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 EMBA 林世庸 102218504 大國崛起 The common qualification of almost every big country’s rising abruptly is being oppressed by surviving environment around you , by other big countries surrounding you or by any other reasons.After you are stronger and bigger you’ll oppress another small countries.Over and over again,it seems like a principle or law. All means path is the same:military might then exploitation.People in an oppressed country suffer in pain and people in an oppressing country also feel not happy. Only few rights loot-sharing people enjoy the satisfaction of rights,material and vanity,but their inside spirit still feel unsafe,panic and phobia.Because they don’t have absolute confidence and can’t understand when will their rights disappear? Human history almost was an overlap of war and exploitation.Many philosophers,economists,politicians,religionists,historians and culturists appeared during this period,but people who can solve mankind’s surviving development without war and economical exploitation didn’t appear. Right now human being supporte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with consuming huge quantity material,oppressing other countries with economy,supporting political stability with resource fighting economical war. Political stability supports 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supports human soul stability.Actually what human being wants is soul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but unfortunately nobody ever opened this door.So oppressing and oppressed were continuously overlapped among people. What was the attitude of mainland-china shooting this movie(Big country rising abruptly). Was it freed soul wound oppressed for one hundred years?Or self-curing of having opportunity to stand on the position of oppressing others. What was our purpose of seeing this movie?Did we look for surviving methods among big countries?Was it an unavoidable surviving competition?Was it the only way to hard learn the methods of Big country rizing abruptly? People think the rizing abruptly of mainland-china was due to well management. Maybe it was just a low-lying land.As soon as economical faucet opened,the world’s hot money went inside rapidly.When water level balanced,many difficult problems would appear. There comes a new rizing abruptly big country,with no war,no economical oppressing and war methods,Euro zone.The boundary line among all countries gradually disappeared since January 1999. All economy cross country’ boundary line, acting free and forming no country’s boundary line political collaboration.The success of Euro zone will influence people’s thinking of having country’s boundary line,approaching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ody of the whole earth and that is people’s utopia.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暨大 EMBA 林世庸 102218504 大國崛起
回覆刪除The common qualification of almost every big country’s rising abruptly is being oppressed by surviving environment around you , by other big countries surrounding you or by any other reasons.After you are stronger and bigger you’ll oppress another small countries.Over and over again,it seems like a principle or law.
All means path is the same:military might then exploitation.People in an oppressed country suffer in pain and people in an oppressing country also feel not happy.
Only few rights loot-sharing people enjoy the satisfaction of rights,material and vanity,but their inside spirit still feel unsafe,panic and phobia.Because they don’t have absolute confidence and can’t understand when will their rights disappear?
Human history almost was an overlap of war and exploitation.Many philosophers,economists,politicians,religionists,historians and culturists appeared during this period,but people who can solve mankind’s surviving development without war and economical exploitation didn’t appear.
Right now human being supporte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with consuming huge quantity material,oppressing other countries with economy,supporting political stability with resource fighting economical war.
Political stability supports 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supports human soul stability.Actually what human being wants is soul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but unfortunately nobody ever opened this door.So oppressing and oppressed were continuously overlapped among people.
What was the attitude of mainland-china shooting this movie(Big country rising abruptly).
Was it freed soul wound oppressed for one hundred years?Or self-curing of having opportunity to stand on the position of oppressing others.
What was our purpose of seeing this movie?Did we look for surviving methods among big countries?Was it an unavoidable surviving competition?Was it the only way to hard learn the methods of Big country rizing abruptly?
People think the rizing abruptly of mainland-china was due to well management.
Maybe it was just a low-lying land.As soon as economical faucet opened,the world’s hot money went inside rapidly.When water level balanced,many difficult problems would appear.
There comes a new rizing abruptly big country,with no war,no economical oppressing and war methods,Euro zone.The boundary line among all countries gradually disappeared since January 1999.
All economy cross country’ boundary line, acting free and forming no country’s boundary line political collaboration.The success of Euro zone will influence people’s thinking of having country’s boundary line,approaching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ody of the whole earth and that is people’s utopia.
顏弘毅 102218502EMBA
回覆刪除這陣子島上的你我不分顏色年齡大家都辛苦了,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不論老小,來自媒體或朋友間的對談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的不安與擔憂.
不論如何小島可否安然走過?無悔承受後果?立足全球,進而夢想崛起?
欣賞精彩的紀錄片勝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沉浸歷史的軌跡.觀看9大國近500年的崛起,血脈相傳如何影響牽動當今世界全球的脈動.
各國之間不只求平起平坐,其實時時較勁暗潮洶湧.此時觀天下古今大事除了重溫歷史,地理,人文,經濟,更能活絡宏觀思想在紛擾思路中有所依託.
傳說古代波斯英雄舉起巨弓奮力射出箭所即之地就是疆土.開疆闢土除了陸路,500年前利用船隊海洋遠征,繪製世界地圖的先鋒就是葡萄牙與西班牙.
葡萄牙人之歌,是偉大的葡萄牙史詩作者卡蒙斯Camoens發表於1572年的巨作.
他不只是詩人也是駐澳門殖民地軍官豐富的航海經歷加上詩人文學敏銳性,創作描寫出真實景象.勇敢又有智慧的航海家為了美麗的東方遠征重洋.探險其間與時而平靜時而險惡的大自然博命沿岸美景加上希臘諸神的情節使故事美麗又傳奇.
浪漫的詩作需有實際行動來承現結果.
14.15 世紀葡萄牙與西班牙遠征船隊由國家力量有計劃有組織的支持航海家展開海上旅程.
開發殖民地拓展經濟貿易,海上霸權經營更是國力權富的目標.
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1451-1504這位穿著白色戰袍統一西班牙,資助哥倫布並設立宗教裁判所的女王本著企圖心勇感冒險堅定遠見終於捷足先登超越葡國崛起躍登世界第一強富之國.
荷蘭在800年前有3分之1的國土在海平面下但在17世紀卻是世界經濟中心.鹿特丹是世界最大港.人口150萬人因為鯡魚的補捉加工並且用聰明設計小面積甲板大肚容量的運船節省港口稅.用生命保送貨物到達指定地.高超情操贏得Sea coachman 的美名贏到海上霸權.
英國又稱曰不落國 1588年英國西班牙海戰英方大勝奪得海上霸權 歸功於伊利莎白一世成功的發展海上艦隊, 加上國內成功立憲制度建 (大憲章) 並把契約法治思想傳於後代.包括航海法等.又領先工業改革(第一次工業命革) 如互特發明蒸氣机.牛頓用理性打亮世界.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都是英國崛起的力量
代續
王宣欣 102218508 EMBA
回覆刪除近五百多年來造就這九個經濟大國崛起的背後都有一些關鍵因素,剛開始都是落入困境,然後透過群眾的力量凝聚了新思想,有了思想之後開始有了行動。然而所有行動畢竟不是很單純的一以貫之就能持續有效,當行動不能因地因事制宜而有所調整,想當然耳又會產生另一次的新困境,困境能一次一次解決,國家就能繼續強盛,困境不能解決,當然要在歷史的洪流裡退居次位。這些歷歷在目的歷史幾乎呼應了陽明先生的思想:知行合一、先知而後行、即知即行的個人修為,個人修為與國家演進是一面面相互對映的鏡子。
所有行動的共通點有三個就是體制創新、科技創新、教育普及。這些偉大的國家一定會出現偉大的領導者,這個人不管身處的國家定位或國際處境,都必須戮力讓這三隻腳得以穩固延續,帶領著他的國家與人民前進再前進。
反觀我們自己的國家,這幾百年來一直是處於被殖民地的境遇,這和美洲新大陸剛起步時非常類似,可是我們長期以來仍然還未凝聚或融合為單一的民族意識,更是缺乏如華盛頓、傑佛遜、羅斯福、林肯等偉大的掌舵者堅毅無私地讓自己的國家進步。身處在此時此地的我心中總是藏著百般的無奈。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裡只是一個缺乏思想準備的匆匆過客;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會有迷失方向的風險。
大國崛起心得報告 EMBA 102級
回覆刪除學生:葉家源 學號: 102218514
在大國崛起的影片中,看到了各個國家崛起、強大、興盛及衰退的演變過程,也印證了「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的道理。每一個大國都有崛起的背景因素及發展方向,要成為新的大國就要征服現有的大國,但要征服現有的大國前往往是先被征服,或者是被逼到無路可退幾乎瀕臨被消滅時,就會激發出有著不再受打壓並願意挺身而出的一群人,這群人有著想求生存的共同理念及如何征服現有侵略者的作法,善用當下人、事、時、地、物的各項資源及優勢突破逆境,成為下一個強權也就是所謂的大國。
「人」為國之根本,國的強盛取決人民的共識,國的生存取決不斷的改革,吸取前一個大國隕落的因素做為借鏡,避免重蹈覆轍並針對弱勢進行變革作法,但這些都需要有知識的人才不斷的探討及研究才能發揮實際效益。因此「人」必須被教育,「國」需要人治理,如何讓國家持續強壯及穩定的生存下去,這是
大國崛起影片中所要影射的重點。
大國崛起就像中國歷代的興衰、現代企業的競爭及公司組織的改革,由古至今、由大到小、由上至下無時無刻的變化不斷,誰能掌握契機就有獲勝的機會,誰能針對別人的弱點加以打擊並將自己得缺點改善就能生存,誰能發揮團隊共識就能永續經營,不論是國家、公司、家庭及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才能活下去。
EMBA 102級 洪彥年 學號 : 102218503
回覆刪除第一堂課老師要我們回去看大國崛起這部由中國央視拍攝的影片時,心想這為何是由中國拍攝的 ? 背後是否隱含什麼意義 ? 這部描述了從十五世紀開始,在五百多年的近代史,各個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九個國家,相繼取得史上的霸權,一一發展成當時超級強國的歷史,”中國”我們熟悉的名字,同文同種相同語言。是否意味第十個大國正在崛起中 ?
觀諸歷史上國家的興衰起落,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但從海洋時代西班牙、葡萄牙、到十七世紀荷蘭資本的力量、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革命至1871年德國統一與日本岩倉出使歐美各國等,這幾國崛起之路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大國的崛起不僅只有經濟、社會、政治、軍事等,實際上更是內部力量的外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主事者是無法詳細網羅一切資訊與技術,但到了近代沙皇彼得一世為了改革,學習新的思維和工業技術,特別貶低自己地位遠赴他鄉學習特別另我記憶深刻。
一代君主─沙皇彼得一世曾以學生的身分四處問道學藝,以19歲的皇族身分,假扮軍中下士身份,從基層職位做起,甚至榮獲海軍中將,回國後而它又憑藉傳統的君主統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擴張成為地跨歐亞美三洲的大帝國,時勢造英雄,而國家只要把握大環境的發展或改革趨勢,有大格局的思想與躍進的勇氣,往往能為自己的國家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這些國家成功的原因不外乎從現實環境、磨難與挫折中,尋求突破。
公元(1500年左右)世界地理大發現,在此之前人們不知道地球到底是方的或圓的,那時中國正值明朝統治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那時並非為了開拓貿易,而僅是宣揚國威,鄭和死後中國人身影,便消失在海洋上,直到十九世紀初(1850年左右)中國曾是世界第一大製造國,當時中國正處於長期人口成長及科技優勢時代的末期,後來英國在工業革命帶動下,從中國手中奪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的寶座,歷經50年後被美國取代,直到最近中國又重新奪回了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的寶座,。
當崛起的第十大國”中國” 同文同種相同語言,身處大國之鄰台灣的我們當如何自處,由前些日子吵得沸沸揚揚的服貿、年輕學子惶恐不安、國家政府的立場與方向的不確定性,到越南反中的暴動,身為台灣中小企業的企業主,也是感到相當無奈,在全球地球村訊息交換如此迅速的今天,立足台灣胸懷全球,不斷改變與創新,才是企業變革下的生存之道。
EMBA 102級 許智良 學號:102218547
回覆刪除對於歷史故事總是覺得很有興趣,尤其是像這種以歷史為背景的報導或節目甚至是電影,相較於書本當然是更加的生動與有趣,而在觀看當中也總會想到,當我們在劇中人物所遭遇的環境跟條件以及時空背景下,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我們會獲得的是成功或者是失敗?
大陸中央電視台製作這一系列節目,我想應該是藉由探討近代強權國家的興衰歷史,而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發展策略;不可諱言的,中國大陸一直想要崛起並成為在全球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以超越俄羅斯甚至是美國而成為新一代的強權霸主.
然而,依據中國大陸所擁有的條件,諸如:人口總數’土地面積’消費市場’礦產資源等等,他們絕對是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及機會,但是,就如”大國崛起”中所一一出現的強大國家,他們從一個原本的普通國家一躍而為具重大影響力的世界強國,其中幾乎都有他們重要的關鍵因素或KEY-POINT,像是西班牙的發現新大陸'荷蘭的航運及股票制度以及英國的蒸汽機發明等.但是,隨著時間,這些國家在環境的變遷下卻也一一的衰退而不復以往,所以,一個國家要要強大,所依靠的應該不單單只是個別的某些因素而已,而是國家整體力量的提升,所以除了硬實力外,諸如文化’教育’經濟’科技及人民的素質甚至是向心力等等,也是一定要不斷提升及建立的,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在如此競爭激烈及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EMBA 102級 黃文政 學號 : 102218505
回覆刪除看完大國崛起,感覺就像再重溫一次近代世界史。
大國的崛起,不乏具備了以下條件:
- 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國條件 (運氣好)
- 領導者的雄心壯志,有著比國家利益更大的野心 (目標明確-國際化)
- 有一位或多位的忠心部屬願意為君主(國家)犧牲奉獻 (優秀的執行團隊)
- 獨特或獨到的技術(知識)
而以上條件更是缺一不可,一旦缺少其中一項,其大國的地位將岌岌可危。
而大國的沒落,除了後繼繼承者的墮落,失去強國時期的基礎(基業),過於安於現狀,沒有持續精進、創新,失去競爭力(人才、資金、技術、市場)更是推倒大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國崛起」的影片給了我們深深的一記棒喝,歷史是不斷在重演的,身處在資訊爆炸的現代,更要懂得鑑古知今,記取前人的教訓,避免重蹈古人(前人)的錯誤與教訓,替自己/團隊訂定更明確的計畫及準備。
EMBA 102級 洪吉坤 學號 : 102218525
回覆刪除共通語言、文化、合宜政府制度、國家策略、科學是大國崛起之基本要件。
思想是一切行動的種子,造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揭開了現代史序幕。
柏陽在其著作『中國人史綱』中指出,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自紀元前五世紀到紀元前一世紀)(戰國秦漢)、第二個黃金時代(紀元七世紀)(唐)、第三個黃金時代(紀元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清帝國)。此三個黃金時代共同點就是多元文化!
中國從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到紀元二十一世紀,不是沒有影響深遠的思想家!為何英國亞當斯密在紀元18世紀提出國富論後,西方國家就有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原因在於中國人太聰明!(1)秦始皇焚書坑儒:斷決了思想發展、(2)漢武帝獨尊儒術:促使士大夫階層的結構更加堅固,阻止任何改革,使得自戰國商鞅於紀元前四世紀所造成因改革而突飛進步的奇蹟不能再現!(3)嚴格的閉關自守、(4)建立八股文的科舉制度定理學(儒家):知識份子的頭腦一天一天僵化。
困境形成圖變心念、圖變心念轉化成思想、思想轉化成信仰、轉化成力量、再轉化成行動。
從葡西兩國地理大發現、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法國自由平等大革命、德國夾縫中鐵血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俄羅斯專制改革、美國第二次及第三次工業革命,顯示出地理的阻格已不存在!思想、科學的發展不會有因地理因素因素而中斷!
未來,科學及策略將是大國勝出的關鍵!
中國戰國時代,蘇秦的連橫、張儀的合縱不正恰恰反應當今國際局勢嗎?
緬懷屈原為楚國盡忠,我們更應感謝秦國張儀!
要不是張儀假意答應秦願意割地,利誘楚懷王解除魏國攻打秦國危機,(事後沒割地)楚懷王大怒伐秦,大敗而歸(重工匠的秦國、重農漁的楚國)!致屈原投江自盡。我們可能端午節就吃不到粽子 !
暨大EMBA 102級
回覆刪除姓名:鄭鳳珠
學號:102218543
《大國崛起》是2006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此記錄片講述者人類500年來世界大國的興盛與衰敗,為了更接近,更真實的去體會那些消逝的歷史,片中也利用了電腦科技,大量的還原重要的歷史瞬間。使觀看得民眾更能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而其中也對比當時中國所處時代。此部 長篇紀錄片看完,只有一個想法,如果有第13集就是中國的崛起,這部長篇記錄片是中國在宣告21世紀是中國人時代。
從開篇《海洋時代》15世紀前後的地理大發現,此時在中國為明朝,有一人物鄭和他開創了當時無人能及的七下西洋,但很可惜的為無人接續。而在西洋西班牙與葡萄牙因商業原因而向未之大海挑戰,此後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座標,而後續的荷蘭與英國相繼接續成為海上霸主,也成為當時西洋霸權,更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但海上霸權並不能讓國家持續強盛若在位者只事強奪不為國內發展努力,大國之路也只是曇花一現。當英國因航海強奪累積財富,並因自1215年的《大憲章》起步開始,貴族對君主權力進行限制,形成了寬容及開放的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1765年瓦特和富爾頓發明了實用的蒸汽機,解決了工業化的核心問題-動力問題,從此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指出經濟活動裡的個體在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會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為自由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更為工業的開端。後續法國的思想家為歐洲帶來了啟蒙運動並打破了歐洲中世紀的神學枷鎖,開啟了科學和理性之門,從而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並制訂《人權宣言》。法國大革命也影響了其他國家的人權思想。而後德國、俄國、日本因知識的力量與民生需求進行改革,再到美國因無歷史包袱,創立了經濟自由國度,奠定了美國在二十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大國崛起可說是一部西洋近代史,每一大國的興衰其實都是有脈絡可循,且長時間的發展與計劃,不論是在民生、政治還是經濟,都是在尋求突破,但成功後若安於現狀或揮霍成就,一個國家的崩壞只需崛起的1/10時間,大國將會再次殞落。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對比現今台灣,若我們格局只侷限於此一莞爾小島,過分依賴中國或美國,而不去實際了解台灣的優點與需求,並放大視野,我們終將也只是地圖上一小點,並在中國的崛起被淹沒。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暨南大學 EMBA張秋蘭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1218530
報告人:張秋蘭
教 授:佘日新 教 授
主題: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全片共十二集,講述自十五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大國」「崛起」的過程,探究五百 年來,這九個國家興衰的原因。從海上霸主葡萄牙、西班牙,之後的小國大業荷蘭,然後是現代工業先驅的英國、經過一場轟轟烈烈歷史的法國,歷經帝國至現代民主化的德國,透過百年維新而強盛的日本,以改革力求強盛的俄國、蘇聯,最後是革命成功後展現強勢的美國。它們都展現了一個國家崛起的典範。
所謂的大國,不單只是依它的土地、人口,或經濟或商業規模來衡量,而當依據它在人類近程發展史上是否曾經或正在扮演影響或改變人類現代生活社會、政治、商業或軍事的角色,如荷蘭創設第一個私人化的公司型態,透過這種機制可以向大眾集資,再利用收集來的資本拓展,殖民更多的海外地區,將搜刮剝削而來的財富、資源回饋給投資者,如此借貸、投資報酬所產生的交互循環,促成商業的發達,啟發了現代會計學、海商法及其他商務所需的專業知識或技能的發展和需求。又如英國代議制度的設立,成為君主立憲實施的第一個國家;美國的聯邦共和制;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些正是由英、美所設立現代化民主政治的範例,帶動了全世界朝向民主政治制度實施的目標前進,迄今不畏間斷,如近幾年在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所發生的阿拉伯之春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專政、強人或軍政集團的政治體制。
台灣有成為大國的條件,只是執政者的作為,人民的認知,是否能有同樣的見解,誠實面對自已的錯誤並做出修正,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大國崛起 學生:102218516 詹益雄
回覆刪除葡萄牙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所國立航海學校,系統研究航海科學和技術。不斷派出船隊。1498年5月,葡萄牙航海家的船隊抵達印度,最終打通了與東方的貿易通道。受葡萄牙人的影響,鄰國西班牙也開始了海洋的探索。由於葡萄牙人壟斷了向東的航線,西班牙哥倫布向西航行卻意外的發現了美洲大陸,並由此給西班牙帶回了數量可觀的白銀和黃金。1521年9月西班牙的航海家麥哲倫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隨著航線的開闢,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別壟斷了東、西方的海上貿易,並通過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擴張而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但是,大部分的國家財富被用於支持宗教和殖民戰爭。兩國的王公貴族都不支持本國的工商業,國內工業萎縮,最終導致國力的逐漸衰落。
17世紀,荷蘭人透過海上貿易開始自己的致富之路。在與英格蘭的貿易競爭中,荷蘭人通過建造造價低、速度快的船隻以及良好的商業信用而逐漸佔據有利地位。為了解決開闢新航線的資金問題,荷蘭人進行一系列金融和商業上的創新。第一間股份公司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1609年,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成立,同年,阿姆斯特丹銀行建立,並第一次引入銀行信用。這些新的金融和商業體系,使荷蘭的財富快速增長。到了17世紀中葉,荷蘭的貿易額佔據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英國擊敗西班牙和荷蘭,逐漸取得海上的霸權。1588年,英西海戰爆發。由商船和海盜組成的英國艦隊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英國由此迅速成為海上強國。在此後幾十年裡,英國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國家的政治體制,並在王權和民權的鬥爭中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在海外擴張、自由主義經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合力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十九世紀中後期開始,殖民地日益成為英帝國的負擔,而持續的海外擴張和殖民貿易亦帶動了英國對商品的需求,科技發明不斷湧現,專利制度等各種力量推動了工業革命,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開創了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然而,弊端也逐漸顯現,英國的發展開始減慢,最終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因為1789年發生的法國大革命以及拿破崙登基上升至歷史巔峰,前後近四百年之間的興衰史。法國的國力第一次頂峰始於1661年,23歲的路易十四親政。在他的統治下,巴黎成為全歐洲的外交和文化中心,法國當時的國際影響力由此可見一般。路易十四的時代,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時代。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法國,至今仍然是國際舞台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但對其來說,成為19世紀時的超級大國已經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地處歐洲中部心臟地帶的德國,四面強敵環伺。這片土地上曾經產生過1789個獨立政權,並且嚴重阻礙了德意志地區的經濟發展。18至19世紀,德國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經過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三場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最終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大業。然而,德皇威廉二世所鼓吹的大國沙文主義最終將德國推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漩渦,並最終戰敗。其後的魏瑪共和國又被阿道夫•希特勒帶領下的納粹黨所顛覆,使德國掉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無底洞,與冷戰一起導致德意志民族再次分裂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分別實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經過40年,德意志民族的親和力衝破了柏林圍牆的阻隔,再次統一成為一個國家。
日本在19至20世紀如何形成一個可與任何一個歐美大國抗衡的大國。17世紀初,江戶幕府開始實行鎖國政策, 1854年,美國海軍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利用武力重新打開了日本的國門。與西方重新接觸後的日本,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臺長時間的缺席已造成相當程度上的落後,於是開啟了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明治維新進行了多項改革,封建體制被擯棄,引進西方的政治體制。此外,其他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多項改革,使日本實力逐漸增強,並開始利用武力擴張。日本隨之膨脹的野心也導致了之後的中日甲午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日本佔領了朝鮮、臺灣等多處領地,控制了中國東北,並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實力迅速膨脹。20世紀初,日本軍力發展迅速,軍國主義抬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加入協約國,並派兵攻佔德國擁有的中國山東膠州灣和青島,並於戰事後成立的國際聯盟成為常任理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美國引入多項新措施,改善其軍國主義思想。美軍撤出日本後,日本經濟快速起飛,成為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系,僅次於美國和蘇聯。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在18世紀後期,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美的大國,並成為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爾斯泰等一批俄羅斯知識分子希望能夠找到一條自己的道路。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中,俄羅斯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文明。歐洲國家需要過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路程,蘇聯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在計劃式經濟政策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二十年間,全球經歷了大蕭條,因此她採取的計劃方式卻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期間,很多西方國家的人都紛紛走到蘇聯取經。 蘇聯工業化的成功雖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成功背後亦隱藏著快速工業化所帶來的問題。
在美國獨立之前的百多年內,十三個英屬殖民地的經濟一直是依附大英帝國,無論是北部的工商業,中部的農業,或是南部的種植業,她們都是在英國自由貿易的商業體系中發展。 美國憲法的確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但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860年導致了一場南北內戰。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因此逐漸強大,並激起社會的創造,科技發明和推動自由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奠定了美國在二十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
美國的自由經濟出現了各種問題,『進步運動』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壟斷法。源源不絕的科技發明,以及創新的流水線生產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推動下,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促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美國踏入二十世紀,其經濟發展已一日千里,福特當時建立了一個最大的工廠,而且是以福特的生產方式,令美國進入了革命性的工業領域。而福特的生產方式亦應用於其他工業上;生產提高使得美國的經濟大大起飛。
然而,在經濟高度成長的背後,一個空前的危機在悄悄成形,隨時可能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百業蕭條,美國卻在享受戰爭帶來的高度經濟景氣,渾然不覺自由市場經濟巨大的缺陷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一九二九年十月底,華爾街股票瘋狂下跌,引爆了全球性的經濟大恐慌,美國人瘋狂抽回在市場中的資本,擠兌現象使美國各大銀行紛紛倒閉,連帶使整個國家生產停頓,饑荒席捲整個美國,也影響了全世界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這種大蕭條的情形直到小羅斯福總統推動「新政」才獲得改善。小羅斯福借鑑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的成功,在自由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中又加入了政府干預這隻「看得見的手」以平衡自由經濟所帶來的缺失,至今這種方式仍被世界各國效法。新政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大蕭條的慘澹,緊接著又面臨法西斯主義挑起的戰火。美國在二戰時扮演「民主的兵工廠」的角色,帶領同盟國反擊軸心國,最終贏得二次大戰的勝利。二次大戰後,美國和蘇聯遙相對峙,展開了一系列在科技和軍事上的競爭。在科技、民生等各個領域的競爭中,美國漸漸佔到上風,最終成為冷戰後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在全球經濟、政治、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實力的增長。因此經常被視為是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做為經濟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佔有一席。中國雖然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但是仍然有許多經濟、社會、環境與政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有待克服。但是,其發展的速度,以及許多方面的不斷進步,導致產生了中國在21世紀成為第二個超級大國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國。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某些國家產生了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GDP指數30年來以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增長,是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實體。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居美國之後)。有學者認為,2020年到2030年間中國GDP將超過美國。同時,中國政府使3億人口脫離貧困,而且使中國人均收入增長了8倍。根據2010年10月達成的相關共識,中國在IMF的份額將從世界第6在2012年內提升至第3。在2010年,中國出口總量佔世界的10.4%,進口總量佔世界的9.1%。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2大貿易國(居美國之後)。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出口醫療器械和軟體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06年2月以8536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至2011年12月為3.18萬億美元,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地位。交通與通訊 - 2010年10月,高速鐵路運營里程7431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武廣客運專線是2009年12月26日起世界最高平均運營速度的保持者。2001年7月起,中國手機用戶數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同時也擁有最多的電話使用者。經濟問題-中國政府正面對著大量的失業人口問題。雖然中國東部地區在近幾年有著在經濟上卓越的發展,但是中國西部地區還是相對來說比較貧困。為了縮小東西部的經濟差距,使西部省份的經濟增長趕上東部,中國政府正推出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崛起計劃。另外,中國的廣大人口目前尚沒有被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障體系所覆蓋,這對於人民的安居樂業、經濟的平衡健康發展構成隱憂。
暨南大學 EMBA 侯景惠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01
報告人:侯景惠
教 授:余日新
主題:大國崛起
回顧今古不管過往或現今之史跡對中國而言實具重大深遠之意,就是中國崛起重新振興走向國際舞台取得發言權、參與權,顧這過程中台灣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汲取成敗起落的經驗教訓對台灣是非常正面而必需的。身處島與小國的台灣坐視中國迅速崛起知是台灣卻迷失在紛亂內鬥政局中,徒呼負負,錯失良機日漸西山悲哉。完善的主權、健全的制度組織、國民的素養是昇提實現現代化的前提和重大因素。當前世界是平的全球是國際村的概念下台灣在可創造可資利用之條件下求新求變中勇敢堅定走自己不可被取代的路。依時代勢再度奮起,天佑台灣,台灣加油、我愛台灣
暨大EMBA學生:魏赫軍 主題:大國崛起心得
回覆刪除《海洋時代》15-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地理劃時代大發現,探索海洋的歷程。《小國大業》17世紀荷蘭金融和商業上的創新立國,貿易額佔據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和海上第一強國。《走向現代、工業先聲》1649年英國摸索合適的政治體制,在王權和民權的鬥爭中建立君主立憲制。西元1688 英國海外擴張、自由主義經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突破,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開創自由市場經濟體系。《激情歲月》1661年路易十四的時代,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時代。1789 法國大革命,人權與法治社會的基礎及思想文化的衝擊,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近四百年之間的興衰史。《帝國春秋》德國處在歐洲中部心臟地帶,四面強敵環伺,冷戰導致德國分裂成東德和西德分別實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1871 衝破了柏林圍牆的阻隔而德國統一,,教育的改革,提升人民素質與國家競爭的基礎,《百年維新》17世紀初,實行鎖國政策,1854年,美國海軍利用武力打開日本的國門,1871 日本明治維新,改革與開放,擯棄封建體制,引進西方政治體制使得日本在各國競爭中進步,經濟快速起飛,成為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系。《尋道圖強》在戰爭與革命及改革的多次反覆著,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創造了獨特文明。《風雲新途》列寧和使達林領導建設蘇聯成為世界上首個無產階級政權。《新國新夢、危局新政》13個英屬殖民地的經濟依附著大英帝國,1860年林肯總統打贏的南北戰爭,領導國家統一,科技發明及推動自由市場的經濟發展,二戰後,與蘇聯對峙,展開科技和軍事上的競爭,在科技與民生方面美國逐漸佔上風美國成為二十世紀第一強國。
以上是九大國崛起過程與規律,那麼台灣該如何崛起發展?是依附著中國?還是能夠自立自強成為泱泱大國一方霸主呢?值得省思探討!
暨南大學 EMBA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24
報告人:傅志賢
教 授:佘日新 教 授
主題: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的崛起》是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
觀看完『大國的崛起』故事後,可用核心能力看端看每一個國家成為大大國的條件。
(一)海洋時代(葡萄牙、 西班牙):因為海洋技術的發展,較其他國家提前發現新大陸及新商機,並包含了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佈全球的殖民帝國
(二)小國大業:(荷蘭)荷蘭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和海上第一強國。荷蘭人通過捕撈和加工漁業和海上貿易開始自己的致富之路,但最重要的貢獻是建立了股票制度,利用資本力量其進行一系列金融和商業上的創新,影響至今。
(三)走向現代及工業先聲:英國
除了發展前者的海權及資本制度外,英國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國家的政治體制,並在王權和民權的鬥爭中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且專利權的保護制度,推促其工業創新,也帶動了工業革命。
(四)激情歲月:法國
法國前前後後近四百年之間因為四處爭戰的興衰史,終於在建立了自由、民主、博愛的憲政體政後,透過工業革命,建立了生產體制,讓法國至今仍然是國際舞台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
(五)帝國春秋:德國
因為德意志民族的統一,使得經濟成長,但也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德意志民族再次分裂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分別實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
(六)百年維新:日本
因為向歐美國家學習工業化,推動國家的維新運動,扭轉官尊商賤的社會氣氛,透過工業創新,因形成一個可與任何一個歐美大國抗衡的大國。
(七)尋道圖強:沙俄
彼得社會變革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覆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俄羅斯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文明。
(八)風雲新途:蘇聯
講述蘇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千瘡百孔中恢復過來,並且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不過,蘇聯透過吸引全世界工業化的技術及資本市埸投資,使其工業化逐步建立,進而成為經濟大國。
(九)新國新夢即危局新政:美國
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因此逐漸強大,並激起社會的創造,科技發明和推動自由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奠定了美國在二十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但美國的自由經濟出現了各種問題,在經濟高度成長的背後,一個空前的危機在悄悄成形,隨時可能引爆。在科技競爭中,美國漸漸佔到上風,最終成為冷戰後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大國的崛起》是從西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引發的海權時代開始,揭開國家間相互競爭的歷史,並透過工業、科技、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剖析,展示了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
台灣雖無上述大國的廣大國土,但可向荷蘭借鏡,運用智慧的方法,發展國家核心競爭力,全力發展,將可台灣帶往,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相同的,一個公司也要建立自巳的核心能力,才能在現在的地球村,發展與國際競爭對手抗衡的能力。
暨南大學 EMBA 102218502 顏弘毅
回覆刪除大國崛起
連日豪雨,震撼的台北捷運碟血命案太多重複報導. 幸好觀看大國崛起記錄影片,除了重溫大國地理與歷史,任由心神悠遊其間確實是另一學習的樂趣. 一口氣數次觀賞對中國製作這(大國崛起)背後目的和居心我已給他打上大國標號.
如果一個國家懂得投資大眾媒體教人民時刻作出智慧環境掃描,知曉學習歷史並創新發展照亮未來的行程,自然也是現代國家增強國力策略之一. 各大國強出必定有一位英明的領導者 , 與人民建立互信互重並有凝聚力的統一力量.國家必然強盛.除了君主英明,更要建立有深度的思想文化影響力 ,教育普及,推崇藝文科學.誠如邱吉爾曾經說:寧願失去印度也不要失去沙士比亞, 英國首先公開保護知識專利,因此各路人才積極研發,亞當史密斯的經濟觀察有了國富論.全國力量加上首屈一指的現代工廠誕生英國理直氣壯長驅殖民地創立日不落帝國如今觀看歷史,真謂沒有英國的工業革命就沒有現代化與現今世界.
現今人人動不動提的口號事事求自由,平等,博愛. 民主秩序和法律誕生在先賢祠不盛行安葬政治人物反而記念思想家,詩人,發明家如雨果,盧梭,居禮夫人的法國.日本是亞洲唯一這記錄片報訪的大國.亞洲第一個擁有殖民地的國家,明治維新是求知識于世界,百人使節團參訪歐美, 學習西化,進入世界市場更以武力進行掠奪1890 始全力用戰爭手段求取霸權直到1945/8/15天皇宣布敗戰.日本戰後奉行和平憲法對內求幸福對外求和平.哪條路才是正確的永恆之道?
今天地球上各大大小小的國家除了各自的內憂外敵,更有共同的全球暖化,環境汙染,躁音,過度開發等問題,更因經濟商業模式改變,國際恐怖組織, 跨國科技 犯罪等等共同困境 .因應現實局勢國家要強盛必然發展區域連盟與軍事連盟.
美麗的台灣不但需要穩定與幸福快樂,雖然地小但是諸多優越成就令人激賞.觀畢大國崛起片後行經草悟道,傍晚時分街頭藝人彈唱民歌,路人悠閒購物外食聚餐,數日的北捷陰霾不再台中誠品書局.簡單安全的幸福日子才是永恆.
停止分化自怨.快快敞開心胸,今日世界演變成經濟,戰略,政治,區域,一體化 ,不禁思索江湖情懷---相逢一笑冺恩仇,挑戰你我的智慧---.
EMBA102級 朱穎雯 學號: 102218515
回覆刪除大國崛起這幾集,以前就看過,那時就覺得,,一個國家要強大不應該閉門造車,應該向外擴展,。誰擁有航權或占領土地越多(殖民地),誰就越強, 現在再重新看一遍, 覺得這不僅是世界強國起伏演進的歷史講義,更是企業領導人必修的九堂國際財經學課,500多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了9個世界性大國,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這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座標。 15世紀前後的地理大發現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大國崛起這幾集讓自己以藉由開拓歷史的眼光,靜觀未來世局的變化,期盼自己知道如何順應局勢變化,讓自己站在較有利的位置。
EMBA 102級 學號102218540 學生:李木吉
回覆刪除《大國的崛起》是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觀看完『大國的崛起』故事後,將其分成三段作為分享,分別為故事的概述、從歷史取教訓、看未來之借鏡及內心的省思。
一、故事的概述
(一)海洋時代:開篇與葡萄牙、 西班牙
本集講述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與西班牙探索海洋的歷程。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佈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二)小國大業:荷蘭
荷蘭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和海上第一強國。荷蘭人通過捕撈和加工漁業和海上貿易開始自己的致富之路,其進行一系列金融和商業上的創新。
(三)走向現代及工業先聲:英國
講述英國如何取得海上的霸權,其中英國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國家的政治體制,並在王權和民權的鬥爭中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這個島國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19世紀中後期開始,殖民地日益成為英帝國的負擔,而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也逐漸顯現,英國的發展開始減慢,最終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四)激情歲月:法國
講述法國前前後後近四百年之間的興衰史,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法國,至今仍然是國際舞台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但對其來說,成為19世紀時的超級大國已經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五)帝國春秋:德國
經過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三場戰爭,最終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大業。然而,因為低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德意志民族再次分裂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分別實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
(六)百年維新:日本
講述位處日本如何形成一個可與任何一個歐美大國抗衡的大國。
(七)尋道圖強:沙俄
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覆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俄羅斯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文明。
(八)風雲新途:蘇聯
講述蘇聯從低一次世界大戰的千瘡百孔中恢復過來,並且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不過,蘇聯工業化的成功雖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成功背後亦隱藏著快速工業化所帶來的問題……
(九)新國新夢即危局新政:美國
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因此逐漸強大,並激起社會的創造,科技發明和推動自由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奠定了美國在二十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但美國的自由經濟出現了各種問題,在經濟高度成長的背後,一個空前的危機在悄悄成形,隨時可能引爆。在科技競爭中,美國漸漸佔到上風,最終成為冷戰後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大國的崛起》是從西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引發的海權時代開始,揭開國家間相互競爭的歷史,並透過工業、科技、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剖析,展示了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
二、從歷史取教訓、看未來之借鏡
征服是從被征服開始,如何因應未來,掌握未來,否則,將被時代的洪流巨浪衝刷捲走。事出必有因,要想知道今天,必先瞭解過去。從五百多年前開始,有哪些國家影響了這個世界?在全球化、國際化的大趨勢下,今日的台灣要能走出去,各行各業未來要有更好的發展,「大國崛起」提供了深刻的答案。大國的崛起和衰落沒有固定模式!但有一個是確定的是“實力”!沒有實力拿什麼崛起!而這個實力包含著各種方面……包括文化的張力與民族凝聚力。
換言之,一個國家的真正崛起,在根本上不是取決於統治集團的野心,也不取決於科技的發達和軍力的提高,而是取決於人的崛起和制度創新,取決於優秀國民和自由制度的鍛造,如果崛起的目標僅僅是用民族主義包裝的獨裁政權及特權集團的壟斷利益,而不是人的解放、人權保障和全民分享崛起的好處;如果崛起的方式仍然是獨裁主義的決斷和對外武力擴張,而不是全民參與的民主決策和融入世界主流文明;那麼,一個對內不尊重基本人權和對外不講普世規則的國家,不可能造就優秀的國民,無法得到世界主流文明的接納,也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真正崛起。
三、內心的省思
從該片中不難發現人口與疆域大小都不是大國必備的條件,以往判斷大國無非是看經濟和軍事實力是否出類拔萃,也就是我們如雷貫耳的、被稱之為「硬件」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現在仍然是衡量大國的主要因素,不可或缺,但是,軟實力的影響也不可掉以輕心,思想文化的滲透力、國家的凝聚力、技術創新、合理的制度與人民的素質,才是國家強大的關鍵,所以國民心態則應該成為提升軟實力的重要之重。如果只是片面追求經濟、軍事等實力名列世界前茅,這也只是具備了大國的徒有其「表」而無其「裡」,俗話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早就告訴了我們這個常理,一個國家的國際聲望,與國民素質是難逃關係的。放眼世間,功利之心無孔不入。各行各業、官員百姓,無不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世俗之徒。教育的產業化、醫改的市場化……。反觀大國國民,其人道主義、天下為公的濟世胸懷則讓我們望塵莫及。「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和急功近利,無疑是大國崛起背景下我們小民心態的直接反映。
另一個大的體會是人才是決定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能夠決策的領導人才,而且一個國家能夠崛起為稱雄一時的“大國”並不難,難的是如何使這種崛起變得“可持續”,如何使這種崛起等同于人民的福祉和國家的繁榮昌盛。
再者,我認為大國崛起的主題有一個重點就是『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改革開放是這些大國崛起並維持的不二法則,而歷史也證明,大國如果只為一己之自私最後也埋下離開世界舞台的機會,不過機會永遠是給勇於反省的人,500年的近代史解釋了一個國家的盛衰,也可以用來解釋一個企業的盛衰,企業正如一個國家的縮影,相信一個企業如果存活超過100年以上,那它不可能不改變,企業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就像國家教育人民一樣,正所謂高度影響了格局,如果不能當中國崛起時,處於鄰國台灣,吾們當如何自處,由前些日子吵得沸沸揚揚的服貿。讓年輕學子惶恐不安,國家政府的立場與方向的不確定性。從中越鑽油平台引發的大型反中事件,殃及台灣中小企業主,真是無奈,在全球資訊迅速的今天,立足台灣胸懷全球,不斷改變與創新,才是企業生存之道。期望站在大國的高度,那國家永遠沒有新的格局,企業亦無法永續發展。
暨南大學 EMBA 黃靜瑜 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29
報告人:黃靜瑜
教 授:余日新
主題:大國崛起
近代史的500年的期間,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起源都來自內部的需求,徑而鼓動人們的慾望,不管這個慾望是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富庶還是累計更多的財富
而當一個國家興起能持續國力強大,不被歷史的巨浪沖走,憑藉著更是卓越的決策領導人才,更長遠的遠見,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建立法治.
一個國家能夠崛起並成為稱雄一時的“大國”並不難,難的是如何使崛起後的國家仍得以維續.人才是決定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能夠決策的領導人才,而且如何使這種崛起等同於人民的福祉和國家的繁榮昌盛
就是『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建立制度、發展工業、重視對國民素質的培養是這些大國崛起並維持的不二法則
曾讀過朱雲鵬教授著作的一書(關鍵處方)提到
一個新興國家崛起不可缺的要數:1.時機2領導力3.經濟政策與個人及企業的連結.要成為大國更是如此
一. 時機:掌握了每一個重要的時機點成為崛起的首要條件.—時勢造英雄
二. 領導力 : 認為更明確應該是領導人的決策特質.當國家面臨困境時,都要能在適時做出大破大立的改革;
將專業回歸專業,及知人善任充份授權更是領導力的充分展現
三. 國家經濟策略與資本市場的結合.開放的市場帶到整體的經濟發展,國家的閉鎖延緩了經濟成長,打破原有的思維格局,才能解開國家的經濟困境,經濟壁壘沒有了; 變革,開放開啟工業革命,進一步推升成為現代化的國家
至今在大國崛起中的國家,能在21世紀還是屹立不搖,不能只能追求短暫的經濟榮景,正如曇花一樣,體質不夠強健,只要有一個新興國家找到創新的變革,必能迎頭趕上,但國家深層的體質曾強化過,如國民的素質,法治的扎根.
這些國家不論經過幾個世紀的淬煉 他能崛起必定可以屹立不搖.
暨南大學 EMBA 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36
學生:林祐立
『人生就是不斷在做抉擇,而我們的選擇以及怎麼處理自己的選擇,將決定我們成為甚麼樣的人。對於領導者來說,這些抉擇可能決定了戰爭與和平、貧困與繁榮。』
~希拉蕊《抉擇》(Hard Choices)
「大國崛起」紀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歷史上九個當時主導世界的國家興衰更替的故事,並且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讓我鑑往知來,寬闊視野。正如文前引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傳記中第一段話,大國的崛起受領導者的抉擇的影響甚深。從明治天皇推動改革廢除封建制度,明治維新開啟了日本對外的大門,引進歐美強國文化、科技的學習、軍事與政教方面的改革,使得日本實力逐漸增強。到沙皇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遊歷和學習,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社會變革。雖未能在其在任期間能有立即之成效,但都奠定了大國長遠的基礎。從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讓航海地圖更加明確,海洋上的世界也就此蓬勃發展。透過海洋殖民地的開發、貿易活動的興起,物品能大量流通,不僅僅只在自己的國土上,增加經濟活動所帶來的利益。因此,各國紛紛想要分食這塊大餅,透過戰爭掠奪領土,爭相想要成為強國霸主。接著,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將人類歷史由勞力帶入了機械力,延伸出了工廠化發展。從工業革命更加確信,不見得要透過戰爭,才能成為第一強國。
放眼歐美大國,無論是葡萄牙、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霸權,或是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制度創立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等,這些強國的一一崛起都離不開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以及德國俾斯麥的改革等無不如此。而位於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身有超越的意識外,也都曾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所以,國家的強弱、以及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主要看領導人是否有長遠的眼光。
大國的興衰歷程,也是企業發展的最佳借鏡,企業要能永續經營與發展,一樣地須建立在領導人的眼光、人才的培養、制度的建立及即變革的推動上。然而更困難的是如何抓住時代的滾滾洪流呢?大國興衰的歷史能然值得繼續細細思量。
EMBA 102級 學生: 廖寶華
回覆刪除學號: 102218537
主題: 大國的崛起
1. 葡萄牙: 航海,因為香料貴,船堅砲利
2. 西班牙: 天主教 →國王企圖心,哥倫布→ 東航行→ 新大路,在全世界各重要的港口作支援
3. 荷蘭: 鯡魚→ 分紅,被葡萄牙管還要稅時反抗,給英國管更貴→ 自己管理 聯邦方式成立第一家銀行
行
4. 英國: 走向現代→ 基督教,發財的消息→ 在海上稱雄
伊莉莎白一世以海盜的方試開始,第一個親自環海
1588年夏天→ 無敵鑑隊 → 打共國
規變八
一世→ 英國→ 封建制度 大憲章→ ①君主不能奪人民權利 ②遵守的約定
莊園→ 封建
泰晤士河 再15分鐘敲一次大笨鐘,
議會→ 君主 白聽大街→倫敦→ 公部門聚集地
查理一世→ 君權神授 王在議會
王權→ 民權對 抗使英國海大 王在法下 1642年戰爭(英國內戰)
1688→ 議會的國王大
君主立室→ 國王→ 首相→ 光榮革命→ 第一個民主國家
☆ 重商☆ 使英國強大。 航海法使荷蘭失去海上霸權
第4集 工業 → 工廠→ 風、水車 動力
瓦特 →蒸氣機
↘6個子、合夥人倒閉→ 專利保護
瓦特快破,共同網羅世界人才給予專利保護
專利法→ 英國
牛頓開起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知識就是力量→ 牛頓 改變人們的思,水往下、太陽升起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裡 瓦特工業之父
生產→ 一個人從頭做到
工業革→ 一個人負責一部份,不斷的作
☆ 國富論:
經濟家 亞當斯密
共國成為世界工廠後進是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成為英國國
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後才進入自由貿易
維多利亞女: 18~82,都不做什麼
屠夫、麵包師給我們實物,不是他們仁慈而是滿足自己的私慾。
看不見的手
市場供需理論
競爭是自由經濟理論
第五集 激情歲月 激情與理想的國家
法國路易14,王權拿破侖
稅收分三個為等級:
第一、二級不要繳稅第三要工作且交稅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人權宣言)法國
自由、平等、博愛
路易14、文化、藝術等的薰陶,思想改變
沙龍、咖啡館→ 人們宣揚已見的地方
↘ 大的客廳→ 藝術家演誦
認識自己是人→ 法國大革命的內在功力
第六集 帝國春秋 德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技大國 德國: 38個邦國組成 英俄主持
德國→ 世界大戰 統一及強大
統一及自由的國家
關稅同盟→ 統一
先作
俾斯麦首相 鐵血宰相 學習教育
對國民素質的培養 是德國的強項
第七 維新日本 (百年維新)
商人地位上升 日本銀行 澀澤榮一
明治維新→ 失敗→ 西方生 與日生活不同(保守)
↘ 富國洗兵
伊藤博文→ 現代企業之父→ 澀澤榮一 義利合一
以論語為依歸
大日本帝國憲法→ 天皇獨裁 (軍國主義)
以國家主導經濟
三菱、住井
脫亞論一與列強為伍爭奪殖民地
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為長崎原子彈
100年後成為經濟成因
對內人民帶來幸福
對外世界和平安全的福旨
第八集 尋道圖強沙俄
土地最大,俄羅斯聯邦 10月起6個月的冬季
沙皇→ 彼得大帝
沙皇→ 西歐留學 拯救世界 東正教→ 羅馬雙頭鷹徽章→ 俄羅斯
瑞典、聖彼得堡→ 沙皇建的
女皇 第二個大帝的君主
農奴舊除→ 工業進步
第九集 風雲新途 蘇聯
女大帝→ 思想家
馬克期.列寧
斯大林→強硬手段→ 工業化
1929年 大蕭條
世界總統地1/5國家→ 俄羅斯
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戰
張嘉純102218542 EMBA 102級
回覆刪除從古至今,每個國家都想將自己的版圖擴充到最大,給人民最好的生活。西班牙、葡萄牙開啟了航海時代。正因航海的發達,造就更多的商業行為,也帶來各地貿易通商,因而英國成為了世界的經濟中心,各國為了生存經過戰爭,將版圖及航線擴張,以強凌弱,強占弱小國家,弱小國家為了生存也必須要侵占他人錢財等等。
十五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 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大國崛起有武力、掠奪、殖民最終還是化為灰燼。
我們應該吸取這些大國的經驗,這些前車之鑑,不要重蹈覆轍。
荷蘭的商業貿易,合理的制度與人民的素質。
英國光榮革命,工業時代的來臨。
法國尊重他人、思想自由,思想文化的滲透力。
德國重視教育、國民教育深根,培育優秀的國家未來的主人
翁。
美國主張人人平等、追求幸福的自由。
日本吸取西洋的精隨,將以修改、加入自己的文化、技術創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劉孟嘉2014年6月26日 下午14:00
回覆刪除暨大EMBA 102級
課目:策略創新-大國崛起心得報告
學號:102218526
學生:劉孟嘉
本學期有機會研修佘教授的課程,並且有幸能透過的老師介紹看完大國崛起這部影片,雖然時間不多,總算看完了11集,觀後感如下說明
一.影片主題:
主要介紹從西元1500年以後世界各國強權崛起與發展的歷程,歷經500年後的演進,大國掘起-包含9大強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探討其盛衰存亡的背景與結果。
二.內容&心得:
古書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文明的記錄最佳寫照,而從大國崛起的歷程中也不禁會聯想到企業是否也是如此;尤其是領導者的思惟決定國家或企業未來發展;相同的企業領導者的信念與魅力在前端也決定了企業發展的規模,在企業的誕生和崛起間,必須要有的前提條件-凝聚各方人才,整合有利資源、運用有效率的核心動力,勇往直前開疆拓土精神,並對外市場掌握先機,,逐次建構企業的發展方向。
在本集中葡萄牙是首先取得大海的領導權,尤其在恩裡克王子的強悍帶領下,創造了“陸地在這裡結束,海洋從這裡開始”的名言,為其人民首開了通商世界的航線,開創國民美好的生活。
思惟了大國掘起其實是有共同方向性的,首先一定是從百姓民生/物質需求的問題解決為起端,其次是專制制度的不合理,促使民心的反抗 ,需要進行改造 ,再來透過是經濟的發展與侵略,大國併吞小國,逐漸的強盛壯大,並依當時國情及時代歷史背景的需要加以國內核心競爭力,做出戰略性判斷進而傾國家社會力量全力支持及執行。
一個國家能夠興起成為當時代的大國並不難,但要能夠讓國力萬世綿延,實不容易,西班牙與葡萄牙算是當時最強之大國,但未有遠見去發展富國之工商業,僅仰賴殖民相互掠奪,當最終海權力量衰敗後,接踵而至,又走入大國侵吞小國模式。而英國、德國、日本、蘇聯亦有類似情況,在崛起過程中將累積財富轉用於殖民戰爭進行武力掠奪,並以軍國主義進行擴張侵略外侮,最終都將得不償失,一切成空。
三.思惟&省思
看完本片後,讓我個人以現在在集團子公司採購工作職位中為自主品牌進行策劃策略,有些許的思惟與省思;主要現在工作中的情境如同影片中的大國崛起模式,無不想盡各種方策為公司能在短期中,進軍國際市場去把自主品牌打響,提升形象,拓爭汽車銷售量努力,所以是要比一般已穩定市場的車業有不同的逆境與挫折需要去解決與對策,相對的困難度提增不少,是以思惟若要在時代滾動中維持不敗的立場,成為朝流尖端,就須不停的求新,求變,與時俱進,並能接納各家的建議與新知,這也是我來EMBA的目的。
這或許與經營者的「企圖心」有相當大的關係,領導者若能高瞻遠矚,才能使一個企業永保領先地位。
當然企業要強盛,永續經營的關鍵並非單靠財力或是策略經營,而是能在世界潮流的急速變遷下懂得拋下成見做「改變與創新」。
心得報告/大國崛起/102218509/李洺錚
回覆刪除大國崛起介紹和討論了這500年來,東西方九個國家是如何先後成為強國的關鍵因素。這九個國家,全部都是因為革新的政治經濟制度、民主的思想,都經歷了「現代化」的進程,才成為「大國」,對世界有所影響。大國就是強國,而強,就是富強,透過軍事的力量,九個大國都曾是侵略者,透過殖民、建立帝國、 開拓市場,從而達至財富、經濟上稱霸世界,所以崛起,就是成為世界霸主。
15-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地理大發現(劃時代的海上探險創新是了不起的,強大武力掠奪後的國家運作不是一個好的立業模式),17世紀 荷蘭資本的力量(商業立國的荷蘭給了世界突破性的商業運作模式),西元1688 英國工業時代的突破(工業時代的進步讓國家競爭力大大突破,但國家殖民地的發展策略似乎是可以再思考討論的地方,不管是誰都不可能一套方法打遍天下,處於巔峰的人永遠要思考突破下一步的方法才行),1789 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口號與目標,奠定了人權與法治社會的基礎,因為此法國創立多元的思想文化的衝擊),1871 德國統一(俾斯麥在關鍵時各推動國家教育的改革,提升人民素質與國家競爭的基礎),1868 日本明治維新(改革與開放是讓日本在國家競爭力中進步了,但倚靠的國家民族意識所推動的改革,並沒有淨化&進化,侵略與發展的關聯思維,註定發展中必摔一跤的結果),美國強權的誕生(自由開放創造了一個絕佳的競爭條件與環境,但是若沒完好的規範,一段時間總是會來個崩盤的局面)。大國的崛起興落,似乎都有其一定的脈絡可循(很多是因為不好…,想突破…,成功後又無持續改革創新…,終究又再次殞落),我想要維持一定的發展與競爭的力量,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持續的創新改革與自由開放是這些大國崛起並維持的不二法則。歷史也不斷證明,大國如果只為私利,最後必定埋下離開世界頂尖舞台的機會,不過機會是不斷會產生的,只要是能不斷自省的人或國家。500年的近代史解釋了多少個國家的盛衰,當然也可用來看企業的起落,我相信一個企業如果要一直存活,那它不可能不改變。企業要重視與培養人才就是要拉高最根本的競爭實力;如國家推行教育一樣。高度影響了格局,如果不能站在世界發展趨勢的高度,那國家永遠沒法在世界的舞台創立一個新的格局。一個國家要強大、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即:力量、知識、技術、體制等等。而這其中所有的一切都依靠一個最根本的動力“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缺少了競爭,社會發展會停滯不前。而一個企業如果缺少了競爭,則將會遭到市場無情的淘汰。
暨南大學 EMBA林志堅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28
報告人:林志堅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大國崛起
從現今大眾看待過去曾經為大國的國家從中定義其共同點;一、對外擴張的歷史;二、稱霸已知的世界、或進行殖民統治;三、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革命;四、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重大之變革或創新。五、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發生過重大影響。影片所介紹各時期的國家,基本上都具備上述的條件。相形之下,中國堪稱是個東方大國,但卻不能“入圍”世界大國之列,這值得進行探討?翻閱過去的幾百年間,中國幾乎不曾具備上述大國標準中的任何一條,而只是大國列強的蹂躪物件和殖民地。那麼,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學習西方、進而趕上或超越西方呢?中國有的發明不斷被西方國家運用在擴張版圖殖民統治等行為但中國卻沒有好好運用各項資源。有了這些發明只能說明中國的古代文明是輝煌的。是否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教育存在問題呢?無論過去或現在都值得省思。
中國的封建社會阻斷了中國與外的交流無論是經濟交流、文化交流這不爭的事實造成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遠遠落後西方國家;要急起直追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達成的;國家必須從做基礎的教育問題著手提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穩定並完成雄厚的基礎教育。
這幾十年來中國市場的開放造就了經濟快速的起飛各項硬體基礎建設如春筍般林立,經濟規模不斷的成長對全球經濟似乎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但這期間這些我們稱之為大國的領袖不斷的對中國提出負面的言論打擊阻止中國在世界版圖不斷地擴張但這是否能達到目的正嚴苛的考驗中國的在位領導者畢竟還是要回歸到稱之為軟體的"基礎教育"是否鞏固才能支撐這龐大的經濟體持續地被全世界認同視為大國
綜觀影片介紹之大國到目前仍是強國者的基礎教育體系與其他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這也直接的體現在目前全球經濟規模上;亞洲國家(日本除外)只能從事低附加價值、高勞動力、低產值的產業,許多高獲利的產業仍然掌握在各個大國手中;例如3C產業”GOOGLE、IBM、APPLE”;汽車業”BENZ、BMW、PORSCHE;銀行業”HSBC、Crédit Agricole、JPMorgan Chase;大國的崛起也孕育的各種產業的不斷興起及不斷延續這過程中除了一般可知的經濟行為但背後無形的是無數經驗的累績、人才思想的創新、社會環境等因素造就這一切的行為故此影片讓人了解大國不是曇花一現可促成必須經由時間淬鍊累積經驗創新行為及後人的檢視才能稱它為大國。
大國崛起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暨南大學EMBA 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45
學生:林純純
《大國崛起》是中央電視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西方九國為題材,探究這些世界性大國崛起原因。
六十年前崛起國家想要的是帝國,今日崛起國家想要的是市場。而占領市場秘訣就是擁有這個時代最核心的競爭力。競爭力的根源就是知識的力量也就是教育。良好的教育對提昇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非常重要,德國、日本與美國至今仍為世界經濟強國,紮實的教育制度為其主要原因,將分別論述如下:
德國工業強盛的關鍵因素,就是教育制度,學生接受教育的後期,有一半選擇職業訓練,其中又有一半選擇實習,15至16歲的實習生每週在工作場接觸實際訓練的時間,比在學校上課的時間更多;實習三至四年之後,幾乎都能夠取得全職的工作,德國的教育體制訓練了高技能的勞工,符合德國長久以來發展的製造產業所需;而德國的製造業根植於穩定、小規模的家庭企業模式長久以來都是德國經濟的支柱。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政府選擇率先恢復教育,集中社會資源支持教育並陸續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70年代高中教育普及化,直到20世紀末,大學教育也開始逐步普及,21世紀開始,日本將教育大眾化逐步邁向重點發展研究生教育,目標是要把研究生的人數從20世紀末的10萬翻增加至20萬,國民終身教育成為21世紀日本教育的新亮點,2010年時高等學校就學率為98%,位列全球第一,而大學就學率也高達45.5%。日本的識字率為全球之冠,達到99%,教育在日本為最基本要求,被政府和民眾所重視,形成良好的教育風氣,日本因此培養了大批人才,提高了日本國民的基本素質,是日本經濟從落後到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因素。
美國花在每個學生身上的費用是其它國家平均值的兩倍以上,而且校友和慈善家也經常向大學捐贈巨資,使其教育經費不虞匱乏,而該國的高等教育注重研究創新,在美國排名前100大的研究型大學,都有相當多的研究和創新,開放式教育讓美國高等教育的綜合性非常強,高等教育和市場緊密結合,每一個教育機構都在試圖滿足市場的需求,提供良好的職業教育,讓學生能掌握不斷學習的能力。美國開創了將學術界與產業界聯係起來的傳統,大學每年獲得的版稅和特許使用費超過10億美元,另外 ,美國率先引進市場化程度更高的高等教育模式,形成常春藤名校和社區學院在內的多元教育體系。
在這樣急劇變革的時代裡,台灣內部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升級」挑戰,如何去升級?我認為在各項改革中,以教改最為關鍵,因為教育關係到台灣是否能因為教育上的改革而脫胎換骨?還是讓下一代跌入人才素質低落的深淵?這之間的智慧與努力非常複雜,需要學術界堅持啟蒙的精神,讓台灣的教育能從鼓勵思考、培養判斷能力,發揮改革和導正方向,使台灣能在二十一世紀裡接受各項重大挑戰。
暨南大學 EMBA102級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10
報告人:李家榛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大國崛起
思想與科技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思想的改革,科技也只能局限在某一個階段,要提升需要很長的時間;而科技得不到進一步發展,思想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均是建立在人們思想的解放之下的。
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使人們的視野得到開闊,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思維上,從而又進一步反作用於思想,推動思想的革新。從大國興衰的歷史來看,不論是老牌的大國,如英國、法國,還是後起的大國,如德國、日本,都極大的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19世紀末期德國漸漸趕上了英法並超過了它們,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科技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於科技上明顯落後於德國,這可從一些重大的發明中看出。二戰後,日本和德國迅速崛起,都得益於兩個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如今,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依然掌握著世界的核心技術,正由於高科技技術的發展迅速,因而這些國家至今仍然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很難想像一個國家的繁榮崛起沒有科技的支撐會是怎樣,而這些科技的發展,必然要有一個支持它的政治體制。現在,隨著各國對高新技術的重視,不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都對科技的投入下了很大的功夫。然而我們與那些大國想比,還是隔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科技的發展,主要是靠國家的力量。當年日本崛起之時,很多企業的發展均源自政府的支援,當企業做大做強之後,政府又輔之以政策性的指導。
一個國家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在於人們思想的高度認識。由於骨子裡沒有切實際地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人們往往忽略科技在各行各業的作用。並且,許多人把一些資源花在一些無聊的但自認為很必要的官僚關係上。
思想文化、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一個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從長遠看,不是靠充裕的廉價的勞動力,而是取決於高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整體思想文化的提高。簡單具體來說,就是教育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教育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視的。目前這些發達國家的教育事業均比我國發達。教育對於一個國家的崛起,是長遠的推動力。
看完了影片,讓我學到許多歷史知識,而且十分發人省思,可以從問題疑惑中的迷思,慢慢找尋的興大國怎麼崛起和衰弱,而每個大國的崛起都和高科技開發、國家良好的制度息息相關連性的,而到二戰後興國中的經濟崛起,最後當然是呈現世界和諧的局面,了解到戰爭的苦楚與無情。
我相信對於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於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國崛起
回覆刪除心得報告/102/張鈺萱
在不同的時期,只有那些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確戰略判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片中呈現出跌宕起伏的大國命運同樣令人深思:有的因爲走上戰爭道路而削弱,有的因爲缺乏進取創新而退出大國行列,有的至今保持較強生命力。
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講述,鞭辟入里的強國之路透析,意味深長的大國興衰歷史回望,理性和激情相互激盪,歷史和現實兩相比照,九個大國不同時期的獨特發展軌跡勾畫出五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又對大國崛起曆程進行深刻辨析,獨辟蹊徑而令人耳目一新。
以經濟發展與崛起視角,探討與分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規律與一般經歷,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列強如何從容地立足於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發展之路?500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歷史軌跡背後,暗藏著哪些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
一、創新精神
17世紀時,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繼荷蘭之後,英國通過推行自由貿易,建立起全球市場,並逐步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當這種模式的弊端,引發社會危機的時候,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預的手段。從此,“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交相作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市場經濟模式的認識。歷史向我們證明,一個國家如果不創新,不努力地迎接變化,就會在原地踏步;而只有敢於冒險,接受新事物,不斷創新,才會在世界舞臺崛起。創新需要的就是鼓勵創新精神。如果不鼓勵創新精神,就不會有創新。
二、思想文化力量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
《大國崛起》的學術指導錢乘旦教授認為,法蘭西之所以至今依然是世界舞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因為有了對文化、思想的尊重,才塑造出獨特的法國精神,從而鑄造出這個國家的獨特個性,至今仍以其卓爾不群的文化影響力,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些經驗教訓無疑為今天的大國,或者即將成為大國的國家提供了參考,正如央視二套總監郭振璽所說,一個國家要成為大國,除了“硬實力”,還應強調“軟實力”的結合。一個國家外部力量的崛起,一定是它內部力量的外延。
一個國家內部力量的強大,正是來源於它的文化創新。
暨南大學 EMBA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18
報告人:楊玉瓊
教 授:佘日新 教 授
主題:大國崛起
個人認為,《大國崛起》紀錄片是以相對客觀的角度來對歐亞九大國的政經發展進行敘事,片中不容易看到太多由中國出發的傳統觀點或自大,更多的是對於這九大國家及其發展過程的欽佩與仰慕,逐步回顧這五百年來九大國家發展的歷程,然後進一步探討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
這些九大國家所共有的因素有:重視視科普和教育、與國情相應且高效率的政經制度、善於模仿卻又能走出自己的路、以及對於現代化進程的重視等。近代以來,隨著全球化的興起,成功的國家對於國際間的互動變得更為看重;但另一方面,當各式各樣的國際組織方興未艾時,區域化所帶起的地域性組織,也為了近代國家的發展模式提供了另一種註腳。
看完影片後,理所當然的思考「台灣是否能成為第十,或逐步排近大國崛起的行列呢?」或許除了完善的政經制度外,人民的素質與支持、領導者的高度和態度,才是真正決定了我國日後的發展、甚至崛起與否的最大因素吧
102218511 賴明斌 大國崛起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近代強國的崛起,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經濟上佔上風,二是內部有很好的制度,近代史上最早崛起的國家,主要是一些海洋國家,他們靠著海洋貿易先起來了,實現了Adam Smith所說的“國富論”,但能否維持這種“國富”,則要取決於內部的制度,近代以來,那些比較長期地維持國力富強的國家,即使尚未實行完全的民主,也至少有憲政和法治,內部秩序比較清楚,換句話說,強國都是由內到外,絕對不是僅僅靠有錢,就能發展起來的。
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Watt、Newton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為出身地微的Newton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像的,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為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Watt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改革體制是關鍵,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大炮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國門,這和中國的情況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制的僵化,改變國體為天皇掌權的君主立憲制,當中國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內醉生夢死的時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天皇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目的作出了脫離亞洲,與歐洲列強為伍的明智選擇,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夥伴,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己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鑒。俄羅斯的改革和日本類似,沙皇親自到歐洲留學,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實現了自己富國強兵的目的,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後,為自己的工業化和對外擴張提供了充足的勞力和兵員,讓自己成為歐洲事物的最後仲裁者,改革體制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本來是俄羅斯改革體制最有力的推動者,可當改革到一定階段時,改革必然觸犯到這些人的利益,此時他們都同時不約而同成為改革的反對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國家幾十年改革的成果。
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重視教育和科學研究這兩項是崛起的基本條件,大國崛起裡敘述用德國,日本,蘇聯的經驗,強調國家必需要統一,用國家力量集中資源調配的重要性,這三個國家有一個共通點,都是發展起步較遲的國家,集中資源的確可以在短時間內追上其他國家,可是英國,美國,荷蘭,走的是一條截然不同的崛起之路,他們沒有可以追趕妨效的對象,崛起全靠制度和科技的創新,而創新的果實只能生長在自由的土壤。
暨南大學 EMBA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35
報告人:林俊彥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大國掘起
『大國掘起』這一連串的史記影集是我從前未曾接觸過的記錄片,這一部大國掘起的影集記載了近500年來,九個國家運用不方式擠身到世界強國之列,每一個國家透過不斷的對外探索找尋新的機會點,而這些不斷創新突破現況的作法正是這些國家由小國邁向大國的主要道路。而會接觸到這些影集也緣起於研修國立暨南大學EMBA的學程的一門學科”策略管理與創新”,這門學科的講課教授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佘日新 老師,佘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策略管理與技術創新時常讓人耳目一新,由其是這一齣『大國掘起』更是讓人探討經營策略、營運管理與創新突破非常值得參考的影集。
公元1206年前,成吉思汗以征服者的姿態,在地球上僅有的百分之三十的陸地上進行攻城掠地,完成橫跨歐亞版圖成為一時的霸權強國。三個世紀過去後中國仍在局限在陸地上爭的你死我活。而西班牙與葡萄牙開始了海上版圖的探索與拓展,在兩個國家的競爭之下加速了航海技術上的研發與限制上的突破,在強烈的企圖心以及在航海技術上取得領先的決心,透過無比的勇氣挑戰未知的海洋,終究使其兩個國家分別發現好望角及新大陸,並為國家帶來龐大的商機與新的殖民領地。此外更開啟了海權強國時代的來臨。在西班牙與葡萄牙兩個國家稱霸海權之後,憑借著國強民富的觀念之下,兩國開始耽於安逸與富庶,在航海的技術的研發上開始呈現停滯的狀況。在幾次的爭戰中因過度自信而導致失敗,此時正給了荷蘭一個掘起的機會,荷蘭在困頓的環境與有限的資源之下,憑藉海上貿易的經驗創造出靈活的商業模式,開始了荷蘭小國大業的海權時代。荷蘭人透過補撈漁業、漁業的加工以及豐富的海上交易的經驗促使國家邁向致富之路。同時也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並建立起獨特的經濟制度,讓世界各地的資金都匯流到國內,這樣的經濟規模讓荷蘭終究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與海上第一強國。在各國競相追逐海上霸權的同時,遠在西方的英國正開始為了探索自己的國家政治體制,在現行的王權與民權角力之下,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在民主化的觀念引導之下為國家注入了一股斬新的動能,這股新的動能不但徹底顛覆英國舊有的思維模式,並激發起狂風暴與般的的革命,這股具備民主化與現代化的思潮為英國創造出非常好的經濟條件與環境,同時也為後續而來的工業革命殿定非常好的基礎。英國在不斷研發的情形之下首創出專利權的保護機制,同時也發明了蒸氣機,在種種工業革命與創新的環境下,正式帶領英國導入工業化的會社。就在英國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展開之際,在法國方面也結束了400年之間到處爭戰的歷史,在法國思想大革命的影響之下,法國建立起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並以斬新的思維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博愛的憲政體制、並且透過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創立的經濟聯盟,憑借著經濟的優勢讓法國衍然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德國所位居的地理環境破使德國常須面對分裂與統一的問題,德國統一時對其工業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再則德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促使國家設立國民教育制度與大學體制的創舉,然而德國過於自信於經濟與教育的快速成長,與軍國主義的思維的影響下策動了兩次的世界級的大戰。雖然德國統一後在世界的舞台後來居上,但也因為幾次的戰事讓德國的國力嚴重耗損,也因為戰爭再度讓德國分裂東德及西德,東德和西德則分別成為實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國家。在亞洲的一個國家日本,在見識過西方現代化文明之後,亦開啟了明治維新的運動日本派出使節團到歐美各國考察學習,藉由歐美各國現代化的模式日本開始了國家工業化。日本藉著改革與開放是讓日本擠身世界強國之列。 從十八世紀起,由沙皇強勢主導改革之路,開始走向強國的道路,但由於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社會主義立足之地,帶著濃厚的理想色彩,加上外有第一次的世界大戰,內有十月革命,內外交迫的時空背景下,這個在傳統與現代中間徘懷的民族逐步形成特有的制度與文化。蘇聯的誕生,它選擇走一條以前沒有人走過的路,在1929年大蕭條,全球經濟大重創之際,蘇聯的計劃經濟,適時為它的祖國注入一股活水,以奇蹟般的速度,建構一個足以和資本主義美國抗衡的工業化國家。最後一個的大國也就是現今的世界強國-美國。美國透過一次的南北戰爭統一了整個國家,中央政府積極的民主化與現代化的推動下,在科技方面以全新的科技技術與研發能力作為國家的核心根基,在經濟方面則建立自由貿易市場吸收全世界的資金這樣快速的成長最終墊定了美國成為二十世紀的第一強國。
在大國掘起的影集中每一個國家興盛的方法,並沒有一定的模式與邏輯,每個強國都是以獨特創新的方法躍升成世界的大國,但在躍升大國的背後也似忽看得見每一個國家都是為求經濟面的突破,科技面的創新以及現代化體制的建立透過不斷的提升與改變的脈絡。在臺灣方面的限制條件雖然非常多,不過可以歷史為借鏡,運用中國人智慧與特殊的文化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全力的發展技術與不斷的擴展經濟規模,這將會為臺灣帶向不同的格局,亦可在某個領域中成為世界強國。
EMBA102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34
學生:游佳雯
主題:大國崛起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1.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
2.初歩形成:工業革命
3.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
形成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新航路的開闢及地理大發現:
原因:
1.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經濟根源)
2.《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追求黃金(社會根源)
3.與東方直接貿易,獲取高額利潤(商業危機)
4.歐洲各國的君主強化王權,積極擴張(政治原因)
5.傳播天主教(宗教原因)
6.客觀條件(造船和航海、指南針、天文地理知識)
影響:
1.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貿易中心發生轉移
3.西歐國家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4.逐漸形成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
5.人類由分散走向整體
6.證實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過程:
1.葡萄牙向東《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到非洲好望角(1487)、瓦斯科•達伽馬到達印度(1497-1498)》
2.西班牙向西《哥倫布到達美洲(1492)、麥哲倫環球航行(1519)》
新航路的開闢對人類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
有人說它是世界市場聯繫之路,有人說它是人類文明交流之路,
也有人認為它是殖民掠奪之路,以及人類思想震撼之路。
1.世界市場聯繫之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人類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成為一個聯繫緊密的整體。
3.殖民掠奪之路:西方國家開始對外殖民擴張,最終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
4.思想震撼之路:《地圓學說》衝擊了神學理論。
EMBA102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12
學生:郭智達
主題: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是一部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不可能只是單一的因素,卻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像是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後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影片中,從歐洲伊比利半島的葡萄牙、西班牙開始,一路橫越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然後暢述橫跨歐亞的俄羅斯,以及亞洲強權日本的崛起。但對台灣人而言,我們從來都不是強權,從土地面積、人口數,甚至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台灣都無法與這些強權相提並論,但歷史的轉折,常常在主事者的一念之間,看完這部影片,很多國家都是可學習和警惕的借鏡,我們有欷噓,也有從中學習生存之道的點滴。
看完了影片,讓我學到許多歷史知識,而且十分發人省思,可以從問題疑惑中的迷思,慢慢找尋的興大國怎麼崛起和衰弱,而每個大國的崛起都和高科技開發、國家良好的制度息息相關連性的,而到二戰後興國中的經濟崛起,最後當然是呈現世界和諧的局面,了解到戰爭的苦楚與無情。
我相信對於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於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
心得報告:大國崛起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17
學生: 江書蘋
不管目標多麼遠大,只要一個意念,就可以奮力到達你所想的那個地方!
來自歐洲的航海家們,用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
用雄心壯志劃破了海洋幽藍的平靜氛圍,裝載著貿易和武器,在追求財富權勢
的鼓盪中,啟動了大國的各種不平凡的旅程。
崛起中的大國,都是因為它內部的國家制度的健全。我想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國家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展開的一種表徵。各種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取決於產生文化的強盛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從上而下由國家發起和實現的。有些強國主要是由社會來推動的,動力來自於社會。
成為大國的原因,或許是一個無法有詳盡的答案。在不同的時期,只有那些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確戰略判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成為歷史上的令人驚嘆的歷史故事。
在現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閃耀著另外一個智慧的選擇—就是區域一體化的合作。這種選擇,既有經濟利益的驅動,也有政治、安全和戰略因素的考量。當全球市場把世界緊緊聯結在一起,大國之間的互動、合作和依存關係開始增強,具有歷史眼光和戰略智慧的國家開始做出理性的判斷:無論是崛起為大國還是維持大國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種依靠戰爭打破原有國際體系,依靠集團對抗來爭奪霸權的老路。如果沿用傳統大國的思維方式來構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實際的征服幻想來魯莽從事,都將是一種時代的錯位。
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基本主題。沿著這條新路,人們開始表達新的願望,尋求新的答案:當今世界,究竟什麼樣的國家,才稱得上是大國?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大國?我想一個國家的體制應該適合那個國家和人民的情況,應該是那些能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的國家。
大國崛起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暨大EMBA 102級 學號: 102218532 程寧
該片共12集,主要講述15世紀以來在全球競爭中9個領導性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崛起的歷史。
此影集是一部製作用心,內容扎實的記錄片,很能引人思考。
荷蘭是令我印象比較深的一集, 荷蘭是完全以商業考量為最重要國家,
曾經伊莉沙白女王代管荷蘭, 又首創荷蘭東印度公司, 用國家成立公司,
全民入股, 來從事商業活動, 打下一片天, 荷蘭地小先天不佳,
卻曾有過如此輝煌的時代,很值得台灣學習。
看蘇聯這一集就很不一樣, 二次大戰後的國際現勢是美蘇稱霸的局面,
連參與的英國都還算不上有多大的權勢,且看了才了解當年台灣的十大建設,
十二大建設,其實都帶有蘇聯計劃經濟的色彩,不知是否為蔣經國總統
留俄的影響?
另外在蘇聯計劃經濟快速走向現代化,成為軍事強國,也還是輕輕帶過在
全力發展軍事工業下所造成的民生經濟的匱乏與缺失。
經濟高度成長的背後,一個空前的危機在悄悄成形,隨時可能引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百業蕭條,美國卻在享受戰爭帶來的高度經濟景氣,
渾然不覺自由市場經濟巨大的缺陷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一九二九年十月底,華爾街股票瘋狂下跌,引爆了全球性的經濟大恐慌,美國人瘋狂抽回在市場中
的資本,擠兌現象使美國各大銀行紛紛倒閉,連帶使整個國家生產停頓,
饑荒席捲整個美國,也影響了全世界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這種大蕭條的情形
直到小羅斯福總統推動「新政」才獲得改善。小羅斯福借鑑蘇聯計劃經濟模式
的成功,在自由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中又加入了政府干預這隻「看得見的手」以平衡自由經濟所帶來的缺失,至今這種方式仍被世界各國效法。
最後結篇中,強調了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也提到現今局勢不再以戰爭為達成強權的目標, 經濟才是現在國家一較高下之所在,而大國也一定要以和平方式才能長長久久。
暨南大學 EMBA 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30
報告人:李萬結
教 授:佘日新 教 授
主題:大國崛起
地球是平的!但在西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引發的海權時代開始,揭開了國家間相互殺戮、競爭、殖民,並透過政治、經濟、文化、工業、科技等各領域的發展創新。大國崛起是一部回顧 500 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不可能只是單一的因素,卻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像是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後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影片中,從歐洲伊比利半島的葡萄牙、西班牙開始,一路橫越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然後暢述橫跨歐亞的俄羅斯,以及亞洲強權日本的崛起。但對台灣人而言,我們從來都不是強權,從土地面積、人口數,甚至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台灣都無法與這些強權相提並論,但歷史的轉折,常常在主事者的一念之間,看完這部影片,很多國家都是可學習和警惕的借鏡,我們有欷噓,也有從中學習生存之道的點滴。看完了影片,讓我學到許多歷史知識,而且十分發人省思,可以從問題疑惑中的迷思,慢慢找尋的興大國怎麼崛起和衰弱,而每個大國的崛起都和高科技開發、國家良好的制度息息相關連性的,而到二戰後興國中的經濟崛起,最後當然是呈現世界和諧的局面,了解到戰爭的苦楚與無情。
我相信對於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於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我們不知道 21 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暨南大學 EMBA 102級 -大國崛起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級學分班
報告人:江明政
這學期的策略管理和【大國崛起】會有何關聯? 很好奇為何老師要我們看完這十二集後再寫一份心得報告,看完後卻也讓我感覺自己的知識淺薄和渺小,要成為大國的一份子我們沒有任何積極崛起的策略可言,只停留在自我內耗而已。
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啟了15世纪航海冒險時代,在國家力量支持向海外拓展的策略,卻是奠定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海上的霸權,也因此讓人類對世界有了完整的地理大發現。開拓者也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國家勢力,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國在累積國家財富後確沒有積極發展工商行業,而將所有專注力放在宗教(天主教)上,最後帝國很快由盛轉衰。
小國荷蘭因地處海潮濕地和湖泊上,發展出獨特的海上轉口貿易,進而讓荷蘭商人開創了人類商業信譽的雛形,金融和商業上的創新讓荷蘭商人日漸富有,進而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和海上強國。
因打敗了當時海上強國西班牙讓英國快速的崛起,在強而有力的君主制度和女王伊麗莎白支持海洋探險和貿易的鼓勵,帶領英國崛起輝煌的時代。在寬容的社會環境下為英國的經濟開啟了一扇窗,隨著英國的工業革命,並奠定了英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英國殖民開始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需求大過供給,百業興起,以紡織業為例,為了能更快速地滿足大量的需求,激勵了發明創新和。進而成就了英國在發明、生產、貿易、科學上領先世界,並奠定了英國成為日不落地國。
因國王路易十四的親政使得法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時代,法國大革命使得君主專制下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產生了重大的衝擊。為了成為歐洲的霸主法國積極發展國家工業化、兩次世界大戰、戴高樂自由法國的凱旋和獨立工業的專注上,使得法國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大國之路。
德國在歐洲大陸中部使終處於四分五裂的邦國,不像是英國、法國的統一的民主國家。在法國大革命思想的引導下,開始了統一與自由的國家。
因高度對國民素養的培養,並以此做為國家振興的基礎,這也讓德國後來成為世界科技大國最重要的一環。
日本百年維新打開了與西方世界的接觸,進行國家改革引進西方新知,因此日本在經濟、軍事實力日漸增強。日本的野心開始對外侵略,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展現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在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本也積極的學習西方科技,因此日本的經濟快速成長,甚至開始了經濟侵略另一種的世界戰略。
為了向歐洲大國看齊,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的好卷學習以及強硬的手段和社會變革,嚴重的衝擊俄國內部要往西方科學或是傳統發展。積極發展工業革命使得一個守舊的國家進入了改革之路,但也衝擊著俄國傳統與西方科技的矛盾心態。
十月革命實踐了社會主義的誕生,從一個貧窮的農業轉變為工業大國。共產主義的戰略思想與實行使得俄國工業經濟起飛,優先發展重工業,進而奠定了俄國的崛起。
清教徒新大陸的拓荒者,開起了美利堅眾合國。殖民地的獨立戰爭成就了新國新夢的誕生,經過了南北內戰國家的統一,國家經濟、科技快速起飛迅速發展,短短幾十年美國在二十世紀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美國開啟了資本主義時代,但是相繼出現企業的壟斷、大財團壟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的嚴重問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形成強烈的對比,勞資互相對立問題,使得美國重新開始思考資本經濟開放過度的模式。
<> 大國的戰略或策略確實是要成為比別人更早一步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大國的興衰可從歷史看出端倪,學習、開拓的視野、結合民族凝聚力、認同感、高度重視對國民素養的培養,並以此做為國家振興的基礎,建立和諧政治經濟制度,才能成為另一個大國崛起。現今台灣的發展只停留在族群、團體的對立內耗,反觀韓國的進步,台灣向下沉淪,蔣經國總統的遠見和策略何時再現?
台灣加油再加油 !!!
大國崛起
回覆刪除暨南大學EMBA 102級期未報告
學號:102218531
姓名:許瓊文
緣起15-16世紀葡萄牙人為突破阿拉伯商人壟斷於是展開了反擊,為自己尋找出路。由於受葡萄牙人的成功的影響,它的鄰國西班牙也開始了海洋的探索。所以成功會吸引人去複製,而困境會迫使人面對並激發起創新的想法。
至於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這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雖有不的時代背景及成功的因子,但其共同的因素。就是它們都善於模仿別國的成功模式,並在國家主導之下積極快速執行,但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還是要有自己國家無法取代科技或是能與他國相互合作的優勢。
內文如下:15-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地理大發現(劃時代的海上探險創新是了不起的,強大武力掠奪後的國家運作不是一個好的立業模式),17世紀 荷蘭資本的力量(商業立國的荷蘭給了世界突破性的商業運作模式),西元1688 英國工業時代的突破(工業時代的進步讓國家競爭力大大突破,但國家殖民地的發展策略似乎是可以再思考討論的地方,不管是誰都不可能一套方法打遍天下,處於巔峰的人永遠要思考突破下一步的方法才行),1789 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口號與目標,奠定了人權與法治社會的基礎,因為此法國創立多元的思想文化的衝擊),1871 德國統一(俾斯麥在關鍵時各推動國家教育的改革,提升人民素質與國家競爭的基礎),1871 日本明治維新(改革與開放是讓日本在國家競爭力中進步了,但倚靠的國家民族意識所推動的改革,並沒有淨化&進化,侵略與發展的關聯思維,註定發展中必摔一跤的結果),美國強權的誕生(自由開放創造了一個絕佳的競爭條件與環境,但是若沒完好的規範,一段時間總是會來個崩盤的局面)。大國的崛起興落,似乎都有其一定的脈絡可循(很多是因為不好…,想突破…,成功後又無持續改革創新…,終究又再次殞落),我想要維持一定的發展與競爭的力量,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持續的創新改革與自由開放是這些大國崛起並維持的不二法則。歷史也不斷證明,大國如果只為私利,最後必定埋下離開世界頂尖舞台的機會,不過機會是不斷會產生的,只要是能不斷自省的人或國家,500年的近代史解釋了多少個國家的盛衰,當然也可用來看企業的起落,我相信一個企業如果要一直存活,那它不可能不改變。企業要重視與培養人才就是要拉高最根本的競爭實力;如國家推行教育一樣。高度影響了格局,如果不能站在世界發展趨勢的高度,那國家永遠沒法在世界的舞台創立一個新的格局
102218507 翁瑀
回覆刪除大國崛起 心得報告
該片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西方九的國家為題材,解讀15世紀以來這些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而大國崛起的原因有什麼共同點呢?這九國說明了其中的一些答案:
一:對外擴張的歷史
二:殖民統治史
三:資產階級革命史
四:工業、科技、文化、軍事和社會方面的改革史
五:對世界近代發展有過重大的影響
目前世界正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中,資訊革命是當前的標誌,只有擁有科技創新的能力,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提升國家整體的競爭力,達到和平崛起的目標。
創新能力是目前科技水準的體現,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就看我們是否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目前,我國正處在科技創新的新階段,創新能力將成為各個企業主市場競爭的法寶。因此,只有我們不斷的增進核心技術的研發,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台灣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暨大EMBA碩士在職專班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06
姓名:黃碩甫
【大國崛起心得報告】
《垓下歌》如此描述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在亂世群雄中他脫穎而出,成為西楚霸王。最後卻在楚漢相爭中輸給了老粗劉邦。在用人方面:項羽的疑心重,他對人都不太信任,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打天下基本都是自己單槍匹馬。因此他身邊的謀士將領一個個離他而去,例如幫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的韓信因為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轉而投靠劉邦的麾下。而劉邦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對於項羽的人才凋零,劉邦麾下人才濟濟。在與部下酒宴慶功劉邦說:朝堂上定好計謀,就能指揮千里之外的軍隊打勝戰,在這方面我不如張良;鎮守後方,安撫百姓,保證前方軍隊的糧食供養,在這方面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這方面我不如韓信。他們三人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豪傑,我能信任他們,放手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能,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原因。項羽只有一個謀士范增,卻不能信用他,這就是項羽失敗的原因。在策略方面:章邯帶了二十餘萬大軍去投靠項羽,結果項羽擔心秦軍不聽指揮下令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活埋於新安城內,寒了天下欲降將士之心。率兵西進,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朝王宮。而劉邦進入關中就與百姓約法三章,久受暴政苦難的百姓立刻毫不猶豫的統統倒向劉邦那一邊,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格局方面:項羽肚量小。手下勸項羽說,關中是個稱霸的好地方,有地利天險。而項羽卻一心想回江東,還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於是手下就諷刺他沐猴而冠,他一怒之下就把那個手下扔進大鍋裡煮了。鑑古知今想成為崛起大國1.人才2.策略3.格局。
大國崛起紀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歷史上九個當時主導世界的國家興衰更替的故事,並且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葡萄牙14~15世紀由恩理克王子開啟海洋時代,為了避免陸地交易受到壟斷,從海洋找到出路並且依靠海權的迅速崛起。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廣納人才,重用不為葡萄牙賞識的航海家哥倫布,為西班牙開啟了海洋世紀之航,讓西班牙成為海事強權。小國大業的荷蘭,由商人治國,一個人口僅約150萬的小國確能在商人追求最大利益之下,成為17世紀海上第一強國。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成立東印度公司進行募資,建立銀行等等商業制度。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數學哲理、萬有引力、及三大運動定律,開啟工業革命的大門。1765年瓦特的蒸氣機揭開工業革命的序幕,1776年亞當斯密提出國富論,建立英國自由主義經濟模式。1815年英國威靈頓打敗法國拿破崙,工業先聲的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法王路易十四1661年實施絕對君主制,人民長期受到專政壓抑再則受到思想家盧梭、伏爾泰等啟蒙運動,終於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頒布人民和公民權宣言17條,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倡導自由、平等、博愛,成立國民議會,這些民主思想日後既深且遠影響整個歐洲。德意志聯邦原本分裂成許多小國,重重關稅影響內部貿易及國家競爭力,李斯特倡導全德關稅同盟,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1871年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德國,成為與英法抗衡之強國。1867年~1868年日本澀澤榮一遊學歐洲並參觀法國的萬國博覽,19世紀60年代的歐洲,正是資本主義工業化突飛猛進的時代,博覽會陳列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產品,從蒸汽機車、工業用車床、紡織機到教學醫療設備,無一不讓澀澤感到萬分新奇。澀澤榮一從法國巴黎萬國博覽會帶回來的工業革命新思維,促使日本開始派出使節至歐美各國學習。並向當時強國德國學習由國家來主導工業發展。大久保利通自稱為東方俾斯麥,隨後開始一系列日本工業發展。1917年蘇俄列寧發動十月革革命,新經濟政策解決農民問題,恢復自由貿易。繼任者斯大林採取強硬手段加快工業發展,並於第一個五年計畫,指令性計畫經濟推動下使工業總值大為增加,接著第二個五年計畫,適逢美國經濟大蕭條並擴及歐洲,厲行社會主義的蘇維埃避開危機,吸引了歐美人才移居蘇聯,將蘇維埃推升至歐洲第一、世界第二。1620年英國清教徒的五月花號來到自由宗教聖地北美大陸,簽訂公約成立自治團體。在英國一連串稅賦壓力下,逼迫殖民地反抗發動獨立戰爭,並於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成立美利堅合眾國,倡導人人生而平等。1787年第一部成文憲法,是經濟憲法對專利也有保障,全國性銀行、股份有限公及交易所陸續出現,也吸引歐洲人才移民帶來工業化。1860年林肯總統當選,歷經南北戰爭,美國成為真正統一的國家,在知識產權、保障發明塑造創新環境,愛迪生發明電力促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的自由經濟出現了各種問題,『進步運動』催生了世界上第一次反壟斷法,源源不絕的科技發明,以及創新的流水線生產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推動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大國崛起」的影片,就是昭告世界21世紀來臨,中國即將崛起成為大國。從過往500年歷史雖然九大國其崛起的歷史、背景都不盡相同,但促使這些大國崛起,確有幾個共通點值得華人借鏡:
1. 人才:再強的領導者獨木難撐一片天。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重用哥倫布,開啟了西班牙的海洋時代。英國首相丘吉爾有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莎翁的作品提升了 英國的人文精神,而牛頓的力學定律則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國富論》中”看不見的手”更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政策—自由經濟。伏爾泰被尊為「法蘭西思想之父,法國啟蒙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作家。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替日本創立了許許多多企業,奠定了日本產業發展的基礎。
2.策略:斯大林為了挽救俄國的經濟,以國家干預自由市場推動第一期及第二期五年經濟計畫,他採用以農業支持工業,並借重戰後德國專家協助工業發展,改革過程他始終未放棄農業,斯大林使用工業生產的拖拉機等等農機,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這種工業及農業正向循環力量加持讓俄國脫胎換骨。但同樣是國家干預自由經濟中國1958年8月底,北戴河會議確定當年鋼産量翻一番,隨後很快形成全民大煉鋼的局面。不切實際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衝擊了輕工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積極性。
3.格局:美國林肯總統面對黑奴問題所引起的南北戰爭,始終堅持解放黑奴政策,當時北方重工業南方重農業,南方因為需要黑奴勞力反對解放黑奴,但林肯總統不為所動,因為他的思維格局夠寬廣,深知侷限種族差異將妨礙美利堅共和國未來的發展。這種格局讓今日美國成為民族的大熔爐大和解,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不正是黑人嗎?美國從建國開始終堅持種族開放政策,吸引世界不同種族人才的湧進,帶來了科技創新,這種獨特的多元種族團結凝聚力逐步推升美國至列強之首。
暨南大學 EMBA102 期末報告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46
報告人:邱乾福
教 授:余日新
本學期經由公司的力量、華爾街和大國崛起讓乾福了解到本身職業之外的見識與經驗,一個公司的成長與維持除了本業的核心能力外也需要靠財務的穩定運作、一個跨國公司的成長和維持更需要國際金融市場的操作,而該公司於其本國內部的政治環境與制度創新是否能支持其公司布局於全球市場的能力呢 ? 而其中所包含的精神也就散佈在這三部影集當中。大國崛起主要是講述這五百年來大國演進的歷史,敘述著九大國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荷蘭在成為大國之路上的演變。那麼一個國家該如何成為國際中的大國,或是大國該如何維持大國的地位呢?本影集中提出了三個要點(一)重視文化的力量(二)體制的不斷創新(三)超越國家利益的區域經濟體結合。轉頭思考我們的祖國台灣如果我們越了解自己在國際中的地位,我們將能更清楚的做出更正確的調整。不斷的提升這三點中的努力,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是不是能更清楚知道了我們國家的方向。世界、國家、社會、公司、組織、一直到個人也將適合這樣的發展邏輯、定位自己、定位組織、讓我們日益茁壯。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於7/2前完成上傳所有報告,再請各位同學幫忙傳遞訊息。
回覆刪除暨大EMBA在職專班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12
姓名:郭智達
大國崛起是一部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不可能只是單一的因素,卻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像是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後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影片中,從歐洲伊比利半島的葡萄牙、西班牙開始,一路橫越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然後暢述橫跨歐亞的俄羅斯,以及亞洲強權日本的崛起。但對台灣人而言,我們從來都不是強權,從土地面積、人口數,甚至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台灣都無法與這些強權相提並論,但歷史的轉折,常常在主事者的一念之間,看完這部影片,很多國家都是可學習和警惕的借鏡,我們有欷噓,也有從中學習生存之道的點滴。
看完了影片,讓我學到許多歷史知識,而且十分發人省思,可以從問題疑惑中的迷思,慢慢找尋的興大國怎麼崛起和衰弱,而每個大國的崛起都和高科技開發、國家良好的制度息息相關連性的,而到二戰後興國中的經濟崛起,最後當然是呈現世界和諧的局面,了解到戰爭的苦楚與無情。
我相信對於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於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報告人:王育誠
回覆刪除大國堀起報告:
葡萄牙、西班牙崛起和走向衰落的的重要因素:
崛起因素:
A.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B.開闢了新航路
C.進行了海外殖民掠奪
D.勇於探險和開拓的精神
衰落因素:
掠奪來的財富沒有轉化為資本主義。
荷蘭取代葡萄牙成為大國的經濟原因:
A.對外貿易的發展,成為“海上馬車夫”;
B.組建大型商業公司,加強國際競爭;
C.銀行信貸業的發展,吸引各地資金,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英國崛起除經濟原因外,有更深層次的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
A.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君主立憲制)。
B.並不斷改革,擴大民主範圍。
發明:
A.牛頓力學的創立,瓦特改良蒸汽機。
B.史蒂芬遜發明火車、機車。
C.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
新航路的開闢與早期殖民擴張的關係,
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所產生的影響?
A.新航路的開闢為早期的殖民擴張創造了條件。
B.新航路的開闢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C.殖民擴張和掠奪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途徑。
D.二者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
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決定了這些國家的殖民擴張政策,
這一政策決定性地影響著國際關係。
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對殖民地的掠奪和屠殺,
迎來了工業革命,這一進步是建立在殖民地的鮮血與枯骨之上,
東西方國家的歷史進程明顯地區分開來。
學生:黃元新
回覆刪除學號:102218544
看過了大國掘起,由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到美國以及最後的結尾的大陸?世代的變遷各有其背景和利基。國家的興起時間的快速,需求的條件也更快。從一開始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小型國家能夠靠著掠奪等財務來富強國。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的興起,靠著自己的國家市場周遭市場的興起而發展。美國的興起則是因當時殖民地的遠離了戰場。而保存了實力,國家的興起,各有不同的背景。但是大國之興起更迭也如同影片一樣。
從運氣的掘起,到美國的掘起,影片最後的中國大陸。可以看出老師課堂上說的策略的流向,經過地的獲益者。同時市場的擁有者如何去運用,則能否成為下一階段的大國。而台灣的彈丸小國的我們,身處此地。我們更應學習了解大局的流向在那,為我們自己及國家開創自己的天地。而非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