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新日微信20200309 牽不到手的台灣


國際情勢真是印證了一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1224日在「中日韓工商峰會」指出,三方確保2020年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推動中日韓自貿區(中日韓FTA)談判取得進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南韓總統文在寅同聲支持,力爭早日簽署。安倍還說,日中韓關係並非三國時代魏吳蜀的相爭關係,盼能攜手共築「新三國時代」。無論過去有什麼愛恨情仇,當大手拉小手、一起去郊遊的時候,東北亞的情勢變化對台灣後續的發展構成詭譎的影響。多變的世局在世界自由日(123日)出現戲劇性的改變,中華民國紀念韓戰期間戰俘獲釋的日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記上了「封城」的一筆。迄今新冠病毒仍未得有效控制,日本與韓國都是重災區,國民健康與經濟投資(最顯眼的是東京奧運)都仍充滿變數,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景陷入不明。

自由貿易是新自由主義在1980年代開始的偉大實驗與成就,造就了全球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經貿榮景。前身為歐洲自由經濟區的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與東南亞國協,這些區域經濟組織不斷透過開放邊境,容許貨物與人才「自由」進出換取更多的國際合作與經濟繁榮。長袖善舞的國際領袖透過各種合縱連橫,試圖以更開放的經貿關係促進國內的社會進步,一旦不能被納入供稅同盟,直接的「有感」就是與競爭對手間的關稅劣勢。法新社曾經繪製一份區域經濟組織的地圖,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不同顏色標註之下,不具任何色塊的留白台灣(沒有在任何一個區域合作版圖之內)令人特別留下惆悵與感慨。自由貿易的困境是在二十一世紀被質疑為拉大貧富差的的元兇;制度所造成的影響,真是高深莫測啊!

中華民國台灣獨特的國際地位,實在是一項奇蹟:為數少少的邦交國與無所不在的影響力形成強烈的對比!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哈佛大學Joseph Nye教授的「巧實力」論點,硬實力加上軟實力,政治現實的無奈似乎拘禁不了無遠弗屆的文化影響,小小的台灣島嶼不僅是全球資通訊的重鎮、也是國際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要角,由內而外透射出去的民間實力彌補了國際關係上的缺憾!政府在這一波疫情的治理成績也讓各國人士稱羨!外在區域經濟的限制雖大,但台灣人民與產業不斷與時俱進的成就,不僅贏得尊重、友誼與支持!廠商國際佈局的難處雖多,但未來國際市場不可或缺的忠誠夥伴,不僅能憑藉奮鬥的毅力突破重圍,台灣廠商也在諸多束縛中有如蟬破繭而出,華麗化身!

中國的當權者引發美國各界的疑慮,最新出爐的《2019年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TAIPEI) Act of 2019),稱《臺北法》(TAIPEI Act),獲眾議院難得一見的共識415-0通過。台北法案的英文全稱提供吾人一個全貌的視角: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強化倡議幾個關鍵字,不僅透露出四十年前的「台灣關係法」的延伸必要,也表彰其在二十一世紀的加強必要!國內政治、地緣政治、產業、或經濟等諸多考量,可能都凌駕在「友誼」的考量之上,這就是現實!中華民國究竟是無外交的弱國,抑或是無外交的強國?外交似乎在台海兩岸的較勁中,也進階到4.0版了。

西諺You cannot shake hands with a clenched fist.很具啟發性,但「握緊拳頭時,你是無法握手的。」可以逆向解讀,當一個人(或一個群體)要握手時,就得要鬆開拳頭!緊握的拳頭和高築的城牆一樣,在疫情、難民與天災頻傳的二十一世紀區別了你我。對照現實中的築牆行動,筆者鍾愛的大前研一在三十年前The Borderless World 書中的一席話依舊振聾發聵:No wall you erect stands tall, no door you slam stays shut, and no road you travel is inexpensive.看似伸手卻得不著善意回握的台灣正運用堅毅與創意克服國際關係或區域經濟的侷限,在公衛、產業與經濟的逆風中張開雙手,運用智慧成為握著大家的最佳夥伴,可望協力為台灣、也為世界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