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張的期中考試與即將到來的春假兩相拉扯中,逢甲大學跨領域設計學院的師生團隊今天下午分乘兩台九人座廂型車,到嘉義向遠東機械集團莊國輝董事長和同仁報告70週年時光走廊的最新進度。遠東機械集團的各子公司一共來了近二十位主管,聆聽跨領域設計學院獨特的教育創新模式下修課的階段成果報告。學生簡報、模型展示與產學雙方往返的探索交流,使得原本空蕩、寂靜的會議室流動著激烈的思緒電波,也勾起了筆者許多沈寂已久的記憶。
四組進行成果簡報的其中一組,以「光」揭開歡慶遠東機械集團七十週年時光走廊的主旋律,令筆者意外的是這組學生不知天高地厚地要征服「光」這一項艱鉅的挑戰。三十二年前,筆者在念研究所期間,在一位老師的專業設計「光」的事務所裡實習,隔著紐約市第七大道(俗稱時尚大道,Fashion Avenue)就是美國時尚界的殿堂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每天上班都會見到電影情節裡一竿竿的流行服裝被推來推去。位居設計之都的紐約市,各式各樣的創意都以喧嘩的聲量對著市場吶喊,對照著我們安靜的設計工作室裡,老師和他的工作團隊處理的是光、影、空間的複雜關係,寂靜卻動態,筆者必須絞盡腦汁才能稍微紓解老師深鎖的眉頭。時光機刻度調回2019年4月2日,雖然學生連光是波長或是粒子都說不清楚的設計元素,看著他們將光的柔性與金屬的剛性結合時,不禁要為著學生的創意喝采!兩個半小時的檢討激發了更高昂的鬥志,大夥兒都神采奕奕,為著12月27日的遠東機械集團70週年慶努力!
冷眼旁觀,遠東機械集團的主管們對於學生各種創意感到意外。好得意外,正如筆者對學生的勇於挑戰感到意外!學生們青澀的簡報技巧和精簡的模型品質,擋不住遠東機械集團主管們更深一層挖掘70年時光走廊的精彩,特別感謝業師林幸長建築師和其他授課教授們協力,引導這座包容了台灣工業發展軌跡的見證與企業家精神不畏艱困的披荊斬棘,逐漸成形。許多人物誌與物件的爬梳,早已超越了我們平庸的理解,將一些塵封已久的感動以最當代的設計與科技,今年年底將活靈活現地展現於台灣人的面前,當師生們看到夢想一步一步日益接近實現,雀躍的不僅是遠東機械集團,更是我們這些摸著石頭過河的高等教育創新者。
遠東機械集團不僅有過去,遠東機械集團也有未來!殘酷的產業競爭夯實了遠東機械集團的大地,一代代領導人不斷供應創新的養分,澆灌著時光廊道所展現生意盎然的策略規劃與執行力。國際上不乏著名的企業博物館,許多國際級的汽車公司營運十分具有文化底蘊的博物館,位於名古屋市中心旁的豐田博物館與慕尼黑的BMW博物館都屬這類紀錄「行動」軌跡的上乘之作。對於文化底蘊的深度來自於時間積累與詮釋功力,展示設計中的敘事與策展都有專業的講究,故事軸線與體驗深度交織而成的浸潤式感動,並非器物與影音的簡易堆砌可以成事,如何將五感的觸動化約為心靈的饗宴,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的當下,喧囂與寧靜的語彙抉擇源自於領導人的生命高度與格局寬度。
企業家傳承什麼呢?最近有好幾個董事長找上逢甲大學跨領域設計學院,博物館一時之間似乎成為顯學,逐步實現人文社會學院王嵩山前院長高瞻遠矚對Museum of Made in Taiwan (MoMIT)的倡議。台灣各類型與產業相關的博物館不在少數,但在觀光工廠的稀釋中淪於淺薄的體驗,殊為可惜!建築空間設計在二十一世紀啟動了新一波的熱潮,審美價值若能納入歷史的刻痕,展現前人胼手胝足所留給這塊土地的祝福,是精神力、創造力與執行力的審美結合;供後人引發共鳴的不僅是一顆感恩的心、也是一顆效尤的心。社會的生生不息,正是這些君子倚天行健所開創的!令人駐足的、迴盪的、覺醒的,正是從前人一步又一步的跫音得到的啟蒙,得著繼續奮鬥的鼓舞!
期待台灣的企業家更關注企業博物館在傳承上的意義,也期許台灣企業博物館的質與量上都有大幅度的躍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