。迪士尼近年系列性、大動作的併購,從皮克斯(Pixar)、漫威(Marvel)、盧卡斯影業(Lucas Film)到21Century Fox,整個集團掌握好萊塢高達近半的票房收入,成為美國娛樂產業的龍頭公司,一方面擴充上架的產品線,一方面迎戰來勢洶洶的串流狂潮如Netflix之新媒體
以品牌組合進軍重組後的國際市場,品牌屋(不是紙牌屋歐)構成企業經營的嶄新機會與挑戰。許多滿手現金的台灣廠商若能把握這一波全球供應鏈重組與數位轉型下洗牌的機會,瞄準那些不及轉型、現金窘困的著名國際品牌,趁勢衝上全球節節攀升的併購巨浪,不啻為多年來苦於無法突破的全球品牌經營開闢一條蹊徑,在下一輪的國際競爭中必定有新的格局與優勢。就此,台灣的金融產業責無旁貸,也順勢再創自己國際化的高峰;國際財會與法務的服務業亦能隨勢茁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