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新日微信20210124 驗證與認證:另類國家隊

蔡英文總統去年於連任就職演說提出建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其中資安卓越產業部分,將新興應用領域的國際資安解決方案及成為亞太高階資安人才、技術創新基地設定為目標,打造能被世界信賴的資安系統和產業鏈。資訊安全在當前邁向未來萬物聯網的產業與社會發展中已成為融滲所有環節的必要條件,產業若能有效發展將有望成為另座護國神山。
資安產業成長的關鍵,如同其他智慧科技在發展歷程中需要有驗證場域的支撐,而場域必須要有豐沛的活動與流量支撐。多年前在國家實驗研究院服務時,聆聽國家高速網路與網路中心同仁的簡報,得知一般國民所不亦了解的資訊安全威脅。台灣這個蕞爾小島所處的資安風險可是全球名列前茅的!不僅攻擊來自國人所熟知的對岸,許多攻擊都以台灣作為跳板進而攻擊其他目標,由於攻擊流量大,台灣資安雖然蒙上陰影,但卻也藉此累積了大量的病毒、惡意程式的態樣,可以加持應用培養出全球難以想像的資安優勢。
台灣的「小」具備另類優勢,使得許多跨領域的合作可以更順暢地進行,因為線上系統的發展相對容易,但線下實體活動的串接成為瓶頸,台灣小而美的驗證場域正是以ICT過渡IoT、再過渡到智能產業與社會的優勢區位。在最近合作的智慧醫療領域,已進入逐鹿中原的白熱化階段,不同業者由不同角度縱馬馳騁,有傳統ICT硬體業者、有雲端巨擘、有醫療院所,由瞎子摸象的摸索期漸漸匯流成為較為成熟的生態系,但這些智慧應用與服務都還難未成熟,欠缺的是生態系統的完整想像與介面之間的有效串連。
除了POC, POS, POB這些耳熟能詳的驗證外,產業目前遇到最大的驗證瓶頸是廠商沒有升級轉型的品質意識。僅舉疫情期間的兩個小小國際友人詢問訂單的案例,凸顯台灣產業亟待在認知與行動上突破之處:一張一億件防護衣的訂單不可謂不大、一張每個月兩千萬支注射針筒也會令老闆抬起眉毛,生意送上門來了,產能對這種大量急單吞不吞得下去是一個挑戰,另一個問題是有幾家台灣廠商已經取得GMP的認證?GMP難取得嗎?一點都不難,只是老闆沒概念,不知如何出手。台灣廠商以前在低階市場賺了錢,有識之士不斷提升能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進軍國際市場時所需要的各種認證。尤其傳產要往高附加價值的醫材領域發展時,對於法規、標準、財務、智財管理的需求都比過往專注技術與成本來得更殷切,缺口也具挑戰性!
對於台灣發展認證(或驗證)服務業的需求不僅於醫療領域,今年台灣股市風風火火的,除了台積電外,當屬電動車產業。Tesla2020年出貨近50萬輛各類型車款,推升Elon Musk成了全球首富,突破點再次印證線下的實體活動才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瓶頸,而實體活動在國際供應鏈中的信任機制就是這些檢驗與認證。過去台灣汽車供應鏈廠商很難打進國際Tier-1,一方面是難以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防線,另一方面是台廠沒有挑戰國際驗證的策略雄心。有如JobsMusk一介狂人完全不理睬既有的產業規律,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找到了台灣廠商成為強大的後盾,成為顛覆式創新的Game Changer。在Tesla節節攀升的銷量中,一方面練就了原本不成熟的造車技藝,另一方面也將相關技術標準穩定下來。當代工霸主鴻海打造MIH平台對決Tesla供應鏈,全球車市風起雲湧亟欲躍馬中原之際,台廠成為繼半導體之後,再度改變全球產業結構,但需要儆醒的是傳統汽車大國也加足馬力,要爭取龐大商機的話語權。
話語權是什麼?在萬物聯網以後的智能生活,線上與線下融為一體,各種看似不相關的活動也都跨領域融合;像要融合就必須符合標準,產業與社會的話語權就是標準,以及符合人性與道德規範、與時俱進的法規。一個駭客學生所創辦的公司道盡了新時代的競爭法則,攻擊就是最佳防禦!對於那些感慨打不進國際供應鏈的老闆們而言,國際供應鏈激烈變動的這兩年正是脫胎換骨的最佳契機,當成本和技術淪為產業競爭必要條件之際,好好瞭解法規與標準這些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領域,結合智慧財產權的嶄新發展與應用場域那些極為陌生的服務,或許有機會轉型為國際級的贏家。至於政策面,對於那些台灣傳統製造導向廠商無感的技術服務業者,應投注更多的關注與扶持,導正服務才是王道的觀念。比起單獨扶持既有資安產業,這些老掉牙的品質系統所應投注的努力毫不遜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