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2014公司的力量報告區

請各位暨大EMBA同學在此區上傳心得報告。

44 則留言:

  1. 暨大 EMBA 林世庸 102218504 公司的力量
    The power of company is a ten episodes tv documentary film made by China central tv station 2009.It was broadcasted on China central tv station economical channel at 09:20 pm everynight from August 23 to September 1 2010.
    The power of company is a tv documentary film deeply investigating company’s system.It was made by big documentary film capital director任學安leading same groups through 2 years,crossing 8 countries on the spot shooting many companies and covering hundreds of Chinese-overseas academics.The world modernization prograss is it’s background,including managing company’s origin, development, evolution,the history of innovation and debating company’s organiz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 thinking and culture,technology innovation,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of social life’s every section.It searches to realize country’s development,social prograss and individual happiness.It takes in:1 company,company 2 limitless market 3 hunting rich era 4 the pain of prograss 5 crisis time 6 who holds the power and right 7 each has a unique time 8 the forerunners of innovation 9 the ambition of native land 10 boundless world.
    Small story and big revelation
    There is a paragraph in The power of company saying:(If a company’s system isn’t booming,it’s economy isn’t either and if a market isn’t prosperous,neither is this country.So,wealth creation of modern society,the accumulating of the people’s weal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s economy and company are the same question.)
    This paragraph opened our view to re-recognize company.
    Through this movie of the power of company,I think the original writer expected us to recognize the moving rule of market economy by observing the birth and growth of one company’s organization and to think the change of one country’s competition by observing the change and innovation of one company’s system.To stir up our concern to our company and then concern social development,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touch and reflection of deep mind
    We are easy to discover that many people’s behavior is pushed by company in real life.Company also influences family’s happiness,individual reality and even country’s destiny. Company has pushe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om a certain point.I wanna recognize company from the beginning to realize economic crisis and our future road.Just like the director’s expressing ideas:Observing market economy with company base to think the path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ess.
    Many people think that company is the tool of making money and making biggest profit is the basic reason of company surviving.If company can’t provide better product and service for satisfying people need,why and what do we need it for?This make me wanna think and position again what do medical industry sell? And what are our role and job inside?
    Company can expand the resources that one economic unit can control and dominate, scattering commercial activities’high risk and curdling life body to make it stronger than anybody’s economic dynamics.
    Company mak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trangers except blood and region relationship possible,realizing a new page of people’s economic life.The power of company has already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fe and work today.A fact in today’s globalization is: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rossing nation companies are handling the world’s economic moving. An abrupt monetary tsunami made a big effect for global economy in 2008.Softly swinging wings then making a strong wing,that is company.

    回覆刪除
  2.   公司這個組織在近二百五十年來演進史與人們的生活習習相關,更攸關國家的富強與否。從最早期是國家掠取豪奪的工具轉變成開放市場下的產物,逐漸在市場經濟體制這所為看不見的手之下茁壯,卻又發生因為太過龐大造成壟斷甚至危害國家的風險。政府體認到仍然需要靠政府這一隻有形的手來引導公司走回正常的軌道。
      在這幾集的內容我們學到,縱使是鋼鐵大王與煉油大王也需要體認時勢去合作(Collaboration)。我們知道公司的經營者不該忽視公司底層勞動生產者實際需求。我們知道對公司最好的保護就是設法增加他自己的競爭力而不是用盡方法提高關稅來保護自己國家的產業。我們知道隨著產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公司所有權與公司經營權分開能讓公司的經營更健全。我們知道企業文化是鞏固與維繫公司的強大力量。我們知道公司的創新與發明力量可以讓公司立於不敗之地也使國家更強盛。我們知道縱使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會讓市場經濟主導著公司的運行。
      二十世紀末,跨國公司走向全球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學到開放的國家與公司才得以相互成全,我們更學到在全球化的時代裏,跨國公司成功的秘訣就是直把他鄉做故鄉,這裏強調的是跨國公司本土化的重要性。未來總在想像之外,公司演進的軌跡如何?會不會凌駕於地域限制的國家之上?我們每個人身為地球的一分子都無法置身度外。

    回覆刪除
  3. 公司的力量心得報告 EMBA 102級
    學生:葉家源 學號: 102218514

    在公司的力量影片中一開始就提到,公司改變了時間、人與人相處得秩序、國與國競爭的規則。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公司提供了工作機會並創造出國家財富,公司的訂單影響現代世界格局,公司的商品及服務無時無刻圍繞在我及我們身邊,沒有公司就沒有我們。公司影響了現代社會的根本秩序,也成就了一個國家,美國就是公司締造的。
    企業家和政治領袖同樣重要,近代以來,任何忽視市場力量且不能發揮公司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都逐漸沒落,唯藉由公司推動市場經濟的生產力、解放個人的創造力,國家才能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公司可以天翻地覆的改變世界,卻難以擺脫與生俱來的困擾,公司是個危險的傢伙。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公司也是如此,因為公司是由「人」組成的組織,每一個人皆有慾望而不同的慾望就產生不同的方向、不同夢想及不同的創造。好公司帶給國家及人民財富,反之卻可帶給國家甚至世界的傷害,公司有破壞力及創造力,如國家駕馭不了公司可能帶來滅亡之路,所以公司的力量是無可限量的。
    個人認為,一個好公司需要有四大營運方針:紀律、挑戰、績效、分享
    紀律:訂定標準作業流程(SOP),讓員工在規範內生活及生產以確保公司體制。
    挑戰:有能力應付外來的不確定因素,例如全球經濟及市場因素或各國政治因素等,如同現在越南反華事件。
    績效:公司需要獲利才能永續經營,績效及利潤的創造取決公司對市場的判斷力。
    分享:資源分享、紅利分享、社會分享及國家分享等,公司才能贏得大眾的認同。

    回覆刪除
  4. 學生:黃元新
    學號:102218544
    公司和組織一樣,是由一群依據同一個目的而形向。聚集了不同專長,從公司老闆的資源擁有者,慢慢的經過公司內外的淬煉。從資源的擁有到并然有序的大形企業,無不經歷了種種的難關。
    公司的形成把近代五十年前的需求大於生產的局面,改變了成為供給大於需求,更創造出了行銷的顯學,管理財等顯學。公司由人為主,加入機器、材料、方法等。對外汲汲營的了解掌握消費者需求,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技術、創新的感動。同時以更精進的生產效率,更好的產品品質,更低的生產成本,創新的生產材料。
    公司的力量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想法,改變了我們的一切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我們樂於公司的成長茁壯,也樂於在其中工作,而懂得這些更需要在其運作中把我們策略所學習到的,把流向轉到我們公司,把流向從公司的組織中流向我們。在流向中創造出價值。

    回覆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6. 學生 : 洪彥年
    學號 : 102218503

    公司的力量,這影片與大國的崛起其實彼此是有淵源的,從十六、七世紀歐洲人發現通往東方的新航道後,浩瀚的海洋就成為追逐財富的賭場,公司則不再局限於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組織,而是一社會、國力的延伸, 17世紀開始,歐洲各國競相以公司之名義,像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西印到公司…,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公司憑藉政府之特權逐利全球,由於國力和資訊的不平等,公司便藉由國家的力量為後盾,到處戰爭及掠奪較小國家的資源,例如, 那時荷蘭的西印度公司以價值約今天24美元的物品,從印地安人手中買下曼哈頓島,就是今天的紐約,所以公司幾乎等同一個國家。

    18世紀中期,伴隨工業革命的快速推進,無數中小型公司的崛起,改變了延續千年的經濟秩序,經濟權利,在一個自由市場中,不斷蓬勃發展,當中便以美國改變最為快速, 以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1964 年以4000美元成立了第一家煉油公司,1870 年創立標準石油公司,小時候家境不佳,甚至在他過世的遺物中找到一張小學同學的合照,照片裡面沒有他,因為當時老師及攝影師覺得他衣服破舊,和不願讓他拍照,該照片他一直珍藏著。正如古代雅典人所說「承認貧窮並不可恥之事,不努力去克服貧窮才是墮落」,他曾說「工作是一種態度,他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由於他的努力,讓人們享用到當時便宜的汽油,也由於洛克菲勒掌握了超過80%的油品,1911 年5月11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標準石油違反了「反托拉斯法」,將他拆成34家新公司。

    驗證說明,在一個自由市場中,一個通過自我奮鬥獲得成功的普通人,沒有權利阻止其他普通人獲得成功,一個通過社會賦予的自由,而登上舞台公司,沒有權利控制其他公司的自由,公司與政府之間的合縱連橫,就產生了政商微妙關係,「一個沒有企業的國家是貧弱的,一個不能誕生偉大企業家的時代,是缺乏創造力的」,好的政商關係讓國家富強,不好的官商勾結讓民生凋敝甚至於國破家亡,以今日台灣房地產知名企業遠雄集團發生行賄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


    公司的力量是如此雄厚。尤其科技、資訊發達、民主自由的今天,政府不得不與公司之間共榮共存,在台灣創造2300萬人的經濟發展,大都仰賴民間的力量,不論到中國、美國、越南……等國家,而一個國家常在引領中小企業公司的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越南的暴動事件,造成許多中小企業公司全球布局需要重新思考,達爾文的「物盡天擇」,人和公司一樣,為了生存及發展相信會走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回覆刪除
  7. EMBA 102級 洪吉坤 學號 : 102218525

    國家是大組織,擁有領土、人民、主權;公司是小組織,資金、技術人才是其要件。
    1776美國湯姆士潘恩於「常識」一冊子上一段話後來成為企業家誓言:「我不會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做到的話,我有權選擇成為一個非比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求安穩!我不希望在國家的照顧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國民,那將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我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自豪的說,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已經做到了!」

    將爭鬥特質轉化成商業競爭模式,減少無謂的戰爭殺戮!公司辦到了!

    亞當斯密曾說:交易可能是人類本性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曾說:公司製造需求。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1937羅納德科斯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公司的存在,是為了節省市場交易費用。當市場交易成本高於公司管理成本時,公司便產生了。

    公司三個主要特徵:有限責任、投資權益的自由轉讓、法人地位
    公司成功之因:在確保『所有權』『財產權』原則下,組織制度隨環境改變。

    如美國、英國、日本允許『所有權』『財產權』,中國大陸1978改革亦同!臺灣1947實施三七五減租、耕地放領讓大量佃農擁有耕地所有權,促成日後工業發展之基礎。美國南北戰爭中,林肯政府給與每人160英畝西部土地所有權等。促成公司加速發展!

    「公司」早期是國家殖民侵略的工具,隨三次工業革命、教育水準提昇及民族意識高漲,漸漸轉向跨國公司、整合資源公司方向發展!不僅是地理阻礙不見,國與國的疆界越來越不明顯,朝世界性本土化的方向邁進!

    回覆刪除
  8. 暨大EMBA 102級
    姓名:鄭鳳珠
    學號:102218543
    《公司的力量》與《大國崛起》之間微妙的關係很耐人尋味,為何大國崛起後要探討公司? 一個國家若單靠政府的力量會成為一個大國嗎? 本片是大陸央視繼大國崛起後由原班人馬於2009年啟動攝製的一部大型電視紀錄片。將秉承一貫的理性精神和全球立場,力求以誠實、冷靜、客觀的媒體姿態,用歷史觀照現實,以現實來設問未來。主要內容為以公司載體來觀察市場經濟,思索國家發展進步的路徑。
    在近代社會影響世界格局不再只是政治考量,還加上公司的訂單。公司創造人類需求,公司深深影響社會制度,而擁有大量強大的公司關乎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美國正是如此,他的世界影響力來自於國內強大的跨國公司。公司所代表的是”市場”,任何忽視市場的力量就無法發揮公司組織優勢,國家或社會都將衰弱,唯藉由公司推動市場經濟的生產力,解放個人創造力,國家才能登上世界舞台中心。歷史上重大的革新是在公司發生,而不是國家層面,公司是一個過程而國家需要他。如現今許多國家政策都是被強大的公司力量所左右而造成極大的災難,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而輕輕扇動了一下翅膀,卻造成了一場颶風的這隻蝴蝶就是─公司。公司擁有撼動一個國家的力量,越是強大的力量,越是需要約束。此時國家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公司的力量源自於一個團隊集體的力量,而團隊最根本為"人”。公司提供"人"工作機會,獲得生活所需金錢,提高生活品質,更而實現"人"的夢想。而公司從"人"獲得效率,提供公司獲利,進而成為擁有強大的公司力量。許多人成立公司初期都是懷抱夢想,希望藉由公司此一組織將夢想實現。隨著組織的壯大,公司的目的只有一個--股東利益最大化,離不開的詞,也造成悲劇最大化。人性貪婪,並非公司之罪,卻因公司被無限放大,逐利的欲望和自私的動機既是災難和危機的培養液,也是公司永保活力的不竭資源,公司的功與過都來自於同一母體。人想富裕過更好的生活都成為動力,出現新發明與發現,創造今日之光明與生活便利。
    公司的出現被稱作是"人類的成就"!
    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
    公司使得血緣、地緣之外的陌生人合作成為可能!
    公司的力量已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覆刪除
  9. 公司的力量 學生:102218516 詹益雄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深刻探討公司制度的電視紀錄片,歷時兩年、跨越八國、實地拍攝數十家 公司、採訪百餘位中外學者創作完成。它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為主體,探尋實現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個人幸福的途徑。
    當今『公司』是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于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係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今天公司的力量已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不管上市櫃公司或中小企業,它無處不在,無時無刻的在創造公司的奇蹟、國家的奇蹟以及世界的奇蹟。企業強壯則國家強壯,公司的力量是國家力量的延續、重要的標杆。但當公司試圖超越自身的限制,跨越國界的限制,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時,慾望的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本性便開始顯露。它不斷地成為自我,又不斷地成為其他,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力量之來源與張力。正如在本片最後一集中所說:“公司不該是權力的工具,而應該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該是金錢的奴隸,而應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不該是冰冷的機器,而應是以人為本的倡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好的政府保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用法治劃定利益的邊界。而不論公司還是政府,任何一個組織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無法獲得誠心的尊重,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公司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民間的力量,也是眾多個體集合而成的力量。
    公司則不再跼限於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組織,而是一個實現無數個自我,全面而自由發展的主體和平台。奇蹟,由誰來創造?奇蹟,靠什麼實現? 答案就在每一個人為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懈努力的個體那裡。公司如同一個自己個人的王國,我就是「王」;像沃爾瑪一家公司的資產規模即勝過世界上160個國家。
    公司與國家之間的合縱連橫,就產生了政商關係及官商勾結,好的政商關係讓國家富強,不好的官商勾結讓民生凋敝甚至於國破家亡,公司的力量就是如此雄厚。尤其科技、資訊發達、民主自由的今天,政府不得不與公司之間共融共存,當然公司也要知進退,古有名訓:民不與官爭。我們看到了在上位者與公司的領導人之間的利益均霑,當然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放眼全球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公司無論是從組織形式、發展格局,還是戰略佈局都在不斷地精益求精。
    現今中國大陸人口是美國的數倍,當中國GDP趕上美國時,地球不知還有多少資源。根據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大陸的GDP將於2025年超越美國(目前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公司"無疑貢獻了不可替代的"力量"。公司化是大陸這幾年經濟改革的重點之一,公司化的前提是確認資產私有化,這在前幾年大陸也已配合修法完成,在確認資產私有化與進行公司化的情形下,大陸這些年爆發出極大的經濟能量,國營企業改型後成就了幾家國際級的大型企業,私營企業也不遑多讓。

    回覆刪除
  10. 暨南大學 EMBA吳宗侯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23
    報告人:吳宗侯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公司的力量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紹各大公司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也不是一部介紹公司內部結構、體制、管理方式的紀錄片,而是一部已敏銳的視角捕捉到了市場經濟的中心,一個改變世界近代史的核心原素。

    公司,不管上市櫃公司或中小企業,它無處不在,無時無刻的在創造奇蹟、國家的奇蹟以及世界的奇蹟。企業強壯則國家強壯,公司的力量是國家力量的延續、重要的標杆。但當公司試圖超越自身的限制,跨越國界的限制,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時,慾望的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本性便開始顯露。它不斷地成為自我,又不斷地成為其他,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力量之來源與張力。正如在本片最後一集中所說:公司不該是權力的工具,而應該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該是金錢的奴隸,而應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不該是冰冷的機器,而應是以人為本的倡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好的政府保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用法治劃定利益的邊界。而不論公司還是政府,任何一個組織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無法獲得誠心的尊重,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在談到經營之道時,他說:「人們常說人心易變,而我卻認為在當今世界上再沒有比人心更強有力的東西了。」人心比什麼都重要。

    公司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民間的力量,是眾多個體集合而成的力量。而這股力量,結合了眾多民眾的力量,在未來,甚至會比國家政府更有影響力。

    回覆刪除
  11. 暨大EMBA 102級 許智良 學號:102218547
    人類從久遠以來就自然而然的擁有社會的組織,如同老虎’大象或猴子等動物也是一樣的,在它們之中也會有一個組織,然後在組織中會有職務與工作的分別,但是,人類在之後則更是將之演變為一種政治的組織,諸如自黃帝’夏’商’周以來的中國王朝,或是如西方的亞述’’馬其頓’羅馬’波斯等的帝國,像這樣集權統治的政治制度,憑藉的是威權’武力’戰爭及侵略等等的力量,以藉此確保其國家的主權’發展與繁榮.
    一直到十七世紀,歐洲各國因為海運航線的拓展及對財富的狂熱追求,因而人類又再演變為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公司,公司有人稱之是為一種偉大的發明,實際上也的確是的,因為不同於政治的組織,公司是超越種族’語言’宗教等的藩籬更是跨地域性的及全球化的,在十六世紀只有英國一個國家號稱是日不落帝國,而在現今規模足堪比擬一個國家的全球化的公司則比比皆是,如殼牌集團’艾克森美孚’沃爾瑪’英國石油及中國石油等等,而公司所憑藉的則是產品’研發’技術’行銷及管理等等的力量.
    公司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組織。是一個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及食’衣’住’行等,所不可或缺及息息相關的組織,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去了解它’研究它更應該要去運用它.

    回覆刪除
  12. 暨大EMBA 102級 顏弘毅 102218502
    公司的力量
    在地中海孕育 從大西洋出發 由國家支持或設立的公司從400前變成擴張侵略的工具 向外擴張使 弱國 小國無法阻擋予取予求 到如今轉變為好的一面 超越民族 文化差異而掃除公司市場的障礙創造世界均富 提升各地生活水準 消除實体戰爭的陰影 前面所提確實有很大的進步 但較為詬病的如 不平等的貿易條款 蠶食鯨吞的形成跨國托拉斯 弱化了各地獨有文化 各种産品的單一化 國家利益 公司利益的衝突 工資工時的比較 各地反全球化 台灣反服貿 越南工人藉机抗議 等皆使公司面臨了新的挑戰 .
    二次大戰後 民族獨立 主杈平 如約翰 奈斯比所言 促使了公司實質上的改變 經由到異國投資打拼 不論大如美國 曰本 小如 台灣 韓國 新加坡 都各蒙其利 公司藉由低廉的工資 廣大的人力 而得到第一波全球化的好處 但1991 網路時代興起 勞力漸漸由腦力創新能力取代 如IBM 從大象起舞的超大公司 到2006 06 開始全球整合 公司也由跨國企業 轉為全球整合企業 如數據中心由155個變為6個 財務中心由16000個 變成4100 個 採購由300個 變成3個 而且分佈在世界各地 .經由此類的變成 公司由單一區域 轉型為全球化 藉由開放 合作 提升創作力 競爭力 除了公司穫利更使消費者得到更便宜更好的產品
    公司的力量 至今 更有可能達到天涯呎尺 促進人類全面利益的境界 .當然也是面臨許多問題. 因此除了利益 公司更須 因地
    制宜 從公司內部理論徹底改變 把他鄉當故鄉 合作共羸 確實做到全球在地化 如 此公司的力量必可長可久永續不斷.

    回覆刪除
  13. 暨南大學 EMBA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24
    報告人:傅志賢
    教 授:佘日新 教 授
    主題:公司的力量

    公司的力量,在影片中,旁白者曾經說了一句話: 公司創造出來的問題,遠比它解決的問題還多。
    這不免讓人懷疑公司這樣的組織到底是好還是壞,如果沒有公司,是不是問題就比較少。
    但這不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述,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從大國堀起中,因為航海時代的來臨,造成國與國間的距離縮短,進而產生各國間的競爭,衍生糾紛,因此問題的產生並不是公司所創造出來的,公司的形成,反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誕生。

    在一個國家中,政府負責引領方向,公司的發展則是帶領國家成長的力量,瓦特發明發動機讓英國帶領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強國,愛迪生發明電燈,照亮全世界,福特的汽車在各個國家的馬路上騁馳,使美國經濟得以成長,國力強大。

    但公司畢竟是以獲利及保障股東權利而形成的組職,因此除了國家需要給予必要的規範外,經理人也期望能帶領公司長久發展,故至EMBA便是要學習管理公司組織,使公司其發揮最大的效量,並避免其步入錯誤的經營方向。

    回覆刪除
  14. EMBA 102級 學號102218540 學生:李木吉
    當吾看影片之前,對公司的認知是一群人為了討生活與營利為目的,一起努力打拼,一切只為了賺錢為目的.但看完記錄片後,原來公司的形成並不單純,大公司富可敵國,尤其是公司的創造力和破壞力都是全球性的時候,例如:美國WALMART,公司的營業額勝過許多國家的GDP.另一個經典例子,同樣是美國的雷曼兄弟,公司經營不善,居然影響了全球經濟,一家公司能引起全球金融海嘯,可見公司的力量在創造力及破壞力是全球性的時候,是不可忽視的,需要法律來制定規範於未來.
    記得1858年英國的大笨鐘落成,建立了標準時的概念,然而真正統一各地方標準時的不是國家,而是1883年鐵路興起後,鐵路公司為了統一各地的火車時間表,進而統一了標準時 ,國家做不到的事情,公司做到了,這就是公司的力量。
      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生存方式,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國家呈現出不同面貌,引領出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公司提供貨物與服務,也提供了全世界81%的工作機會,與90%的經濟活動。公司也可以展現藝術品待價而估,把最高貴的精神享受,換算成具體的數字,這也是公司的力量。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公司過於巨大時會造成市場的壟斷,破壞了平等參與
    競爭的機會,變成自由經濟的障礙。當洛克斐勒成為石油大王,提供低廉油品時,相對地也剥奪了許多人公平競爭進入市場的機會。於是美國頒布了「反托拉斯法」,為的是建立起自由與平等的市場競爭機會。從此公司的力量受到了法令的限制,不能無限上綱。
      公司與國家不同,公司是為了創造股東的最大利益;國家是為了保護全民的所有利益。公司貪婪的本性會與倫理道德相衝突,製造的商品並非都是好的、有益的,例如:菸草公司,產品雖然有害健康,但因其有利可圖,所以就大量製造;而國家則相反,要負責約束這些公司,制定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公正的相關法律。公司是有效率的、具創新思惟的,很多的創造發明都由公司主導發現,因此公司的力量不容小覷,甚至富可敵國,大到可以將國家買下來。因此一個沒有企業家的國家是貧弱的;一個不能誕生偉大企業家的時代,是缺乏創造力的,任何忽視市場力量,不能發揮公司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都將逐漸凋零;藉由公司推動市場經濟的生產力,解放個人的創造力,國家才能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公司能帶來財富,也能帶來災難,在無數次為維護各自權益而發生的激烈衝突後,8小時工作制終於成為公司從被迫到主動的一個選擇,在經歷了剝奪、欺詐、壟斷的原始成長方式後,從5美元開始,公司學著理解和修訂追逐利潤的新法則。伴隨著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公司的管理愈來愈重要,管理才能產生效率;管理才能產生利潤,管理是組織的必修學問。在此思惟下,傳統的合夥人或家族公司,將所有權與經營權綁在一起,不利優秀的人才引進,轉變為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引進專業經理人制度,為管理好日漸龐大的組織奠下基礎。
      公司的力量最後一集:「公司不該是權力的工具,而應該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該是金錢的奴隸,而應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不該是冰冷的機器,而應是以人為本的倡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好的政府保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用法治劃定利益的邊界。而不論公司還是政府,任何一個組織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無法獲得誠心的尊重,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
    所幸目前企業除了追求股東利益外,也兼負起了社會責任,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注重弱勢團體關懷及節能減碳的環保議題,透過力行企業社會責任,讓企業與社
    會結合在一起。國家的力量如此巨大,影響非常深遠及廣泛,不可不慎。最近政府與大眾都有正向的互動循環關係,企業與品牌的價值得以彰顯。
      緃上所述,公司的力量大到某些程度時會帶來災難,例如:經濟大蕭條、大罷工….等,但此時會有國家的力量制定法令加以約束。反觀國家的力量大到無法限制時,也會帶來災難,但會由誰來約束呢?人民只能束手無策嗎?另外,國家的力量還是大於公司的力量,當石油大王太過巨大時,國家強迫其拆分成幾個小公司,就提出的證所稅打趴了股票市場,油電雙漲帶動了物價上漲,遇到阻力時就退縮不前,在在顯示出政策制定的粗糙經不起檢驗,忽視了國家力量的強大及全面,那就再也回不去了。
      其次,公司的效率及創新是國家比不上的,所以國家與公司應各司本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由國家制定好的發展策略扶植公司的創新,二者相輔相成,共創幸福之最。

    回覆刪除
  15. 暨南大學 EMBA 黃靜瑜 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29
    報告人:黃靜瑜
    教 授:余日新
    主題:公司的力量

    從大國崛起中的荷蘭中讓我想起,他的商業行為及商業信譽在他海洋時代造就了這個國家的崛起,因民間的力量進而進行的金融及商業的創新.
    1602年成立荷蘭東印度股份公司1609年成立股票交易所,同年成立銀行,這些公司性的行為讓這國家財富快速增長.這樣讓我聯想到公司的力量中對於現代化進程中;
    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公司組織,制度文化思想,科技創新及對社會生活的層面影響.進一步的探討
    不管上市櫃公司或中小企業,它無處不在,無時無刻的創造屬於公司的,國家的以及世界的奇蹟。公司強壯則國家強壯,公司的力量是國家力量的延續、重要的標杆。但當公司試圖超越自身的限制,跨越國界的限制,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時,慾望的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本性便開始顯露.它不斷地成為自我,又不斷地成為其他,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力量之來源與張力
    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直到今日在世界各角落還是復甦中,在這個全球化的公司生命體中(如果我們將這個世界每一個國家視為一個公司來看待)孕育其生長的背後是不斷認識財富、認識市場、認識權力、認識人性的思想歷程,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清晰脈絡.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規則,這是公司夢中的美景
    公司一詞起源於羅馬社會的一種法律制度,它改變了時間的定義,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模式,之前受限大自然主導的模式的資源分配改由人類主導為資源分配者.公司的型態運作對全球經濟規模提供了90%的經濟貢獻.
    從公司的起源、發展到地球無疆,不可否認,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在一定意義上是由公司在大力推進的,因為全球化就是由眾多公司組成的一個巨大的網絡。日本公司從文化中收穫的利益成為全世界的榜樣,企業文化的內涵被迅速而充分地延展,人們紛紛向各自的文明中去尋找,用美好的價值重組公司,用高貴的精神鍛造公司,用超越利益的公共品質包裝公司,這一切所取得的成就,是僅僅依靠硬性管理無法到達的高度。“公司”歸根究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無法到達之處,惟有文化能夠凝聚人心。遇到危機時,唯有以人為本,才能夠順利渡過難關。

    回覆刪除
  16. 暨南大學 EMBA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46
    報告人:邱乾福
    教 授:佘日新 教 授
    主題:公司的力量

    這學期上了老師的課,總讓人覺得每次上課都會有令人震撼的感覺,雖然乾福上課並不是老師所提出的所有論點乾福都能夠了解,但覺得自己在思考層次上面有許多的躍進。個人、家庭、組織、企業、社會、國家、世界,當所處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時候,所必須要思考的東西是更為複雜、更為深廣,也就如同老師上課不斷所提起的價值來至於複雜,問題為何沒有被解決、就是因為你所想的不夠仔細。公司的力量這部影集我認為是老師所提出的作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整部影片中詳細介紹了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公司組織對於個人或只是國家所帶來的好處,或是因為公司組織中貪婪與人性所帶來對個人或國家的嚴重破壞性,片中所引述的1904年常識{common sense}作者 Thomas Paine 所提出的一段論點讓乾福震撼深深震撼 :
    企業間宣言: Entrepreneurs' Credo
    我是不會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夠做到的話
    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求安穩
    我不希望在國家的照護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國民、那將被人瞧不起
    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勘、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
    我要夢想、我要創造
    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我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
    自豪的說、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已經做到了
    這是何等奔放的表達呢 ? ,看完影集轉身看到了2014年的現在我們,整個社會都非常的焦躁、嚴重貧富差距、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這群1980後的年輕人我們該如何自處,該如何向前 ? !而我相信資本主義的精神會讓我們持續堅強地走下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個人的品牌,而個人品牌的價值又來至於為他人創造價值、為他人創造價值用以避免資本主義灰色黑暗的一面。最後這張期末的心得報告根本就不會有繳交的一天、而真正的心得我們將會在未來不斷不斷的寫也將不停不停的思考,而當老師下次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再一起好好聊聊。

    回覆刪除
  17. 暨南大學EMBA 公司的力量 期末報告
    報告人:魏赫軍
    從最開始的倫敦泰晤士河的大笨鐘,後來被視為英國重要像徵,最初的出現,則傳遞了一種嶄新的時間觀念。到後來美國第一個全國統一的鐵路時刻表誕生,這一天的正午時分,美國東部的時鐘全部回撥,從此改變,這一切,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學本身,而是一個叫作公司的組織。
    17世紀初到19世紀,兩個世紀,歐洲各國的特許公司(尤以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為代表)壟斷著海外貿易,金錢與權力的結合逐漸走向巔峰,而公司的出現稱作“人類的成就”,尤其以股份公司的崛起和統治性地位。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絡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如今,公司的力量已滲入人們工作和生活中。

    幾世紀的演變,公司不僅僅是經濟性組織,已經成為介於國家和個人之間、各領域極具影響和支配的社會性組織,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彼此關係、改變國與國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方式
    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公司凝聚許多人,使它變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人和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
    公司是以人為本的組織,創造良好的公司文化,凝聚人心,發揮最大的效用,才能永續經營。

    回覆刪除
  18. EMBA102級 朱穎雯 學號: 102218515
    工業革命最初是由個人創新引導的但是為了將它們轉化為產品、利潤和投資就需要公司,需要雇用人員,簽訂合同因此我們就有了公司
    從第一集公司的力量看到第8集,在這8集的影集看公司的形成、演變與改變都有深入的分析,而我看到第8集更有深刻體認,有二因素讓企業成長格局有所關係,一為公司的策略、公司的願景與創新,二為政府的支持與政策。

    【公司的策略、公司的願景與創新】
    先是個人發明然後努力將這些發明推入市場
    第一工業革命:個人的創新也是發明家輩出的時代,一個發明催生一個公司,在公司成為研發主體之前,科技發明主要是由少數傑出人士完成的,1764年哈格羅夫斯發明珍妮紡織機,1769年瓦特蒸汽問世,1784年瓦特改良蒸汽機開始廣泛應用於工業
    經濟學家諾斯認為:英國之所以在工業革命中取代荷蘭,不僅僅只是發明和科學活動的增加有關,也不僅僅與紡織鋼鐵領域有關,跟技術創新有關而是與生產投資及市場的新組織方式有關,諾斯說的:新組織就是將資金技術和市場聯結在一起的公司
    二戰後日本跟美國買回專利,不是簡複製或簡單的重覆,再投入資金做技術進一步的深化,再做出世界上當時最好的產品,這種第二次創新產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1970年後日本計算機領域為戰略,確因此策略而失去市場。

    美國被1979年日本策略轉出「自主創新」而經濟崩潰,但創新力、想像力與企業家精神和新的行為方式在美國矽谷醞量。矽谷變創業的天堂

    1957年仙童半導體→Intel→一個兩人大學生、一個新鮮想法、一個倉庫、等於一個小公司
    亞洲人的策略是→「人們為了達成共識不惜降低標準→美德和價值觀,但顛覆性的創新需要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下獲得激發
    矽谷人認為活著是為了工作創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失敗被視為一種值得彰顯的資歷表明你有奮鬥過,公司隨生隨散,分化變形在矽谷逐漸變成慣例

    據統計17世紀到20世紀70年代智力+資本,經濟學家認為人類生活的160種主要創新中,80%以上是由公司完成的今天,全世界70%的專利和2/3的研究開發經費出自跨國公司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道「知識就是力量」,而讓知識真正成為力量,讓科技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的,並不是知識或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場進行創新的公司組識因為在創新活動的諸多要素中「制度大於技術」。
    【政府的支持與政策】
    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經指出西方文化的兩個特點,一是認為科學是認識和理解宇宙的唯一有效途徑,二是認為將科學應用於掠奪性技術,從而增加個人財富是天經地義的也許正因為社會的這一普遍意識,各國政府很早就開始保護和鼓勵人們把發明變成財富。
    1623年世界第一部專利法案,英國人(奎斯法)專利法保護的是個人的發明權,而個人卻借助公司平台組織資源,而越來越多專利署上公司的名字。
    二戰後日本跟美國買回專利,不是簡複製或簡單的重覆,再投入資金做技術進一步的深化,再做出世界上當時最好的產品,這種第二次創新產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1970年後日本計算機領域為戰略,確因此策略而失去市場。日本通產省的策略,是想在追隨者道路上取得領先,卻在需要向領導者轉變時摔倒。
    【21世紀是知識及專利權大戰】
    誰來引導創新的方向,誰來決定資源的分配,誰更能第一時間感知市場發出的新信號

    回覆刪除
  19. EMBA 102級 學生: 廖寶華
    學號: 102218537

    公司的力量

    第一集各領風騷
    英國→ 大笨鐘→ 標準時間→ 直到15刻一次→ 歸律。
    火車→ 運作 無法用以前的太陽照到教堂
    時間→ 由一個公司組織而作改變,不是科學、政治而改變
    亞當.斯密→ 交易是人類的天性
    羅馬時期法律原則是公司的保障→ 交易是人類的天性
    義大利→ 有全世界最早的商業契約
    現金流量表①損益表 ②資產負債→ 此三種表現世界通用
    公司→ 股東利益最大化
    欲望人的天→ 更富裕、更便利的生活
    公司以成為生 賺錢→ 花錢、開車、住房....
    由公司決定一切 (廣告植入內心)
    重大的危機→ 下一個新熱浪的起點
    (2008年)
    公司→ 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問題沒有一個,唯一及固定的答案

    第二集 "市場無限"

    香料引起英國不滿( 荷蘭、西班牙) 組成人全幕股集員
    有限責任 →欠債可以不還。 陌生人也可以合作,以前要用國家的特許。
    東印度公司→ 第一家英國都東印度公司
    荷蘭所有市場→ 股票上市,荷蘭、印度→ 銀行、交易證券等發達
    法國→ 密西西比公司
    英國→ 南海公司
    國債→ 股票 破產後→ 100年沒有有限公司成立
    國富論→ 最注名的是看不見的手
    每一個人為改善它的處境→ 而努力 家族企業,小公司第一次作工業革命

    第三集 獵富時代
    常識→ 企業家哲學
    富蘭克林,也不為謀生是使命 go a head 何前衝
    賺錢 不是貪婪 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
    ☆格言: 時間就是金錢
    信用就是金錢

    洛克菲勒小時後太窮不能拍照,後來有鐵路、鋼鐵大公司

    ☆ 卡內基: 承認貧窮並不是可恥的
    不努力去克服貧窮才是墮落

    ☆ 善用比自能力更的人
    合作是理性的成

    第四 進步之痛

    西爾斯百貨由郵購開始,1986年公司是保護的自然人
    5/1 美國→ 8小時工作罷工
    進步→ 矛盾、衝突及災難一起來
    勞工與公司的衝突
    杜拜第一家有保險的公司

    1885年芝加哥保險公司第一座鋼構的建築物

    ☆仲裁公司與勞工靠政府的力量→ 社會保險→ 德國而來 意外、癱瘓
    公司的目的是什麼?

    回覆刪除
  20. 暨南大學 EMBA 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36
    學生:林祐立

    『成也公司,敗也公司』。公司匯集了人們的智慧與資本,創造了國家的財富,提供了就業機會並帶動了經濟的成長,也推動了技術創新及新發明的產生,對於社會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但不可否認的,全球的經濟有由數百家甚至於數十家的跨國大企業所把持著。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產撼動了全球經濟,企業富可敵國的力量,
    嚴然變成貪婪的工具,掠奪了資源.

    如果以歷史的長河來看,公司的力量帶給人們的優點遠大於缺點。正如公司的力量最後一集中提到”公司不應該是金錢的奴隸,而應該帶來社會的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的力量只是人類的意志的延伸,而延伸的方向是貪婪掠奪,還是永續發展,存乎一心.

    公司的力量帶給我金錢遊戲竟然操縱著世界的震撼,也同時看到資本的匯集與組織眾人的智慧,也同時為這個世界帶來了許多的機會與希望.

    回覆刪除
  21. 暨南大學 EMBA 張嘉純 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42
    報告人:張嘉純
    教 授:余日新
    主題:公司的力量
    每個人都想開公司, 自己當老闆,賺大錢。由此可見,經營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一個公司大到可以比一個國家大,由此可見,它的經營與管理值得我們學習。公司凝聚了人才,制定的條約,每個人為了公司奮鬥著一家好的公司它不只是公司,許多人將它當成第二的家,一起奮鬥著。
    1920初,一場經濟衰退中面臨停產的通用汽車,被杜邦公司收購,專業經理人-斯隆,目標是為每一個錢包生產一輛汽車,負責為不同的消費群體提供服務,為此他設立了多部門制,由不同級別的經理人員共同管理公司,這是一種分權制的企業,在當時也是一種全新的思維。在短短的五年內,從瀕臨破產躍升到汽車業龍頭。松下幸之助說文化是效率和利潤的來源,吸取新文化並且創造出獨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思想解放是國家進步的根本,日本人吸取西方文化,福澤諭吉創辦了一所學校來傳播經濟思想-天不生人上人,也不生人下人,意味著人人平等,沒有人可以凌駕別人頭上,也沒有人生活在別人之下。
    因為思想的傳遞讓人人一樣平等,更積極的參與學習,使得現今的日本是如此的強大。貝爾實驗室,以創新為榮,有著創新的優良傳統,更追求顛覆創新,開創更好的物品。自由是科學創新的基礎,沒有框架,讓技術員可以研發與創新,不必有所限制,也因此所研發出得更多創新的東西。二戰後決定日本的經濟走向
    把目光集中到美國的先進技術上,買回技術買回專利,美國的發明,一一在日本的土地上一一開花結果,技術進一步的深化,再做出最好的產品,這創新的技術在日本起了巨大的作用,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整個世界,被佳能複製,被尼康拍攝,被松下錄影,被精工計時,被夏普斑斕色彩魅惑。有此可見,一個強大的公司,良好的管理,創新的想法,會帶領公司到更強壯。

    公司每天都有人開,但每天都有人關閉公司,其原因更值得我們省思及探索,學習別人成功的方法,探討公司倒閉的原因,展望未來,思考過去,人員的經驗可以讓公司更茁壯。

    回覆刪除
  22. 心得報告/公司的力量/102218509/李洺錚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探討公司制度的紀錄片。它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背景,由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在以公司為主體觀察市場經濟的演進,探尋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成長的中國公司的發展道路。
    觀賞的過程中,不僅是了解和認識公司的起源、演進、發展的過程,更是一次深刻理解和思考,其在我們每個人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重要性的過程。對於公司的本質力量和社會使命以及在創造空前的物質繁榮的同時,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於自然界和人類的資源與能量的消耗,如何設計出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機制,從而使人類對於利益的追求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不管上市櫃公司或中小企業,它無處不在,無時無刻的在創造公司的奇蹟、國家的奇蹟以及世界的奇蹟。企業強壯則國家強壯,公司的力量是國家力量的延續、重要的標杆。但當公司試圖超越自身的限制,跨越國界的限制,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時,慾望的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本性便開始顯露。它不斷地成為自我,又不斷地成為其他,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力量之來源與張力。正如在本片最後一集中所說:“公司不該是權力的工具,而應該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該是金錢的奴隸,而應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不該是冰冷的機器,而應是以人為本的倡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好的政府保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用法治劃定利益的邊界。而不論公司還是政府,任何一個組織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無法獲得誠心的尊重,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
    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瓷公司,52歲創辦第二電信電話公司,這兩家公司均位列世界500強企業。)在談到經營之道時,他說:「人們常說人心易變,而我卻認為在當今世界上再沒有比人心更強有力的東西了。」人心比什麼都重要。公司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民間的力量,是眾多個體集合而成的力量。 公司則不再局限於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組織,而是一個實現無數個自我,全面而自由發展的載體和平台。
    公司化是大陸這幾年經濟改革的重點之一,公司化的前提是確認資產私有化,這在前幾年大陸也已配合修法完成,在確認資產私有化與進行公司化的情形下,大陸這些年爆發出極大的經濟能量,國營企業改型後成就了幾家國際級的大型企業,私營企業也不遑多讓。一家公司要經濟規模化、全球化是真不容易,很重要的一點是組織得是「活的」就是要有繁殖能力,要有對外界變化應變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人才」。大前研一說:「專家」是處理已經發生過的事的人,「專業」是有能力處理未來之事的人。
    最後,人永遠都不要坐以待斃和自欺欺人,「承認貧窮並不可恥,不努力克服才是墮落。」
    公司的力量,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合起來的力量,改變世界,是千千萬萬個公司裡的萬萬千千人一同努力及使命。

    回覆刪除
  23. 暨南大學 EMBA林志堅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28
    報告人:林志堅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公司的力量
    欣賞過大國崛起後再接續著觀賞公司的力量有著連貫性的感觸每一單元都有不同的想法前半段敘述著
    何謂公司: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為維持公司文化、組織、制度能長久生存就延續著市場無限這主題,
    瞭解市場需求滿足市場需求不斷地擴充事業版圖不斷的攻城掠地創造公司財富,當下可能或的的莫大的勝利接踵而來的即是人類貪婪的惡魔敲敲出現在人們彼此之間也因此創造了許多的危機或轉機。
    下半段敘述的當公司規模達到一定規模後考驗的是經營者如何管理由誰來執杖操縱公司的方向決定公司未來存亡,在這紛擾的時期出現了職業經理人一詞;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以職業經理人出現為標誌的。在過去由所有權掌控公司,其實公司的生命和所有者的生命實際上是捆綁在一塊的,這樣就不利於最優秀的人,最優秀的能力進入公司,而職業經理人進入到公司的管理崗位上邊,和所有權實現了分離,這兩權分離,就意味著公司作為一個獨立生命它可以延續下去,它可以從一個最優秀的人手裡發揚光大。而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下日本面對強大的美國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發展思路。他對屬下說:從前是以一個日本人的立場來考慮事情,如今要以一個世界人的眼光做出判斷。作為一個經濟的世界人,必須利用本民族文化的優長,才能從事世界性的經濟活動。日本企業的成功,不只是公司歌曲和終身雇傭制度,而是在組織中重新發現了人。日本是以注重文化的民族文化並不是永恆不變的,他們善於學習和開放的文化,讓日本企業不斷的注入新的生命力。從17世紀到20世紀70年代,被經濟學家認為改變了人類生活的160種主要創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如今全世界70%的專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開發經費出自跨國公司。“知識就是力量”。而讓知識真正成為力量、讓科技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的,並不是知識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場進行創新的公司組織。因為,在創新活動的諸多要素中,制度大於技術。最終回的地球無疆;全球公司或許仍將代表公司最好的那一面:提高生產力,改善各地區、各階層人們的生活。但它也時時表現出公司最令人憂心的一面:超越了國家的巨型組織更容易遠離道德和約束。哪裡成本低,哪裡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計去哪裡。這是一個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的簡單的邏輯。正是這個簡單的邏輯,一點點改變了世界的樣貌。猶如大前研一早在20年前就提出這概念的時候,完全沒有預料到,竟然會有這麼多國際化跨國大公司出現形成地球村的概念。一個封閉的國家註定是失敗的,將會被創造力所打敗,創造力產生競爭,使人們總是想競爭、想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從中得到這樣的反思。一個過分受到國家保護的經濟,是不能得到持續發展的。無論對於國家還是公司,歷史性的機遇都稍縱即逝,它只屬於那些引領潮流的開創者。這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要在競技場上長久保持領先者的席位,惟有創新。創新管理、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技術。今天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活動的大舞臺,大家都可以登臺,扮演著某個角色,臺詞甚至劇碼並不雷同,但沒有人能演獨角戲。沒有人能夠斷言,處於矛盾、機會、合作、分歧種種複雜境地中的公司,最終將會走向哪裡。但我們知道,歷史不會回頭。沒有人能夠預測,在財富、權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公司還有多少可以被激發的潛能。我們只知道,未來總在想像之外。

    回覆刪除
  2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5. 公司的力量
    心得報告/102/張鈺萱

    一個對的策略與方向,會帶領公司創造高峰,也會將國家推向強國之名,好的管理制度,可以培育人才創新經營模式。

    《公司的力量》中提到:『一個公司制度不發達,它的經濟也不可能發達,而一個市場不發達,這個國家更不可能發達,所以,現代社會的財富創造、國民財富的積累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公司的發展,它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
    在美國,只要有資金,任誰都可以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但在成立的同時也有許多公司經營不甚倒閉,這是很常見的,為什麼呢?總結來說,公司沒有制度,有些經營者不明白,其實人才才是公司財富的來源,員工與老闆,前輩與後備,經驗傳承與思維創新,這是息息相關的。
    公司則不再局限於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組織,而是一個實現無數個自我,全面而自由發展的載體和平台。奇蹟,由誰來創造?奇蹟,靠什麼實現? 答案就在每一個人為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懈努力的個體那裡。

    一、公司的力量源於
    團隊集體的力量

    “效率決定企業的盈利能力”,這就要求企業所擁有的團隊能夠高效率的運轉,如何才能打造這樣的團隊呢?首先一個高效率的團隊必須是一個懂得協作的團隊。所謂團隊的概念就是團結一致、目標一致、共同奮鬥的有凝聚力的集合體,而絕不是單打獨鬥靠個人的力量完成某項任務。團隊的目標就是要實現1+1>2,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同心協力,團隊才能走得更遠,要真正意義上達到這個目的,那麼團隊就需要相互信任,互相協作。這就好比在工作中,領導把員工都放在他們最擅長、最能體現效率和價值的崗位上,實現人員的最優化配置,然後這個團隊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齊心協力,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二、公司的力量源於
    制度管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個公司都應在其管理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產管理實踐活動制定帶有強制性義務,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項規定或製度。公司管理制度是實現公司目標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為員工行為規範的模式,能使職工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同時又成為維護職工共同利益的一種強製手段。因此,公司各項管理制度,是公司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證。優秀公司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方式的體現。對於我們園區的公司來說,就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規章,只有靠制度管理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發展,賦予我們這個團隊更強的力量。

    三、公司的力量來源於
    機制創新

    生物界規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同樣適用,企業的發展,一般都會經歷較為曲折的過程。但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條件就是企業必須不斷追求管理制度的創新,成功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制度實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規範化的管理制度的創新及其實施效果較其他企業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斷的、穩定的創新和優化的過程之中。對於我們來說,在市場信息複雜多變,人類知識日益膨脹的社會發展中,我們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對企業原有的一些內部製度進行創新,以適應企業在信息多變的環境中生存發展的需求。

    全球企業的整體變遷,透過觀察公司組織,認識市場經濟及運行規律;透過觀察公司制度的變化和創新,深入思考國家競爭力之演變;從個人置身公司為出發點,無論哪個主軸都好,最重要的是要激發我們對這個公司的關注,進而關注社會人文發展、接而關心國家發展、最後延伸至全球發展。

    回覆刪除
  2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7.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8. 公司力量讀後心得
    暨南大學EMBA 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45
    學生:林純純

    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與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良好的企業文化,簡單說就是對內提高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要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就要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而要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應該要先以人為本,任用認同公司價值觀,能夠和公司共同努力的人;之後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職位上培養和發展,提供優厚的待遇來留住為公司效命的人才。如此才能達到真正激勵效果,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決定人一生成果的關鍵在於是否抱持正面思考,所以自我鍛鍊必須從心性開始。想要引領心性面對困難時也不迷惘,就要建立正確的人生哲學。除做對事外也要讓做事有效率,所以工作者必須學習,才能達到「營收最大、成本最小」,使獲利最大化。

    日本豐田公司對新參加公司工作的人員,有計劃地實施企業教育,把他們培養成能夠獨立工作的人。豐田教育的範圍不僅僅限於職業教育,還進一步深入到個人生活領域。只靠提高工資、福利保健…等條件,並不能成為積極地調動員工幹勁的主要因素。豐田還另外規劃一系列精神教育的活動,融入員工日常生活之中,以提高員工對公司向心力。

    要成為一個成功公司,也應該重視創新。觀念創新為前提,制度創新是保障,科技創新是關鍵,市場創新是靈魂,管理創新是基礎。創新來源不只是來自公司內部研發單位,更常是公司其他單位或外部資源。

    薩姆•沃爾頓從1962年創業就開始創新經營理念。改變傳統商業企業零售、批發模式,重視知識資本的積累和運營,並在經營管理中逐步顯現出來,形成沃爾瑪連鎖經營管理模式。在沃爾瑪公司成立40多年裡,一直非常重視企業文化,提供豐富的企業文化、科學的管理理念、開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沃爾瑪文化的精髓是該公司創始人薩姆•沃爾頓制定的三項基本信條:顧客是上帝、尊重員工與追求卓越。沃爾瑪在躋身世界500強以後,仍然堅持不斷吸收新的經營理念和創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運用新技術發展服務,創造一流的服務與業績。

    再如3M。3M鼓勵同仁們發揮想像力,突破所有困境以滿足顧客的需求。不停地追求創新及突破已深耕成為3M公司的文化。從每年投資的高比例研發費用,就足以證明3M的創新絕非口號,而是真正落實於行動上。除了創新外,另一重要事情是要因應全球化。建立更敏捷的競爭力,網際網路、自由貿易和更開放環境,全球化讓新的企業機制開始成型,這種全新的經營模式不僅過去未曾發生,也將取代現有模式。

    IBM因應全球化的做法,就是全球企業型整合(GIE)。依據最佳成本、最佳技術、最佳的商業環境來考慮企業布局。IBM還把組織階層扁平化,重組區域性的部門和引進更多資源進入此領域,更利用專門技術以增加在新興市場上的動能。

    在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要能成功,就是要讓產品變得更好,價格變得更低,才能與消費者創造雙贏局面,無論何時何地,公司只有創造出更符合人類理想生活,才能創造永續經營。

    回覆刪除
  29. 102218507 翁瑀
    公司的力量 心得報告

    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國家興盛,跟公司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國與國的關係,影響企業間的競爭與學習。 

    日本公司都在學習國外的新技術和新模式,或者把他們員工派往國外學習,二戰之後日本公司在學習新模式方面非常積極主動,同時,他們開創了新的思維方式,並傳播到整個社會。明治維新,優秀的學習者總是善用自己所長,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豐田汽車的生產線上,有一根特別的拉繩,被稱為“安東繩”。任何一名員工只要發現異常,就可以拉動繩索,停止生產,以防止次品注入下一道工序。
    看看現在的韓國,三星電子,不停的研發,事業版圖擴張到世界,即是藉由公司的力量達成的。
    1987年,索尼公司收購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電影公司;1989年,三菱公司收購了美國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大樓,雖然日本的公司模式將為全世界效法,然而,言猶在耳,日本卻開始了長達10年的經濟停滯,洛克菲勒中心次年就被美國公司買回,索尼公司也數次面臨險境。
    企業強壯則國家強壯,公司的力量是國家力量的延續、重要的標杆。但當公司試圖超越自身的限制,跨越國界的限制,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時,慾望的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本性便開始顯露。它不斷地成為自我,又不斷地成為其他,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力量之來源與張力。正如在本片最後一集中所說:“公司應該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應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倡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好的政府保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用法治劃定利益的邊界。而不論公司還是政府,任何一個組織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無法獲得誠心的尊重,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瓷公司,52歲創辦第二電信電話公司,這兩家公司均位列世界500強企業。)在談到經營之道時,他說:「人們常說人心易變,而我卻認為在當今世界上再沒有比人心更強有力的東西了。」人心比什麼都重要。公司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民間的力量,是眾多個體集合而成的力量。
    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由生理、安全、社會、尊重,直到最後的自我實現需求。公司如同一個自己個人的王國,我就是「王」例如:沃爾瑪一家公司就勝過世界上160個國家。
    公司的力量,成事在人,一切跟本就是人。透過公司的力量欣賞及報告,這對EMBA學習對公司組成有更深刻的了解。

    回覆刪除
  30. 102218511 賴明斌 公司的力量心得報告

    從西方公司的發展歷程來講述公司的創建、成長和壯大,回顧過去,美國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公司的發展史,無論是從產業資本還是從金融資本的運作,美國的公司都是一個典範,從19世紀初的壟斷資本主義開始,我們目睹了壟斷資本家的一些列瘋狂行為。
    範德比而特乘著美國人的“淘金夢”,從最初的航運起家,發展為後來稱霸美國的鐵路大王,我們耳熟能詳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在那時開始起家,後來成為美國石油界的巨頭,鋼鐵大王--卡內基,又在鋼鐵界掀起了一股旋風,出了產業資本的運作,當然還包括金融資本的運作,這種力量是巨大的,從福特和通用的發展歷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福特是截然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模式,或許是福特的固執,才導致在今後的發展中落後於通用,但是福特的確給美國帶去了很多,證實福特的不斷發展,和他的新的理念,才造就了如今美國如此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創辦公司的目的就是要每一個生產福特汽車的員工買得起福特T型車,或許這是美國公司開始提升工資,開始為員工提供良好福利的開始,通用的流水線運作方式,被沿用至今,它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效率,美國是公司發展茁壯成長的地方,但是,在世界的東方----日本,卻向這位老大哥的霸主地位發起了挑戰,我們如今看到的松下、索尼、佳能、尼康、豐田等一些享譽世界的大公司,日本公司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現在將的“以人為本”,公司將員工的地位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地位,它與美國公司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模式截然不同,這也極大地提升了員工的積極性。公司不是個人的公司,而是集體的公司,讓每一位員工感受到當家做主的滋味,由於各種原因,日本的終身雇傭制也是從那時開始,一直沿用至今,公司的不斷發展,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其中,技術的創新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在世界許多的大公司,他們都將創新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如今的時代,公司已經不能光靠模仿被人來做大做強,真正的創新,就是向外輸出別人無法貢獻的東西。
    公司的成長史,猶如一部好萊塢大片,需要我們去好好欣賞,在回望歷史的過程中,也不要忘記歷史的一些慘痛記憶,讓我們從歷史從吸取教訓,更好地向前邁進,迎接公司更美好的明天,迎接中國公司在歷史大舞臺上的精彩表演。

    回覆刪除
  31. 暨南大學 EMBA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35
    報告人:林俊彥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公司的力量
    在公司的力量的影集中所提到的,公司就是一個組織、一個人與人相互交流、透過制度的建立互相制約,也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強化了組織的結構,而在組織中有一群共同願景的人,設定了目標之後進行有效率的專業分工,進而達到設定的目標。相對的組織的定義就是利益最大化,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可以到達什麼樣的程度?公司可以延伸到整個社會,藉由不同的型式深入到社會的最根本端,藉由不同的商業手段可影響到整個社會的變動,當社會型態被改變時,接著影響到的便是整個國家。

    在17世紀開始有了公司的型態出現,時至今日公司在不同的商業環境底下衍生出很多種類型組織與文化,公司開始成為最有效的經濟組織與形式,尤其是企業可以以公司為名義可橫跨國界並掌握和支配該國家人力與社會資源、運用區域性不同的文化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並可以透過強大經濟動力來影響政治;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公司是集合了在地人民的力量,這股力量能夠影響到的不只是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更能改變國家的未來甚至能夠影響到全世界。但是公司的力量的影集中談到公司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應不是運用在貪婪的欲望及自我營私上,公司應跨越過以權利做為工具的迷思,應真正體會到公司是讓人們得以學習成長或一展長才的地方,運用個人的智慧透過不斷的創新研發,促使經濟蓬勃發展,進而使得人民能夠提升社會福址與自我水平,好的公司更可以影響到整個國家,使政府得以推展好的法令制度、悍衛自由、保障人權、公平競爭,讓國家進入更多元化的完善政治體制。
    現代化的公司已跨越過先前的門檻,以嶄新的型式出現在多元的網路時代中,公司已不再是冰冷冷的設備或者是硬體建築,取而代之的正是人與人的快速連繫,以及物與物的相互連結應用,空間與空間的距離縮短,在網路上金流已遠遠的超過實際實體通路,公司的組織型式一直不斷的演變,而且越來越有影響力,所以在未來不久的日子裡公司的型態會徹底的改變,同時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意識到未來公司的力量會擴增到這麼大的範圍,我們應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的競爭力迎接新的挑戰。

    回覆刪除
  32. 公司的力量心得報告
    暨大EMBA 102級 學號: 102218532 程寧

    有一群人支配另一群人,在古代,靠的是宗教、強權,在現代,靠的是金錢,是利潤。
    然而,依靠宗教信仰的教廷,依靠強權的專制政權,其效率,其創造力均不及靠利潤的公司。你不能要求人人擁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也不能強迫人人都擁護同一個政權,
    但利益實實在在,所有人都追求的到。
    利益給人們一個合作的理由,成為了聯繫人們的關鍵,這關鍵聯結而成的便是公司。
    公司的力量,源自人們對利益的認可與追求,公司的目標,絕不是為人們生產產品,
    提供服務,這些都只是手段, 真正的目的還是利益。
    因此”公司”是最偉大的發明。

    回覆刪除
  33. EMBA102
    學號:102218534
    學生:游佳雯
    主題:公司的力量

    引經句典多位名人影響世界的管理名言:

    《逆領導思考》一書:
    說到追隨與領導,大多數組織的成功,管理者的貢獻平均不超過兩成,
    任何組織和企業的成功,都是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羅伯特·凱利說)

    沒有危機感,其實就有了危機;有了危機感,才能有效地避免危機。(斯坦福大學教授理查德·帕斯卡爾)

    造人先於造物(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可持續競爭的惟一優勢來自於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管理顧問詹姆斯·莫爾斯)

    無法評估,就無法管理(管理學家瓊·瑪格麗塔)

    創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創造(哈佛大學教授西奧多·萊維特)

    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不創新,就滅亡(福特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

    一個偉大的企業,對待成就永遠都要戰戰兢兢,如覆薄冰(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

    把我們頂尖的20個人才挖走,那麼我告訴你,微軟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微軟公司比爾·蓋茨)

    一次良好的撤退,應和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

    授權就像放風箏,部屬能力弱線就要收一收,部屬能力強了就要放一放(國際戰略管理顧問林正大)

    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

    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國際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

    第一,不許說競爭對手的壞話;第二,不許說競爭對手的壞話;
    第三,還是不許說競爭對手的壞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回覆刪除
  34. EMBA102黃文政
    102218505
    公司的力量觀後心得~一個國家除了擁有資源外、想要強大必需靠國家內公司型態的組織所創造的利益!
    公司的組成也是為了生存而去創造利益!而造成所謂的物競天擇、現今的環境想要生存~也只能有策略的
    模式、創新的方法為人類提高便利性、幸福感而得到利益!

    回覆刪除
  35. 暨南大學 EMBA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30
    報告人:李萬結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公司的力量

    看完「公司的力量」這部大型紀錄片後,腦海立刻浮現佘老師上課提到的『是擇善固執好抑或是剛愎自用好,全憑是成者為王或是敗者為寇的結果而定』,現在對於這句話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在過去全世界100大經濟體中有51個是公司組織。有161個國家的總體經濟收入,比不上美商沃爾瑪百貨的營業收入。所以「公司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
    『公司』是一個組織、一種制度、文化、更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是財富的主要促進者、更是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推手。『公司』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朔到西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或荷蘭的有限股份公司制度,然而其雛形遠在古羅馬時代、或是中世紀西歐地區就已經成形。經過幾百年來的進化,不但改變了人類的文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規則,甚至影響到物種的遷移,促進了人類的幸福跟組織管理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由於公司力量的壯大也茲生許多弊端,比如:上、下層級相當繁鎖,部門壁壘分明等等【大公司病】的發生,甚至導致虛報經營利潤、侵占公司營業利益、非法政治獻金等等不法行為的發生。2008年9月導致全球性金融海嘯的雷曼兄弟事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最後這個有158年歷史的大型金融公司還是以倒閉收場。類似的例子每隔幾年就會再度發生造成人類極大的損失跟傷害。其追根究底還是策略管理不當所致!
    古人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成功的公司需要正向的能量以及正確的策略規劃與管理,才能邁向永續經營。這回EMBA課程佘老師的策略管理正好提供我們如何做好策略管理的方向跟省思!

    回覆刪除
  36. 心得報告:公司的力量
    學號:102218517
    學生: 江書蘋

    經營管理者的腳步汲汲營營在公司經營這條路上,掌握企業經營法則
    倍顯關鍵。個人淺見認為方針有五項:
    1.經營者腳步穩健,步伐快速:以更高的專注度,使力向上跳,不斷進步使
    競爭者增加門檻,要速度夠快,idea夠創新,衝擊力夠強,就有機會成功。
    2.術業專攻,深耕垂直領域:往細分領域深耕進去,增強公司競爭力,發揮優勢
    力量;由小成功的不斷循環,突破任何阻力,進入良性循環。
    3.借助外來資金的支持:要做到符合投資人的胃口,就要在創新性、顛覆性、專
    業性上做足功課,在現有生態系統上尋找衍生機會。
    4.相信改變、努力產生效果:經營者及部屬信心增加 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5.打有準備之戰:創業經營者應該備足彈藥,做好運作推廣,逐步佔領市場。
    知識就是力量,而讓知識真正成為力量,是讓公司關注未來的發展,公司下一個新的策略才是重點,關鍵是重新發現市場並改變市場,發掘新的市場、進而不斷地成長。“ 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 。”
    Keep going!





    回覆刪除
  37. 暨南大學 EMBA 102級 -公司的力量
    學號:102級學分班
    報告人:江明政

    《公司的力量》在看完《大國崛起》之後我們每天要面對的不外乎是讓我們餬口飯的公司。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群人為公司利益奮鬥而存在的組織,公司是社會的縮影,有一學派認為企業不賺錢是不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公司和大國崛起放在一起討論是相當好的戰略思考,如何讓一家新公司能在新興市場上存活下來? 這裡有很多很多的議題可以討論,也可以看出小公司如何才能變成有競爭力的大公司。以創新技術學術理論來說,小公司如何利用破壞式創新來跨過第一個最難的鴻溝,裡面需要有計畫性的戰略策略藍圖。維持性創新的公司如何來防堵破壞式創新的挑戰,如何進入康莊大道等等。

    其實公司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組織行為,每個成長階段都需要合適的營運方式來運作,進而創造出對公司最大的利益。以台灣私人公司平均壽命大約為13年和歐美跨國企業相比相差甚遠,為何差異化這麼大? 原因在於台灣私人企業大都專注於短期獲利而沒有中長期的規劃和佈署,所以即使市場無限大但僅能做本土市場而無法進入跨國企業的規模。

    企業倫理和企業道德也是一家穩定成長的公司所必須落實的重要課題,公司組織變大,人員複雜度相對在管理上是一大挑戰。而選對好的員工放對位置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稱職的好員工是企業最大的資產,因為他們的稱職帶來公司的獲利,而公司將獲利分紅獎勵給員工,這是為公司創造出最大的利益。

    市場無限大,也是公司繼續經營下去很重要的指標,相對也是競爭廠商覬覦的對象,競爭是公司必須認真面對的話題,所以要建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唯有夠實力的核心競爭力才不至於被競爭者取代。

    公司連繫了人與人相處之道,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家庭的一部分,甚至他是個人成就的代表,社會企業的責任。

    回覆刪除
  38. 公司的力量
    暨南大學EMBA 102級期未報告
    學號:102218531
    姓名:許瓊文
    被經濟學家認為改變了人類生活的160種主要創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公司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至於人們甚至開始擔心,最終有一天,公司會收購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公司充當了國家征服世界的先鋒。韓國企業就是非常顯著的一個案例。屆時人們所擔心的是一個企業取代了國家,影響民生、產生新的文化,甚至改變了社會秩序,如此一個企業治國的現象,是會為人民帶來多少的繁榮及富裕;還是帶來更多的貪婪、貧富差距及公平正義的蕩然無存。
    經由以下引發我們內心探討的課題
    一、公司,被稱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組織創新,是功,是過?公司的
    力量怎樣改變了世界?
    二、 帶著國家賦予的特許狀,公司在慾望和血色中開始了掠取財富的征程。曆盡權力帶來的悲喜劇,公司最終在市場機制下獲得重生。特許公司為何會由盛而衰?告別了特權的公司為何能富民強國?
    三、 掙錢不是貪婪,也不為謀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絢麗多彩,是改變個人命運的最好途徑。是怎樣的土壤才孕育出了19世紀的大公司和企業家?財富為何給人類帶來新的困擾?
    四、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引發了尖銳的社會矛盾。該如何面對個人權利和公司利益的衝突?如何在資本擴張和社會公正間尋找平衡?
    五、在金融市場支撐下肆意馳騁的公司,在無邊的自由裏自我膨脹的公司,終於在繁榮之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崩潰,卻也由此而改變了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認知。公司為何會引發災難?究竟誰能夠拯救市場?
    六、當公司規模超越一人當家的能力極限,當第一代創業者不可避免地老去,現代企業制度應運而生,管理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成就和每一個組織的必修課。權力該如何分配和傳承?又該如何制約和平衡?
    七、管理科學給公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無法到達之處,惟有文化能夠凝聚人心。文化與公司有著怎樣的淵源?日本公司為何會成為企業文化的出生地?
    八、自從智力和資本走到一起,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呈現出了幾何級數。在資金、技術和市場之間,公司架起了一座橋梁。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的意義超越以往任何時期。如何才能讓公司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九、官督商辦到自主經營,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在中國成為新興市場國家的艱難轉型中,公司為何能夠成為強大的改革力量?
    十、 穿越民族國家的邊界,掃除建立世界市場的障礙,公司自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邁向遠方的腳步。從跨國公司到全球公司,從爭奪、衝突到分享、合作,公司如何將世界聯結在一起?又將會走向哪?

    回覆刪除
  39. 劉孟嘉2014年6月26日 下午14:00
    暨大EMBA 102級
    課目:策略創新-公司力量心得報告
    學號:102218526
    學生:劉孟嘉
    「公司的力量」主要在於探討公司制度的影片,故事背景以世界現代化為主軸,談述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
    制度、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推動和影響,讓人更加了解和認識公司的發展的過程,進而讓人類對於利益的追求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樣的在公司生存的力量中不免要膽大心細、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斷的創新、求變、創造差異
    化,例如王永慶的成功也不是天生的!他成功之前也無法洞悉未來,當然成功之後還是不免要繼續穩定中求生存與發展,來創造出更多利益出來
    團隊越來越辛苦,因為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企業若是強盛那麼國家也就日益強壯,公司的力量是國之根本,當公司試圖超越自身限制
    ,跨越國界限制,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時,慾望的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本性便開始顯露,這就是力量之來源。
    正如本片所說:“公司不是權力的工具,而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
    動能;公司不應是冰冷的機器,而是以人為本的領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
    公司不應局限於單一制度、文化,組織,而是實現自我,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平台。每一個人為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懈努力的個體,在馬斯洛
    的需求層級理論:由生理、安全、社會、尊重,直到最後的自公司與國家之間的合縱連橫。在現今科技、資訊發達、民主自由的國度下,
    政府不得不與公司之間共融共存,當然公司也要能進退,放眼全球經濟整體化的今天,公司無論是從組織形式、發展格局,
    還是以戰略佈局都仍不斷地精益求精,相信拜科技之賜,當可與其他國家一爭高下。
    一家公司要全球化、制度化是非常不容易,關鍵在於組織要有永續經營的概念,也要有對外界變化應變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人才」與財力相互輝映。
    日本知名作家大前研一也說:「專家」是有經驗並處理發生過的事的人,「專業」是有能力處理未來之事的人。成功需要3分運氣,但是還需要7分的努力與磨練,這也就是我為何還想在空暇之餘繼續求學讀暨大EMBA,期許能讓自己更能成為更「專業」的人,為自己未來事業往前邁進。

    回覆刪除
  40. 暨南大學 EMBA102級期末報告
    學號:102218510
    報告人:李家榛
    教 授:佘日新 教授
    主題:公司的力量


    在公司的力量紀錄片中提到,“當科技創新日益顯示出創造利潤的能力後,公司對財富的追逐就直接變成了對技術發明的熱愛。19世紀中後期,德國的公司率先設立工業實驗室,並在化學和電氣工業領域取得重大的突破”。

    在我們熟悉的領域中,還包括ABB、西門子、施耐德等電氣企業,他們往往在科技領域中投入相當大的資源,也因此為企業帶來突飛猛進的收益。正如片中所說,“這個世界不再需要通過模仿碰巧成為全球企業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創新”!個人的感覺就是,未來不再是以廉價的商品來賺取微薄的收入;而是要以創新的技術、高品質的服務為顧客創造價值,贏得最高效益的回饋”。

    市場創新是靈魂,企業不同於研究機構,他必須先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將產品和服務賣出去轉化為現金收入。這就需要做好市場和銷售工作,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先做市場分析,在市場分析中取得數據和分析結果,反過來指導技術創新、研發新產品。因此說,市場創新是一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

    管理創新是基礎,在一個企業運行的過程中,人、事、物都在改變;內部員工在變、外部競爭對手在變;客戶在變、供應商在變;社會在變,政府在變,有時候甚至國家和政權都在變。難怪片中說,“這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要在競爭的商場上長久保持領先者的席位,惟有創新。管理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公司已經開始上演全球化時代的變形記”。而在所有創新中,管理創新是基礎,應貫穿始末、包羅萬象。

    看過《公司的力量》之後,讓我堅信,公司必將是國家的中堅,其力量無與倫比、不可低估;作為公司的一份子,應該融入到公司團隊之中,和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透過公司的力量得以成就自己的夢想。

    回覆刪除
  41. 暨大EMBA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2218506
    姓名:黃碩甫
    【公司的力量心得報告】
    前幾天在工地遇見某承商,帶著剛大專畢業兒子在身邊學藝。談完趕工正事與年輕人閒聊一陣子,問他怎會想下工地?父親說沒人克紹箕裘,再問他有興趣嗎?卻不置可否。我刻意不與他談工程,你讀過司馬遷史記嗎?他思索片刻喔有耶!大學修基礎法學老師有上過張釋之執法,是啊!這篇闡釋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逼得因馬車受驚嚇氣呼呼的漢文帝原本想要重罰犯蹕的市井小民,也只能聽從廷尉(漢朝最高執法官)張釋之依法犯蹕就繳罰金(非重罪)。那你讀過太史公貨殖列傳嗎?他搖搖頭!那就聽我囉嗦幾分鐘。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今天你爹,工地諸多工人,你及我為何在此?不就因為一個利字!如何求利?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別人越珍愛寶貝的就當糞土趕快殺出,別人越棄之如敝屣就當珠玉趕快買進!是像股市名嘴所說高出低進嗎?部份啦!你不妨想想同學們畢業都往那個火熱領域擠窄門?有人像你來工地上冷門嗎?他停頓片刻蹦出話來,你意指今日冷門可以是將來的珠玉今日熱門也許是將來的糞土?我微微笑一笑,你認為呢?這是學生生活裡的切身小故事,學生代表營造公司資方,年輕人的父親代表承包商及工人勞方,年輕人未來是勞資雙方皆有可能。資方因為市場缺工工期延宕,即將面臨巨額工程逾期罰款,希望勞方加派人手趕工;而勞方因為市場缺工,工資節節上升,原有工班逐漸流失往高工資工地輸出勞力,如果資方不提高工資且略高於市場工資,無法留住現有工班,加派人手更是緣木求魚。資方大可拿出承攬契約要脅勞方依約定工期交付否則循法律路徑採取硬處理,勞方雙手一攤大夥法院見。資方重新發包因為市場現況工資成本大幅增加,另者重新尋覓承商發包況日廢時,徒增逾期罰款。所以資方寧可增加勞方工資也不願冒險承受雙重損失,而勞方有了比市場略高的工資,不但可以留住現有工班,而且有資源吸引更多同行工人加入趕工。這一切回歸營造市場勞力供需,當勞力短缺或勞力過剩,勞資雙方的天枰的平衡點會隨市場擺動,但有個大原則不會改變:勞資雙方都要能繼續生存下去!是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探討公司制度的紀錄片。探討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關係。公司在發展初期被賦予了司法、行政等權利,憑藉這些權利,公司的攻城掠地,肆意搶奪世界資源,公司與政府合作無間,公司的權利空前的膨脹,公司就像是一隻張開血盆大口的怪獸,將世界資源不斷啃食中飽私囊。工業革命之後公司呼嘯而來蓬勃發展。1830年時,美國大約有8000家公司登記,到了1860年大約有25000家至26000家。運輸業、製造業、百貨業,越來越大的公司快速改變著國家及個人的面貌。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成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1894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芝加哥沒有慶祝活動,攜帶格林式機槍的聯邦軍隊開進城市,十二萬五千名鐵路工人正在罷工,衝突中13名工人被打死,人類的鮮血再次灑在公司發展的道路上。大企業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1901年摩根財團組建的美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約是當時聯邦政府的2.4倍。林肯總統在臨終時說道:公司已經被推崇備至了,高層腐敗的時期將會來臨,金錢權力集團將竭盡所能壓榨工人,直到財富積累到少部分人手中。他的預言成為先知,在1929年大蕭條危機來臨了,摩根集團沒能再發神威,肆意馳騁及自我膨脹的公司造就了人類從未歷經過的災禍,公司無法自拔終於自食苦果。

    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個體的力量微乎其微,但無數個體集合成組織則可以產生無窮大的力量。每個人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有回饋社會的欲望,個體的力量微弱只能獨善其身,但經由公司組織則強大至可以兼善天下。公司歸根究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激勵人、凝聚人,唯有公司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最高境界,利潤的新源頭。那些善於汲取先進文化並開創獨特公司新文化,才能成為當代公司的翹楚。松下幸之助自來水經營哲學,明確道出松下公司使命:能像自來水管那樣不停地生產,價格就會降低,產品變得便宜,人們自然會更富裕;這是松下電氣公司所有員工生存的意義及社會使命。澀澤榮一《論語與算盤》中的核心觀念:經商既為個人更為社會;算盤要靠《論語》來撥動。同時,《論語》也要靠算盤,才可以從事真正的致富活動!一手論語,一手算盤,義利合一,才是做人處事與企業經營的最高準則!。稻盛和夫將”員工物質和精神的幸福“當作公司的核心理念。日本工商界將儒家文化融入企業文化,要求公司上對社會下對員工應有其承上啟下的使命感。

    清末使歐外交官薛福成曾說:公司不舉,則工商之業無一能振;工商之業不振,則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經濟的活絡與否,得靠公司蓬勃發展的力量加持。中國最早的公司成立於洋務運動時期輪船招商局,但這是一家官督商辦的公司,之後經歷了清末、北洋、國民黨等時期,一直在夾縫中艱難地求生存,直到改革開放後輪船招商局才能屹立茁壯。亞當斯密強調市場經濟無形的“上帝之手”,凱恩斯則強調宏觀調控強“政府之手”,在經濟大蕭條時代,假如仍憑藉上帝之手那只會使蕭條更蕭條;在那時只能憑藉政府之手才能大幅度地拯救市場現狀,羅斯福新政不但解決人民就業問題並重新活絡蕭條已久的公司。公司化是中國這幾年經濟改革的重點之一,其前提是確認資產私有化,公司化造就中國近幾年大幅度經濟躍進,國營企業改型後變成國際級的大型公司,私人公司更是加速發達。從過往公司發展的歷史,中國公司需要上帝及政府之手雙手合同駕馭,才能穩定前進不失控。

    商人無祖國,公司本就擅長縮小世界間的距離,那裡成本低、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計去那裡。最典型的例子20世紀30年代,亨利福特不滿意蘇聯的意識形態,原本不打算到蘇聯設汽車生產廠,但哈默的一句話打動了他,哈默說:那可是巨大的市場。公司跨越民族國家的邊界,掃除開展世界市場的障礙,公司自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邁向遠方的腳步。從跨國公司到全球公司,從爭奪、衝突到分享、合作。面對網路資訊化及全世界扁平化公司自有它獨特的生存之道,在全球化的時代裡,跨國公司應把他鄉作故鄉,深入了解異國文化及民俗,公司走向國際化要能給當地消費者帶來幸福。讓產品變得更便宜更好用,使當地消費者成為最大的贏家。公司想在全球競技場上角逐一席之地,惟有創新;創新管理、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技術。但公司更應深省身處何地?持續增進在地人民的福祉,公司才能贏得未來。

    回覆刪除
  42.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於7/2前完成上傳所有報告,再請各位同學幫忙傳遞訊息。

    回覆刪除
  43. 暨大EMBA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2218512
    姓名:郭智達
    題目:公司的力量心得報告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探討公司制度的紀錄片。它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背景,由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為主體觀察市場經濟的演進,探尋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成長的中國公司的發展道路。觀賞的過程中,不僅是了解和認識公司的起源、演進、發展的過程,更是一次深刻理解和思考,其在我們每個人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重要性的過程。對於公司的本質力量和社會使命以及在創造空前的物質繁榮的同時,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於自然界和人類的資源與能量的消耗,如何設計出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機制,從而使人類對於利益的追求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不管上市櫃公司或中小企業,它無處不在,無時無刻的在創造公司的奇蹟、國家的奇蹟以及世界的奇蹟。企業強壯則國家強壯,公司的力量是國家力量的延續、重要的標杆。但當公司試圖超越自身的限制,跨越國界的限制,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時,慾望的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本性便開始顯露。它不斷地成為自我,又不斷地成為其他,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力量之來源與張力。正如在本片最後一集中所說:“公司不該是權力的工具,而應該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該是金錢的奴隸,而應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不該是冰冷的機器,而應是以人為本的倡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好的政府保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用法治劃定利益的邊界。而不論公司還是政府,任何一個組織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無法獲得誠心的尊重,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瓷公司,52歲創辦第二電信電話公司,這兩家公司均位列世界500強企業。)在談到經營之道時,他說:「人們常說人心易變,而我卻認為在當今世界上再沒有比人心更強有力的東西了。」人心比什麼都重要。公司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民間的力量,是眾多個體集合而成的力量。
    公司則不再局限於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組織,而是一個實現無數個自我,全面而自由發展的載體和平台。奇蹟,由誰來創造?奇蹟,靠什麼實現? 答案就在每一個人為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懈努力的個體那裡,如同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由生理、安全、社會、尊重,直到最後的自我實現需求。公司如同一個自己個人的王國,我就是「王」;ex:沃爾瑪一家公司即勝過世界上160個國家。公司與國家之間的合縱連橫,就產生了政商關係及官商勾結,好的政商關係讓國家富強,不好的官商勾結讓民生凋敝甚至於國破家亡,公司的力量是如此雄厚。尤其科技、資訊發達、民主自由的今天,政府不得不與公司之間共融共存,當然公司也要知進退,古有名訓:民不與官爭。在「大國崛起」中我們看到了在上位者與公司的領導人之間的利益均霑,當然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放眼全球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公司無論是從組織形式、發展格局,還是戰略佈局都在不斷地精益求精,由於科技之賜,必可決戰於千里之外。
    現今中國大陸人口是美國的數倍,今日地球界就已不堪負荷,當中國GDP趕上美國時,地球不知還有多少資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指出:當今世界之病在貪婪,解方則來自人心覺醒,來自東方文化。可見東方的孔孟思想、老子的道德經、太極八卦、孫子兵法…還是可以讓世界翻轉的。根據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大陸的GDP將於2025年超越美國(去年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公司"無疑貢獻了不可替代的"力量"。從"大國崛起"由歷史上看各大國崛起與衰落的原因,中國從而宣示即將成為大國的雄心,片中不是古板的政令宣導,而是讓全國國民了解成為大國的條件,其實也隱含了國家對國民的"承諾"。公司化是大陸這幾年經濟改革的重點之一,公司化的前提是確認資產私有化,這在前幾年大陸也已配合修法完成,在確認資產私有化與進行公司化的情形下,大陸這些年爆發出極大的經濟能量,國營企業改型後成就了幾家國際級的大型企業,私營企業也不遑多讓。一家公司要經濟規模化、全球化是真不容易,很重要的一點是組織得是「活的」就是要有繁殖能力,要有對外界變化應變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人才」。大前研一說:「專家」是處理已經發生過的事的人,「專業」是有能力處理未來之事的人。

    回覆刪除
  4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