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是當前教育的最高共識!各級學校的挑戰不同,各類科目的挑戰不一,因此,循序漸進地進行超前部署是有必要在各類型教育現場中試煉,才能去除使用習慣的慣性,確保教育品質。線上教育並非新鮮事,許多早年倡議之士都還在場上奔走,終於迎來過去多年沉寂後的一番榮景!任何創新從導入伊始的技術突破,到技術與行為的融合,往往面臨長達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熬煉,技術在使用行為熔爐中的熬煉中精進是創新得以普及的關鍵。此番大規模的實驗,勢必對一些線上教育平台帶來嶄新的壓力測試,也對當前的教育制度與教學模式帶來壓力測試。
改革的阻力往往來自既得利益者,眾人熟知的「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的人找方法」即為線上教育多年推動未見進展的主因。無奈社交距離在疫情未明朗的狀況下,戳破了許多在過去做不到的藉口,但也不代表以線上取代線下的教育就是全盤可行的,許多實作科目、專題導向、團隊合作式課程即面對不少挑戰。全球少有像蘋果一般落實在家上班的國際大企業,此一政策完全符合加州當前Stay-at-home政策,但對許多新產品開發的模型製作或其他需要實體營運的流程就構成極大考驗;類似的挑戰與發生在相關需要體驗或場域催化的教育現場。
日本管理學界的野中郁次郎教授將以「場(日文Ba)」展現知識螺旋的動態性,發展出的理論被西方譽為「知識教授(Professor Knowledge)」。「場」可以看不見的磁場來理解,但實體場域在許多創新中依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二十一世紀被視為關鍵的體驗經濟,必須發展出無形(線上)與有形(線下)雙趨共融的模式,方能奏效,不僅呼應了工業4.0的Cyber Physical System框架,也對教育4.0提供了教育轉型的理論基礎。無論線上的流暢度如何發展,線下的教育現場依舊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對於當前講究創造力與創新的教育變革而言,「場」不僅影響教學教法,也對組織競爭力帶來了嶄新的挑戰與機會。
有鑒於股價在疫情後翻倍的線上會議軟體ZOOM存在著疑似洩密的問題,教育主管機關公告「資訊安全本身除了技術面外還存在更多的信任議題,而資訊安全的超前部署,也永遠是不嫌多的。如果對於 Zoom 的資訊安全還是心存疑慮,或者會議本身具有高度敏感性,建議可以改用其他的通訊或視訊會議軟體。例如,對於與會人數不多,不需要特殊會議功能(例如白板、投票、錄影等)的會議」、、、云云,無論建議的軟體為何,資安或個資的挑戰都不單純來自技術面,更重要的關鍵是行為面與道德面。誠哉斯言,如果欠缺信任這個元素,任何線上的流程都會被干擾、甚至中斷,使得本來就沒有效率的會議與課程,更加令與會(課)者挫敗。
線上的資訊流動十分順暢,干擾資訊流動的技術因素已經大幅被去除,即便新興的困擾(如資安或隱私)也在見招拆招中試圖持續精進。教育除了知識與能力(前兩階段的課綱重點),還涉及素養(108課綱重點)與品格,在這一波世紀巨災中,生命品質似乎也成為沈澱反思的重點。經營績效卓越的國際級企業與其領導人不斷呼籲「誠信」的重要性,甚至定為企業文化之首,均是在組織經營面對人性時,淬煉出來的經驗與智慧,需要翻轉教育的過程中,設計Ba時詳加融滲。經過這一波疫情,所有的組織流程都在面臨重組的挑戰,「回不去了」的線上教育如何以嶄新的風貌提供更優質的學習體驗,是軟體開發商的兵家必爭之地;而教師在這一波被激烈地翻轉,抱殘守缺或稍有不慎的應對心態,有可能導致教育界成為下一個失業潮的重災區。以上林林總總的教育顛覆,均需重新檢視知識、能力、素養與生命的本質,重新設計教育制度與方法,超前部署教育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