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期待下,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有望將在新的一年成為驅動全球產業與經濟的新興引擎。張忠謀董事長稱物聯網為”the Next Big Thing”,而產業分析師也認為台灣不能再錯過物聯網大商機。台灣三十年前有幸參與了人類進入資訊社會的硬體製造,ICT成為台灣產業的支柱,當我們自滿於多少項產品出貨量世紀第一之際,經過了網際網路與行動商務這兩波全球商機後,台灣多數產業仍困於硬體製造的泥淖中不得自拔,雲端的商業模式仍是大家捉摸不定的,要如何從巨量資料開採金礦也仍是多數產業不熟悉的,如何避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鄉民經濟中真實協助台灣產業取得國際競爭力,值得中心同仁好好尋思!
從ICT跨越到IoT,服務成為決戰點與致勝關鍵!當這些年,我們自滿於服務業占GDP六成五到七成之間,殊不知疏於耕耘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的台灣,正在服務科學的浪潮中迅速沉淪,我們從事的低階服務業固然有助於就業、但無助薪資所得的改善,與台灣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高等教育所培育的人才背道而馳。台灣獨特的兩岸關係與規模限制,需要我們善用智慧資本以突圍,我們應致力發展的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服務業,而這些轉化知識成為交易標的的努力,有待大家一起發揮想像力與執行力!
ICT與IoT有共通的兩個英文單字:I與T,試著說文解字談談中心要面對的四大挑戰,四方面的挑戰都包括了中心個體與台灣產業總體的多層次關照:(1) Industry:產業是我們關懷的對象,但現今的產業與產業結構迅速變化到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步,如何保有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 Talent:英國智庫出版的Global Talent 2021報告中,將台灣推估為全球人才最缺乏的經濟體,如何在各國競逐人才的流動中力挽狂瀾?(3) Intellect:智慧成為當代最稀缺的資源、也因而成為競爭力的根源,台灣產業過去在製造業累積豐沛的智慧、但可惜未能發展成競爭優勢的來源,接下來要怎麼做? (4) Technology:展開到最下一層是各種技術,和中心相關、也和當前生產力相關的是如何將管理技術整合科學技術,協助台灣產業升級轉型?
2015年上班的第一天,期許中心的同仁成為台灣產業的尖兵,一起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