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與綜效,兩個都不算新鮮的觀念,兩個觀念合體後又增加探索新經濟樣貌的無限空間。繼虛擬實境的技術被開發後,擴增實境又將虛擬實境與物理世界串接,構成了網路世界的流程與物理世界流程的混程,筆者稱之為「擴增流程」,疫情過後的新世界、新策略與新經管,變化與應變的快速循環令人屏息以待。
同事是活躍於亞太經合會的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專家,這兩年在國際舞台上推播台灣原生的Green Synergy,獲得各國代表的推崇之外,具體的資源到位將「想到」化約為「做到」,差一步「賺到」就實現自升增長(Indigenous
Growth)模式。「賺到」是兼容經濟(Inclusive Economy)的關鍵,除了相關利害關係人賺到外,承擔風險與承受壓力的企業家要賺到才能保證這個模式的永續,因為No
Indigenousness, no inclusion,福利是靠不住的。
雲端商機在這波新冠疫情中再度騰飛,由於居家令或社交距離引發的流程變革,迅速以擴增流程(Augmented Process)銜接線上與線下的活動。雲端活動與商機大爆發,但捉襟見肘的挑戰出現在各大線上服務的技術頻頻出包(源自於沒有超前部署,哈!)與人才缺口上(有大量職缺,但無人才供給的窘境)。所幸,行為經濟學家早在27年前就在策略管理的頂級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發表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Evolution一文說明策略的侷限,決策者追求的不是最佳解(Optimizing),而是滿意解(Satisficing);競爭週期的緊縮,反映在廠商服務的Beta版化與消費者隨用隨丟的消費習性上。將就著點,堪用就行啦!
由於台灣抗疫有成,全世界都來取經!中華民國現任副總統陳建仁博士以其公衛領域權威的身份,獲邀參與胡佛研究所五月7日的擴增會議(線上加線下的混程會議),可謂又開拓了國際關係的新視野!相信過去一百天的淬煉,企業界也在國際級的擴增經營管理(Augmented
Management)有不少精進!回不去了的擴增經營,不侷限在所謂的線上會議與員工行為轉變,企業七年來回應工業4.0倡議,次第展開的智慧製造若落地在日常營運中,線上對線下的混程擴增實境,已經逐步融合進入既有的組織流程中。過去以各種理由搪塞、抗拒數位轉型的藉口被新冠疫情戳破,雖然並非全面數位替代,但超前部署數位轉型的廠商不僅在此波疫情中已經收割數位紅利,也將享受經驗曲線的優勢,在下一波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如果,依循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邏輯,數位化人類生活的終點都是一台伺服器的某個資料庫欄位,雲端方案又是伺服器的未來,雲端成為競爭力的兵家必爭之軍事要塞。雲端方案的基礎建設在幾個領導廠商的持續創新下,發展出嶄新的服務面貌,以平易近人的形式觸發更多創新活動,進一步改變生活方式。透過雙重建模(將物理世界所需管理的特徵值建模,以及演算法建模進行建模分析),人工智慧將全方位地改變未來生活的樣貌。擴增流程所匯聚的雲端決策品質,決定了投資報酬、投資意願與競爭架構。
廠商透過串接異質資料庫,可挖掘出過去難以察覺的經營浪費,或從事更多創新活動以追求差異化優勢。在數據品質無虞的前提下,挑戰在於如何運用強大的雲端服務,進行支援經營決策所需的數據分析。以目前經濟活動向虛擬流程移動的速度看來,大數據分析所支撐的人工智慧決策在此波疫情之後加速發展,透過人工智慧實現的綠色綜效有望提供永續課題的解方;此外,未來社會也將透過雲端綜效驗收人工智慧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實踐成果。
對傳統關鍵績效指標(KPI)的質疑是否公允,公道自在人心;以財務指標掛帥的做法也引發兼容性不足的詬病,因此,平衡計分卡以多視角平衡績效觀點的缺憾;時至今日,如何衡量績效依舊是個挑戰。這兩年對於績效考核的方法論出現了新寵:OKR,讓員工更多的參與、保持調整彈性、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鬆綁、給予員工及(即)時回饋、與跨部門的績效協調,彷彿提供了更貼切實務的可能性。當數據在經營決策中扮演日益吃重的角色,雲端計算基礎建設與工具日益成熟之際,雲端綜效將浮上檯面,為搜集數據與分析數據相關巨額投資,提供合理化的終極經營目標。如果雲端綜效是OKR框架裡的Objective,那麼個別企業經營者迫切需要回答的是建構數據經管優勢中的關鍵結果(Key Results)為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